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人民建议 > 文章详情
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业一年后,“银发”一族为何纷纷竖起大拇指?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乙隽 2022-12-26 06:31
摘要:营业一年来,服务站切切实实成为了居民们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站”。

绵绵的阴雨丝毫没有阻碍王阿姨出门的脚步。撑上雨伞、斜挎上包,尽管腿脚不太灵便,但自从社区卫生服务站迁至新址,完成配药对她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难事”。

所谓“新址”,即位于徐汇区长桥街道龙临路133号的星秀社区卫生服务站,距离王阿姨居住的长桥六村仅有不到100米,更与周边的一村、四村、五村、七村等社区相毗邻。2021年末,服务站从龙临路尽头的二层小楼中迁出,至今已满一年。

“位置更方便了,功能拓展了,人也变多了。”谈及一年来的改变,王阿姨用力地竖了竖大拇指。


居民建议告别“偏角”

在一年前的长桥街道,就医曾是“银发族”们最大的难题。

“原本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龙临路13号2楼。”12月9日上午,记者跟随王阿姨的脚步来到了服务站的旧址:这栋位于淀浦河边、龙临路最南侧的二层小楼,是名副其实的“最偏角”,“尤其是住在一村和五村的居民,要过两个十字路口才能到达,好不容易走到了,还要爬上2楼。”坡度陡峭、楼道狭窄,在王阿姨的回忆中,老年人要来一次“真的好累”。

不仅身体上吃不消,“性价比”也较低。据王阿姨介绍,老服务站事实上只能承担“取药”的单一功能,在做检查、开方子等环节上都仍需前往医院,“上午去医院看病开方,下午才能去服务站取药,完成一次配药得跑两趟。”而距离街道最近的大华医院及地段医院排队时间都较长,再加之步行速度缓慢,每次配药,王阿姨不得不天不亮就出发。


△原先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今已不再使用。

对于居民们的困难,长桥七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傅臻了然于心。“当时的服务站确实是比较简易的,总共就一个诊疗室,就诊居民都是在门外走廊里等待。”她向记者分享道,“除了配药步骤繁琐外,老服务站也无法提供打点滴、针灸等辅助医疗服务。”在傅臻所辖居民区内,老年人占比近40%,将服务站迁离出“偏角”并拓展其功能,是居民们心中最为迫切的希望。

而据长桥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孔德山介绍,服务站开始正式改造前,共收到了相关的人民建议30余件


△社区卫生服务站搬迁前后位置。


“搬新址、拓功能,我们下了决心”

“必须响应居民们的建议,这事不容商量。”收到建议征集办摘报后,长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而要打造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一要义就在于选址,可长桥街道面临着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于:街道范围内确实已没有空余的房屋可供服务站搬迁。

几经走访,长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璘选中了龙临路133号至135号的沿街门面,其位置正处于街道内几个大型居民区正中间,且周边有超市、菜场等生活设施,是街道内的人流集中区域。“其实,这里原是街道房办及残联的办公地,但一听是为了满足百姓们的需求,这两个职能部门很快便表达了迁移的意愿。”去年7月,随着街道为房办及残联觅到新址,崭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动工。

场地有了,资源的对接是第二道坎。服务站要突破原有的功能设置,就必须请到医生在固定时间坐诊,医生数量还不能少,看诊、打吊针、做针灸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手。在张璘主任的不懈争取下,长桥街道地段医院共向服务站输送中医全科医师3名、西医全科医师2名,并提供了各类医疗器械及理疗设备。去年年末,“星秀”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开业,可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提供门诊诊疗服务。据王阿姨介绍,站内坐诊医生更与附近老年居民“结了对子”,以家庭医生的身份关心着他们的日常健康。


△正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坐诊的医生。

营业一年来,服务站已切切实实成为了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站”。前来治疗看诊的居民络绎不绝,张璘既感欣慰,又觉重任在肩,“希望能够不断完善卫生服务站的各项功能,真正让老百姓们健康、安心。”他表示。

栏目主编:毛锦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