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留声机】医生被抽调到发热门诊:累到半蹲着看病,希望拖到最后再阳,普通科室不再穿“大白”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郑子愚 2022-12-22 17:32
摘要:“只要不阳,就会坐诊。”

三甲医院超声科医生谷越得知防疫政策优化后的第二天,她和往常一样,穿好防护服坐在了仪器前,并且取消了周末原本安排的活动。

今年上半年驰援过上海的江苏援护医疗队队员庄翔被所在医院抽调至发热门诊,以应对接下来会陡增的诊量。

12月防疫政策优化后,医疗机构面临的压力空前紧张,虽然两人并不在同一“战壕”里,但他们都相信,眼下的压力和挑战是暂时的。他们还有同一个小目标:“只要不阳,就会坐诊。”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讲述人:庄翔(化名) 职业:江苏省某医院发热门诊医生 年龄:41岁

速度要快,更要心细

大约在10天前,发热门诊的问诊量陡增。

此前,发热门诊由医院感染科兼着,问诊量每天100-200人之间,这几天每天来挂号的病人就超过了1000人。这无疑超过了科室的容量。为此,我们医院从每个科室抽调了人手坐诊。

我是被抽调到发热门诊的医生之一。3月底,我作为援沪医疗队队员之一到了上海,在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都有治疗的经验,我没有畏难情绪。

让我担忧的是我的速度。

事实上,每天来的1000多名病人很容易在医院的走廊里扎堆,其中可能部分是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发热,也有部分并未感染新冠病毒。他们扎堆反而会出现大面积的感染情况。对此,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扩容诊间,让病人们尽快就诊后离开。

速度要快,还有个必须的条件是,足够心细。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病人主要症状集中在上呼吸道,还伴随发烧、肌肉酸痛等。但是如果碰到一些本来就有基础疾病或者没有体检习惯的病人就要格外小心。

此前有一位60岁的病人就诊。我从着装上判断他大约是来本地打工的建筑工人,询问下来对方也从未体检过。问诊之下,他长期抽烟,并在发热的同时有胸闷气短的情况。

我立刻要求他必须做个心电图,他以核酸结果未出为由拒绝,并表示吃个药就好了。我只好提高嗓门告诉他,就算核酸没出来,你也得转诊到另外的科室做心电图。后来,心电图结果显示,他已经出现了心梗,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幸好后来他得到及时治疗。

我坐诊近8个小时里,要给约150名病人看病,基本上一屁股坐下来,就动不了,连喝口水上个厕所都难。有几次久坐后,我感觉我的屁股要不就是麻了,要不就是火辣辣地疼。到坐诊最后一小时,我几乎是半蹲着在看病。结束一天的坐诊后,口干舌燥是平常事,还会有种脱力的感觉。

只要不阳,就在岗位上

我的治疗过程中,对病人“宣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我会用最少的时间、他们能听懂的语言把病症的知识分享给我的病人。我觉得病人来一次,能理解这个病,就知道接下来一步一步该怎么做,就不必手忙脚乱。当然,有些病人会听着不舒服或者不耐烦,但我还是会不厌其烦地讲。

病人当中有些人特别看重医嘱,甚至到了有点“轴”的地步,就好比医生告诉他不到38.5℃不用吃退烧药,他即使到了38.4℃,差一分热度,浑身肌肉酸疼影响了睡眠,也不会吃药,碰到有这种倾向的病人,我就会叮嘱他,人跟人不一样,如果退烧药能让你休息好,对免疫力也是一种正向的促进,如果彻夜难眠导致免疫力下降,反而有了朝重症发展的可能性。

这段时间,我过着家和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我和我的妻子都是医生。我还有个女儿。目前,我们3人在家是每人一个房间,尽量少接触。只要我和我的妻子都不阳,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医护人员不是圣人,是不能免俗的,自然还是会得病的,但我希望我们能拖到最后再阳。

最近有一种声音认为,迟早都要感染新冠病毒的,晚阳不如早阳,我认为这个想法不可取。虽然暂时没有出现大面积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但事实上,我们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果晚点阳,那么药物和物资的供给都跟上了,自然就会轻松一些。另外,根据相关专家的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我们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做那10%—20%呢?

最后,还是要“宣教”一下,戴好口罩,勤洗手。我们眼前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但终将走向胜利。

讲述人:谷越(化名) 年龄:35岁 职业:医生

建议关注医院里的工勤人员

我是上海市中心一家三甲医院的超声科医生。

总体来看,这段时间来我们医院就诊的人的数量比往常低。

我们这类负责检查的科室尤其有这种感觉。往常,年底的时候,我们的科室就会很繁忙,不少人会选择这个时间段来体检等。可这几天,即使是网上预约好的病人,当天也会有不少爽约的。我看到取药窗口还是大排长队,部分人来医院主要是为了应对新冠病毒配一些常备药品。

我们的检查流程较之前没有很大变化。病人来做检查时,我们会建议,如果检查非颌面等必要的部位,那么就尽量不要摘掉口罩,使用仪器后,我们也会“一人一消毒”。

12月防疫政策优化后,我们医院医生的工作节奏并没有被打乱。普通科室已经不会穿着“大白”。

医院会调控N95口罩发放给各个科室的量。但现在情况要比2020年上半年的情况要好一些,不像当时那么拮据。

我所担心的是,医院里的另一部分工勤人员,他们之中不少属于外包工人,负责医院的卫生和治安等情况。在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物资上,都比医护人员要弱一些。所以,这一部分人是需要被关注的,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医护人员和病人,特别是上了年纪且基础疾病的住院病人。

我目前是一人居住。只要防护得当,不会存在我感染同住人的事情。我给家人的建议是,正常生活,理性看待现在的不确定性。但也没有必要大量地屯粮屯药,如果真的阳了,又没有办法判定自己到底是轻症还是重症的话,请及时就医,没有必要硬扛着。

现下,医院并没有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我们医护人员也好,工勤人员也好,总体还是淡定的。我们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准备好正面应对种种挑战。

网上有人传出来,医院面临的是至暗时刻,还可能会出现医护人员辞职的情况。我不认同。我看到的是,我的同僚们都不是逃兵。只要没阳,我们就坐在仪器前。

我们科室有超过60人,现在已有近三分之一感染了新冠病毒。有些平日会聚在一起吃饭的医生,最近也纷纷避开人群独自蹲在角落吃饭。我想,我的同僚们也争取能够捱过这一波的冲击,当然也为了能早日再聚在一起吃饭。

栏目主编:王潇 文字编辑:王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