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站稳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妍 张士引 2022-12-29 06:31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关键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为五个维度: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进方向;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应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目标指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五个维度,立足于“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把“人民”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叙事的反映。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现代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私有制的“最后的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共产党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方向性的描绘,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共产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个人都将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奋斗的历史,从带领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带领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富起来,再到带领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强起来的目标逐步迈进,这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的目的和归宿,其基本内涵就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将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促进全体中国人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目标指向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般可以概括为未来社会发展分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按需分配,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方面。未来社会发展分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按需分配对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来说都是手段,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则是目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二者之间手段和目的的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可见,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最终目的同样也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则一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社会性质而言是社会主义,就前进目标而言,它还是一条具有明确方向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直接通向马克思和恩格斯意义上的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主要特色的共产主义社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方向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带领中国人民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中国式现代化将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总结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时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这一总结可以看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活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维的。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的生活的全部,人的生活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包括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生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的全部生活的全面展开,必须建立在所有维度生活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社会、政治、精神、生态的需要。人的全部生活需要的全面满足,要求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还包括物质需要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政治需要和精神需要,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是包括物质需要在内的全部生活需要的全面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是社会全面发展基础上人的生命活动全面展开的标志,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标志。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进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满足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式现代化是通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最佳途径和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于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给予明确的阐述,那就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主要特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以人类为主体,以命运与共为核心理念,以合作共赢为价值旨归,以推动国际合作、推进世界和平、加强普遍安全、促进共同繁荣、扩大开放包容、建设美丽世界为手段,以期达到更好促进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全人类”的高度凸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目标追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2018年4月,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又强调,中国共产党所作的一切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为世界谋大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总结性的话语指出:“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这些论述都是中国共产党追求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相统一的具体体现。在价值目标上,中国共产党一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与代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划清界限。这一主张表明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同时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现代化。

五、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将推动中国社会从“经济的社会形态”向“人的社会形态”转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标准。以生产方式的不同为依据,马克思将人类文明形态划分为五种类型,即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现代资产阶级的和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前四种生产方式属于“经济的社会形态”,后一种生产方式属于“人的社会形态”(又称“人类社会”)。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则以人的历史发展的社会形式为标准,将人类文明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三种类型。这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的“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除此之外,马克思还有关于人类文明的“两形态说”。马克思在分析了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自身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之后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依据这一论述,我们还可以把人类文明形态划分为“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和“人类社会时期”两种类型。“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而“人类社会时期”则是“人的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阶段,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而在“人的社会形态”发展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已经能够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物质需要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党的十九大又作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通过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要求与党的二十大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向,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达到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目标,在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从“经济的社会形态”向“人的社会形态”的转型,这一切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鲜明体现。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笪曦 摄 图片编辑:苏唯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立信分中心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