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创投环境趋冷,这家孵化器为何逆势而增?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17-06-08 07:08
摘要:现在的创投环境是在趋冷,但创业者还是挺多的,依然暗潮汹涌。

走进临空园区的“苏河汇”最新大楼,迎面大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副中国战略地图,那是苏河汇在全国建立起来的创业孵化器网络。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度,颜色越浅表示创业指数越高。”顺着罗钥的手指方向,可以发现,北上广所标的颜色最浅,西藏等处也标了颜色,这表明苏河汇已经在那布局,开设了公司。

 

80后罗钥,苏河汇创始人。曾白手起家创立手游公司,尝尽了创业的酸甜苦辣后,他在第三次创业时毅然选择了创投服务行业。

 

彼时,正值创业的风口,申城各大孵化器遍地开花。苏河汇乘势而起,网罗各式创业人才,经营得有声有色,罗钥一度作为创业者代表,参与市委关于“科创中心建设”一号课题的座谈会。

 

2015年11月苏河汇挂牌新三板,获得“双创第一股”的称号。这一挂牌时间要比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还早两个多月。罗钥也从一名创业者和投资人进阶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掌舵人。

 

两年多过去,咖啡桌前人头依旧涌动,上海的众创空间数量也翻了一番,但在商业模式的打磨上仍步履重重。

 

在众创空间、孵化器普遍缺乏盈利模式的背景下,苏河汇依托于“双创第一股”的先发优势,凭借在孵化和投资领域的扎实基础和资源积累,探索产业服务的新模式,将孵化器业务全面升级到4.0模式,并向全国开拓。

 

“我们也不是一味扩张,也在收缩和调整,比如将一些四、五线城市项目砍掉,主要集聚在一、二线城市。”罗钥说。

 

目前,苏河汇已完成在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合肥、杭州等14个实体产业孵化平台的布局,已为这些城市的地方政府和园区推荐超过数千家企业,孵化系统收到申请累计40000多家公司,孵化超过500多家公司,并进入业绩的爆发性增长通道。

 

当前,创投环境趋冷,这家孵化器如何做到逆势而增? 在这位资深创业者眼里,什么样的创业者值得投资?

 

罗钥

 

创业者依然暗涛汹涌,只是媒体关注少了

 

上观新闻:当初怎么决定从创业者转为服务创业者?

 

罗钥: 这和我个人经历有关,我自己就是一位连续创业者。

 

2005年开始第一次创业,参与创办了一家游戏公司,那是国内最早从事手机游戏、短代、MTK游戏开发的团队之一。我记得当时在南京西路地铁站租了半间铺面,一周之内考出了上海营业员资格证,在地铁站推广游戏。

 

靠着在地铁站卖游戏,公司坚持到了2009年,随后被一家上市公司以7400万元收购,这是我的第一桶金。

 

第二次创业是帮深圳的手机厂商做设计和制造方案,当时中国山寨手机发达,但整个行业竞争很激烈,压货严重。后来公司资金链断了,创业失败,血本无归。我只好到一家欧洲投资公司打工。

 

上观新闻:什么时候开始第三次创业?

 

罗钥: 你知道,创业过的人,其实不太适合打工。我在这家欧洲公司干了一阵子觉得不适合,所以还是决定创业,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创业,就是帮扶创业者,我觉得这件事可以干一辈子。

 

上观新闻:家里人支持吗?

 

罗钥: 当初辞职是瞒着老婆的,她不同意我创业。那时老婆刚怀孕,不能受惊,所以只能骗她,我专门买了一台和单位一模一样的笔记本电脑,每天西装革履,装着去上班的样子,其实是跑到家附近的咖啡馆上网。

 

我在咖啡馆用7天时间搭建了苏河汇网站,然后坐火车跑到北京,只是为了在36氪网站上打一个“广告”,如果谁有创业项目可以找苏河汇,20万,占8%的股份。2012年8月底,我筛选了10个投资项目。筛选出来的10个项目需要投资200万,如果再加上100万元的运营资金,总共需要300万元。

 

上观新闻: 这笔钱从哪里找?

 

罗钥: 短时间找不到太多钱,我就向朋友借了30万元,10个项目一个给3万元,我告诉他们,先好好做项目,后续资金马上就到。其实当时我心里也没底。幸运的是,2012年12月初,我找到一家成都的财务公司,抵押了家中一套房子,贷到了300万元。

 

上观新闻:你创办这家孵化器时,也正是创业潮风起云涌的时候。

 

罗钥: 对,我们接触了很多激情满怀的创业者。在扶持创业者的过程中,苏河汇也一路成长,目前已经扩展到了国内14个城市。

 

上观新闻:相比两年前的风口,现在热潮已经褪去,有人说这是投资的冬天。

 

罗钥:相比之前,现在的创投环境是在趋冷,但创业者还是挺多的,依然暗潮汹涌。但是对创业的报道没有以前多了。对创业者来说,媒体宣传有时是双刃剑,当初媒体特别热衷报道的90后创业者,不少变成了反面教材。热潮褪去,未尝不是件好事,大家可以冷静下来,开始反思。所以,创业者也不像之前那么狂热、焦虑,会更加理性、低调。

 

而经过这一拨的洗礼,我们的创业环境有了很大提升和改善,比如以前如果没有房子做抵押,银行绝对不会贷款给创业者,但现在就可能得到相关支持。

 

针对创业成本高的问题,上海对初创期企业实行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行政收费,还提供场地房租、社会保险费等补贴,这都给创业者带来福音。更大的变化在于,创业者以前找投资人,根本无从下手,现在只要找众创空间,对方都会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所以,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经逐渐完善。

 

从“孵化器”升级为“企业医生”

 

上观新闻:据统计,目前上海已有500多家众创空间及孵化机构,在众多的孵化器中,苏河汇有什么特征?

