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法人代持”竟在平台公开售卖?1万元就能躲避失信风险,有人偷偷这么做……
分享至:
 (2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栗思 2022-12-19 06:31
摘要:这一灰色地带究竟该如何管?

一门售卖“代持法人”的生意正在互联网上悄悄兴起。

对企业来说,找人担任公司挂名“法定代表人”,其实并不新鲜。但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中介开始涌入这个市场,有的甚至打着“风险规避”、“解除异常”等旗号,将“代持法人”的相关服务堂而皇之地放在平台上公开售卖。

除了转嫁企业运营失败的债务危机,“代持法人”服务背后其实还暗藏着更大的风险,这一灰色地带究竟该如何管?


限高企业万元即可变更法人

11月中旬,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输入“代持法人”“挂名法人”等关键词时,尚可看到多个店铺都提供该项服务,其中有不少还标注着“法务工作室”的字样。被网友投诉后,如今这两个关键词已被清空,不过,输入相近关键词仍可搜索到同样的结果,相关的店铺的销量也有200多单。


淘宝上,相关词条已被屏蔽。

记者挑选了一家提供“代持服务”的店铺,咨询相关服务的办理事项。由于相关词条被屏蔽,店铺客服显得格外谨慎,要求记者先提供企业名称再详聊,并转移至微信平台进行后续沟通。

“如果是已有企业办理法人变更,要我们为你提供一个‘新法人’,价格在8000元至15000元不等。”看到记者发过去的一家被法院列入限制高消费企业名单的企业名称,对方最终给出了8500元的报价。“诉讼太多,公户被冻结,没法变更税务和公户,如果公司后续不再使用,不做股权代持,就是这个价格。”

不过,对方表示,由于企业注册地在上海,他无法保证能够顺利办理成功,只能介绍一个不怕“限高”的人。“你可以先找一个本地的业务代办,问一下能不能做变更。上海的企业之前我们操作过,有一些说公司有诉讼不给变法人,有一些是可以变的。”

8500元的价格,在“挂名法人”市场上,并不算高。此前有媒体披露,如果只是要求代理人担任职位或者股东,大部分中介都表示大概一万多元就能搞定。但如果公司需要“挂名法人”承担限高的后果,就要按照“背账”的数额来算。大头归挂名法人所有,中介从中抽成。

要知道,所谓“挂名法人”其实就是“替罪羊”,代替原法定代表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使得负债的老板免受限高措施的影响。对一些没有高消费行为的群体来说,这一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高额的利润,不少人纷纷选择了入场。在百度贴吧等平台上,“有要法人的不,求带”等帖子仍旧层出不穷,还有的人直接打出“背债,专业抗雷!身份干净”的口号招揽顾客,甚至有人公开寻找“中介服务”。

贴吧里,仍有人在公开寻找买方。


处于灰色地带的“法人代持”

从事审计工作的彭展(化名)告诉记者,“代持法人”在行业内其实早就已经存在

“之所以选择代持,就是不想让别人查询到自己和这家公司之间存在关联。”彭展介绍,要隐去关联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企业是为了公司经营需要,做一些体外业务孵化;有的是通过新建公司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有的则是为了同业竞争、竞业禁止的需要,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并且许多公司章程、劳动合同明确规定董事、公司高管不得经营公司业务相竞争的公司等,还有一些企业干脆禁止员工在外设立公司,“代持法人”服务中介的出现,为这些企业员工违规开设公司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不过,这几种需求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行业监管。2021年8月,银保监会针对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含董监高)隐蔽、变相、委托他人或通过近亲属持有本公司股权,不实际出资或不符合法定出资形式出资而实际占有本公司股权收益等情形开展严厉查处,覆盖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其他非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等银保监会监管的所有法人机构。

“更需要这种第三方服务的,或许是一些存在异常情况的企业。”近年来,不少诸如餐饮、健身房等企业受到冲击,一些面临倒闭的企业老板就会选择“代持法人”来规避可能出现的失信限高等风险。更有甚者,干脆利用“代持法人”来注册空壳公司,进而用于诈骗、非法集资等目的。

此前,解放日报曾关注过10余家上海教育培训机构“套路跑”问题,揭露了诈骗分子利用“空壳公司”开展诈骗的方法:他们专以经营不稳定的教育培训机构为目标,以收购股权的名义,使用各色空壳公司出面操作,将教育培训机构弄到手后一方面赚取账面资金,另一方面在“零投入”的情况下继续销售课程,迅速“榨干”剩余价值,直至被租赁处的物业强制关门。复杂的股权转让使家长们维权时,被原法人和收购者互相踢皮球。使用空壳公司和“顶包法人”,也使得诈骗团伙得以躲在背后,与纠纷进行“切割”。

如果说,“套路跑”事件还需要诈骗分子亲力亲为注册申办空壳公司,那么,一旦“代持法人”服务成为公开的生意,要获得空壳公司和“顶包法人”便轻而易举;与此同时,由于“代持法人”大都是线上交易,还暗藏着个人信息买卖的可能性,增加了公民“被法人”的风险。


对职业“代持法人”要有预警

为了限制“代持法人”的交易,各电商平台都加大了监管力度,现在在平台上搜索“代持法人”“挂名法人”,均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词条无法显示”。然而,这种监管仅限于曝光渠道的约束,治标不治本,一旦换个关键词,店铺便又一次回到了公众视野。

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行为?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阮超律师介绍,随着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企业办理各项事务变得越来越简单,让一些有心人看到了可乘之机,这也给负责企业登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带来了挑战。“毕竟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所收取的登记或备案材料中是无法反映出这种行为的。”

但是,现有的司法实践正在逐步加强对“代持法人”这一行为的事后监管。“代持法人”的实质目的是逃避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执行措施,但当公司因负债被法院强制执行时,除了法定代表人外,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同样可以成为限制高消费和相关部门联合惩戒的对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原法人企图通过代持法人“金蝉脱壳”的愿望便落了空。

针对部分失信被执行人(企业)为规避相应失信惩戒措施,在执行中随意变更法定代表人或高级管理人员的问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开展执行协作,明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要求,对于已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司,应暂停办理变更法定代表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业务”。只是,这项举措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市场监管部门只有在收到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后才会将该企业录入系统名单,暂停办理相关业务。“为了尽可能消除中间的时间差,申请执行人可以同步提出暂停业务变更的申请。”

对此,创享塔园区负责人孙蒙佳也建议,针对职业化的“代持法人”,可以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比如说,一个人已经担任了很多家企业的法人,你就要去看一下是否存在异常,如果他旗下的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广告、贸易、建筑等多个方面,就可以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不过,这种方法对于“一次性买卖”并无约束力。孙蒙佳认为,要杜绝“代持法人”,根本上还是要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评价体系。“对有的人来说,失信这一后果并未影响到他的生活,就不会放在心上,当失信带来的限制远超想象后,相信愿意主动担任代持法人的情况会少很多。”此外,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做代持法人不仅会被限制高消费行为,还有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去冒险。

此外,阮超补充强调,对于“代持法人”中介服务可能存在的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行为,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关注并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