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上海辟谣平台 > 文章详情
网传视频称杨梅也被注胶!天哪,有人患了“注胶臆想症”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卜曼玲 郑子愚 2017-06-09 16:15
摘要:杨梅也被注胶了?这是真的假的~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条“注胶杨梅”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子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女子提醒消费者买杨梅时要谨慎:“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摸都摸不动,是胶呢,你们买杨梅一定要注意了。”

网传视频片段

视频中女子搓洗出来的胶状物是什么呢?我们还能愉快地吃杨梅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研究员许文平。他告诉记者:“杨梅果肉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剩下不到10%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由于果实没有外果皮包裹,果实非常容易被破坏。所以,视频的女子很容易就能将杨梅搓烂。她捏碎剩下的不是别的,就是果肉,也就是组织结构被破坏的肉柱揉在了一起,并不是什么‘胶’。”

专家认为,为杨梅注胶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许文平说,杨梅因为没有外果皮的保护,极不耐储藏,是很容易受伤和腐烂的水果。杨梅在常温下放一天就会变色,第二天就会变味。杨梅采收后,要尽量避免挤压和减少手工操作,并尽快在低温下贮藏。所以,如果给每个杨梅都注胶,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杨梅本身也经不起这种“折腾”。对于果农来说,杨梅注胶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没有人会这么干。

至此可以确定,“杨梅注胶”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谣言。

记者发现,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泛滥,其中有一类就是“注胶”谣言。从蛤蜊、螃蟹,到面条、皮皮虾,直至杨梅,轮番“躺枪”。而上海辟谣平台调查求证的结果显示,这些统统都是谣言。这一现象不由让人怀疑,是不是出现了一种传染病叫“注胶臆想症”?

好吧,我们来盘点一下近年来那些被“注胶”谣言伤害的食品——

 

NO.1

皮皮虾:“请不要侮辱皮皮虾,不然我们真走了!”

今年4月下旬,网上出现了一条“注胶虾”的视频,这次中招的是皮皮虾。视频中,一名女子从每只皮皮虾背部拆出一条比较硬的、红棕色的东西,认为这是黑心商人给虾注的“胶”。视频被热传,但很快就有网友指出,这个红棕色物质并不是胶,而是母皮皮虾的虾籽,也就是虾黄。

在盛产皮皮虾的山东青岛,当地媒体第一时间作出澄清:视频中皮皮虾体内所谓的“胶”,就是母皮皮虾尚未成熟的虾籽。皮皮虾的繁殖期为4-9月,盛期在5-7月,目前正是皮皮虾准备结籽的时候,所以皮皮虾身体里会有黄色尚未成熟的虾籽。这些虾籽煮熟之后就会凝固,味道非常鲜美。因此,不少懂行的食客在购买的时候会特意叮嘱商家“多挑点母的”。

在海鲜市场上,有籽的皮皮虾的价格会相对贵一些。对于注胶的说法,一位水产经营户告诉记者:活的皮皮虾注了胶就会死,而死虾的价格非常便宜,甚至卖不出去,这样做肯定得不偿失。

 

NO.2

面条:“旁友帮帮忙,侬听说过面筋伐?”

今年3月中旬,面条着实火了一把。网上有一段视频,拍摄者把生面条放到水中反复揉搓清洗,最后留下一团黏糊糊的胶状物。拍摄者称,这团黏糊糊的胶状物,是塑化剂或者某种工业胶,人吃多了会得病。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将面团、面条放在水里反复搓洗,剩下来的黏黏的东西是面筋,也就是面粉中的蛋白质,它是面条筋道的秘密所在。

钟凯解释,面筋蛋白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它们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杂网络结构。可以将面条想象成由蛋白质分子搭建的海绵,而淀粉颗粒以及脂质就像海绵里的水分。蛋白质是面条的骨架,其含量和结构的细微差异,赋予面粉不同的加工性能。

事实上,网上有很多“DIY面筋”的教程,用的都是搓洗面团的方法。网传视频拍摄者洗出的不就是面筋吗?

 

NO.3

螃蟹:“好端端的蟹膏被你们说是胶,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今年年初,螃蟹率先被“黑”。网传“螃蟹被注入胶水”的视频中,一名带有台州温岭口音的男子将煮熟的螃蟹掰开展示,除了蟹肉,体内全是捏都捏不烂的白色透明胶状物。于是他告诫网友,这些都是黑心商家打进去的胶,吃不得,建议大家不要购买螃蟹。

2月初,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区消保委进行了一次“螃蟹注胶和注水”的比较实验。实验人员从市场上随机挑选三只公河蟹和三只母河蟹,分别称重并记录,按照公母将蟹分别标识为A组、B组、C组。随后,分别给A组河蟹和B组河蟹注射3毫升的蒸馏水和明胶溶液,C组河蟹则作为参照物。实验结果显示,不到1分钟,被注射明胶的B组河蟹便开始产生不良反应。10分钟左右,被注射明胶的母蟹死亡,公蟹也出现了濒死状态。同样是10分钟左右,被注射过蒸馏水的A组公蟹和母蟹也呈濒死状态。实验证明:给螃蟹注胶或者注水,反而会造成螃蟹死亡。活蟹一旦变成死蟹,价格自然是一落千丈。所以,商家不可能去给螃蟹注射明胶,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视频中男子所指的“胶”,其实是雄蟹蟹膏。

 

NO.4

蛤蜊:“这是我的消化器官好不好,不是明胶!”

去年7月19日,有山东烟台市民反映在蛤蜊里发现明胶类物体。他用筷子从蛤蜊里挑出了一条半透明物体,他认为这是商贩给蛤蜊注射了明胶,“吓死人了,海鲜还能不能吃了,里面都是明胶……”还有市民反映:“上周买的现成的蛤蜊肉,也是这样子,我也没敢吃,不知道是啥东西!”

经专家解释,蛤蜊中揪出的白色长条并不是明胶,而是蛤蜊、牡蛎等软体动物的一个消化器官晶杆。专家还说,晶杆是软体动物消化管中的半透明胶样棒状体,是贝类独有的一种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它的作用是分泌消化酶,帮助消化。除了蛤蜊外,海螺、蛏子、牡蛎等贝类内均有晶杆,是无毒可食用的正常组织。有的晶杆体易溶,如牡蛎,从水中将牡蛎取出后,晶杆会自行消失;有的坚实难溶,就如市民从蛤蜊体内挑出的半透明物体。

 

(本文由祖北辰协助校对)

上海辟谣平台邮箱:shwlpy@qq.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