 

罗钥: 应该说这些众创空间各具特色,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我们在商业运营模式的打磨上比较有经验,在整个双创产业普遍缺乏盈利模式的背景下,苏河汇率先突破并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并连续三年业绩持续增长。

 

目前,主要是通过与地方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借助上市公司产业资源,和当地政府,三方联合共同打造产业孵化创新平台。

 

上观新闻 : 您认为孵化器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罗钥:可以说,很多孵化器对创业者的服务深度还不够,不少园区还只是提供创业的办公空间和场地,这个门槛并不高。但对企业来说,他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服务,需要孵化器的资源整合能力。

 

所以,我们执守的一个理念是,要将“孵化器”升级为“企业医生”。孵化器不是“二房东”,而是“企业医生”,要为企业提供产业扶持、孵化配套、项目投资等支持。

 

上观新闻:能举例说明吗?

 

罗钥 : 比如我们孵化出的Flower plus花+,这个商业模式当初是我们和创始人一起提炼出来的,最初想做服饰,后来想做礼品永生花,最后定位为鲜花。我们帮助合伙人挖了一个携程高管,帮他们对接银行的资源,解决处理公司的劳动纠纷。这些都是针对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提供的相应服务,目前该项目每个月的销售额达7000万,已覆盖全国,成为行业冠军。

 

上观新闻 : 您的团队现在平均年龄多少?

 

罗钥:我的团队平均年龄30多岁,大部分是87-88年的年轻人,成长得很快。作为创业服务者,我们背后有三个更大的资源库——项目库、专家库、合作伙伴库。我们拥有1000多位专家,都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定期做行业研究,交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判断是否是好项目并做定期维护。项目库有40000多个项目,是各行各业积累下来的好项目。目前只挖掘了500多个项目。我们的投资伙伴也很广,比如经纬、红衫资本,各大上市公司、各大招商园区等。

 

上观新闻:在全国14个城市布局,这对创业者有什么特别的帮助?

 

罗钥: 这使我们在投资服务企业时,更具有全国视野。每个地方集聚主导的产业不一样,比如合肥、安徽抓的是双创,重庆渝北区重点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我们的项目都是全国联动的,在做项目计划时,会做全国性的设计和综合性税务筹划,帮助企业判断,这个产业放在哪个地方比较合适,比如我们服务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建议他把大数据放在合肥,公司放在重庆,并在重庆帮他拿到牌照资源,帮助招了200多个员工,目前,这个公司已在良好的运作轨道上。

 

 

创业者未必都是90后,中年创业者占一半

 

上观新闻:您看好什么样的创业者?

 

罗钥:创业者一定要有追求卓越的心态,创业的每一阶段都会有坎,创业者要能在下一个危机来临时知道怎么去战胜它。格局要大,要能坚持,哪怕一时失败。

 

我们对创业者比较宽容,苏河汇扶持的不少创业者都有过失败了再次创业的经历。我们之前投的一个项目,是一位从携程出来的89年生的创业者,后来创业失败又回公司了,现在又出来再次创业。苏河汇是愿意等待的,是放长线的,只要具备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这次不成功,没关系,下一次创业我们还是会投你。

 

上观新闻:现在创业主体都是90后吗?

 

罗钥:90后只是其中一部分,80后创业者居多,甚至年龄更大的也有。有位69年的医学博士,他在一家德国企业做高管,整个中国团队是他一手打造起来。而他现在正投身于创业,我们和他一起梳理了创业方向和商业模式,且看好他的潜力。

 

上观新闻:作为创业者,他的年龄不小了。

 

罗钥:对,我们接触到不少中年创业者,他们的比例占到近一半。可以说,并不像媒体所宣传的创业都是80后90后,中年人同样是创业的生力军,他们在某个领域有经验积累,但他们需要推手,需要专业机构帮他们梳理。我们接触到不少国企高管,也想创业,他们需要找专业机构进行方向梳理、评估并分担一些风险。现在不少企业也比较开放,倡导内部创业,或者停薪留职的方式,这都是有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

 

上观新闻:一个企业的文化一定是打着创始人的烙印的,在您看来,苏河汇的特点是什么?

 

罗钥: 我自己就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深知创业的艰辛,创业需要梦想,需要坚持的勇气。我们的企业文化也很有特色,包容开放,比如一周一次的Faminy night,通过活动让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结交新的朋友,让创业者找到坚持向前的源动力。

 

我们在苏州河边认养了一批树木。一个项目一颗树,创业者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装进信封,埋在树下,这个时间胶囊寄托了对未来的梦想。最早植下的梦想是2012年10月1日,去年我们打开时间胶囊,发现很多梦想都实现了。

 


题图设计:邵竞  素材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