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城市温度|上棉十七厂变身东外滩新地标,老厂房改造不只是“换层皮”这么简单
分享至:
 (1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7-06-10 06:01
摘要:老厂房改造有三大重点,既要兼顾商业功能,还要保存原有建筑与空间,更要延续城市的历史与文脉,三者缺一不可。

在杨浦区的“工业锈带”上有这样一片土地:一排排清水红砖墙整齐紧凑地铺展开来,甚是壮观,锯齿状的屋顶截面也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它是上海市区保留最完整、最具规模的锯齿形厂房建筑群。2012年以前,这里是废弃的破旧厂房,老一代上海人或许还记得,更早以前它被称为上棉十七厂。

 

独特的锯齿形厂房

 

经过5年的成长,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设备最完备、配套最齐全的专业秀场之一,是某著名电影的取景地,是上海人心中的东外滩地标。她有一个新名字,叫做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可是除了品味时尚和“高大上”,在这里徜徉的人们还能读出老建筑的故事吗?

 


百年前可调节车间温度的“时髦”厂房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坐落在近代上海的工业带上,东望黄浦江内唯一的内陆岛——复兴岛,西临上海最早的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电厂——杨树浦发电厂,南依黄浦江。与邻居杨树浦发电厂一样,这座默默无闻的老厂房已经有百年历史,原为日资裕丰纱厂,是日本大阪东洋株式会社在上海早期开办的纱厂,在此生产的“龙头细布”曾驰名中外。设计师平野勇造是当年在沪的著名日籍建筑师,他的作品还有日本驻沪领事馆和三井株式会社上海公司。

 

裕丰纱厂外貌

 

裕丰纱厂于1921年动工建厂,历经14年才全部竣工,这类锯齿形厂房是当年同类厂房中设计最先进、施工最精致的建筑。位于南边的工厂建设较早,都是锯齿形平屋,而建于1935年的北部工厂是一座两层封闭式的厂房。车间内的管道设在天花板内和地下,屋顶的结构较特殊,屋面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上面开许多采光的小天窗,天窗装磨砂玻璃。车间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由人工控制,是当时少数几个可以调节湿度的车间之一。裕丰纱厂的员工宿舍也颇为考究,一律采用当年时髦的西式花园住宅,不仅拥有宽敞的室内空间、木质门窗,而且配套有绿化和先进的西式卫浴设备。

 

1945年,裕丰纱厂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十七棉纺织厂”,1949年,再次更名为“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简称“上棉十七厂”),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家批量生产棉型腈纶针织纱的企业,1989年批准为国家一级企业。上世纪50年代,这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全国劳模黄宝妹,著名导演谢晋以她的真人真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黄宝妹》,影片纪录下当时人们在工作生产的精神风貌,充满了时代感。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纺织业面临转型,曾经辉煌的上棉十七厂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座矗立百年的老厂房也迎来了新的功能需求,它要“变身”成集时尚秀场、商业、餐饮和办公于一体的商业中心。

 


改造性再利用,让老建筑对接新需求

 

“把老厂房变成商业中心,不是刷个墙皮、补两块砖,把商店搬进去就可以了。”在近日举行的第16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暨上海城市商业更新改造专业委员会授牌及研讨会上,上海城市商业更新改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思柱指出,要把工业遗产赋予新的商业功能,并不是“换层皮”这么简单。

 

“老建筑的味道不能丢。改造既要兼顾商业功能,还要保存原有建筑与空间,更要延续城市的历史与文脉,三者缺一不可。” 负责上棉十七厂改造项目的华建集团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一院院长袁静坦言,由于工业厂房和商业实体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不同,设计存在不少难点。

 

这些留存百年的精致建筑让负责改造的设计师们犯了难。在规划方案里,时尚秀场需要设置在一个净高8.5米的无柱大跨度空间,但是老厂房的净高只有4米,木制的结构柱很多,而且木屋架无法承载额外荷载,很难承受住悬挂的舞台灯光设备的重量。在推翻一次又一次方案以后,设计师们最终决定,通过改造性再利用,在厂房的地面下挖1米,同时抬高锯齿形屋顶,内部抽柱。抽柱后的下部结构跨度用桁架来解决,桁架放在锯齿形屋顶的下部。经过下挖和屋顶抬高,整个空间净高增加了4米,刚好满足秀场的功能需求。

 

改造前的老厂房内部景观

 

改造后的老厂房内部景观

 

这样的改动会不会削弱工业建筑的文化价值?袁静说,结构抬高的时尚秀场仅有15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在8.9万平方米的整体规模中只占到很小一部分。经过视线分析,抬高部分不会影响整体建筑群的观感,而且这些“对原有建筑的改变是可逆的、可复原的”。所以,建筑场所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不会从实质上被剥落,从外面看,时尚秀场的外立面还是红砖墙、锯齿状屋面,人们置身其中同样能能够感受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建筑的风貌。

 

改造后,建筑群的整体观感与原来一样保持统一

 


用“修旧如旧”的手法恢复老工业气息

 

和西式花园住宅相比,老厂房的设计相对简单,但要恢复这种简朴的工业原貌,同样让设计师动足了心思。要修复的建筑规模大,但墙体的损坏程度各有不同,有的需要根据文物保护修理方式去修补,有的需要贴仿旧面砖,有的需要局部重砌,这都需要设计师一一去比对。

 

 

经过修复的老厂房外立面干净整洁

 

老厂房的内部空间通透、采光好,延绵不断的屋架结构一目了然,颇具气势。这座在百年前属于建造水平一流的厂房,随着时间的流逝,木屋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要“修旧如旧”,施工人员必须把每个木屋架小心翼翼地卸下来,通过修补加固和特殊处理,再按原位装回去。

 

过去,老厂房只需要满足生产功能,如果增加商业功能,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必然增高。上棉十七厂的窗户是老式的紫红色实腹钢窗,虽然看上去充满年代感,但传热系数早就不符合现行标准,遮阳效果也很差,不仅做不到节能环保,人们长期置身室内也会感到非常不舒服。设计师们就使用遮阳效果更好的断热式铝合金材料替代钢材,为了保持建筑原貌,他们将铝合金材料进行加工成老式窗户的颜色和大小,甚至连开窗的方式都和原来一模一样,从而解决了老建筑与现行节能要求之间的矛盾。

 

外立面的紫红色实腹钢窗清晰可见

 

在商业建筑中,能够调节室内温度的中央空调是必备的基础设施,但老厂房的结构已经承载不了中央空调的金属通风管道,更不可能把建筑结构拆了加固,怎么办?设计师们就拿更轻便的布袋风管替代,这种布袋风管通过特殊织物纤维织成的空气分布系统,达到均匀送风的效果。原来的木制结构完全可以负荷这类材质的重量。

 

“白色的布袋风管外形也比金属管道美观,而且是由环保型合成纤维织成,从制造、安装到使用都是绿色环保,而且拆装、保存、运输方便,可循环重复使用。”袁静说。“传统建筑的更新改造创新,远远不止解析功能需求、保留建筑文化。要促进城市商业的转型发展和业态升级,所以老厂房改造同样尝试了降低运营能耗,创新绿色技术。”上海城市商业更新改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瞿燕说。

 

室内天花板处悬挂着的布袋风管和室内的整体色调保持一致

 

上棉十七厂改造项目规划总平面图

 

改造后的厂房布局模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嫁接”了新功能的上棉十七厂改造项目在去年斩获了2016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该奖项是亚洲地区建筑界的最高建筑设计大奖)、201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类)。“上棉十七厂改造只是众多工业遗产改造的一个案例。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进一步落实改造资金、建立统一的改造标准,让老工业厂房都能在满足人文历史价值、保存建筑空间和承担新商业功能中取得平衡。”瞿燕说。

 

(栏目主编:张奕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未署名内文图由上海城市商业更新改造专业委员会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