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替猫说话的人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林子璐 2022-11-08 17:24
摘要:她将猫行为管理师视为“猫的代言人”。

“妈妈,Hello又在门口等我回家了!”

听到女儿雀跃的声音,顾海英终于松了口气。最早进家门的“长猫”Hello,在第三只猫布布接回家之后状态变得越来越差,甚至到了要去宠物医院输液维持健康的程度。

“两只猫年龄差比较大,新来的布布又非常调皮活跃,两只猫会有矛盾。通俗地说,就是Hello觉得地盘被抢了,自己又没那么活跃,主人转移了注意力,吃醋了。所以,需要把两只猫分开。”

事实证明,猫行为管理师王莹的建议有用。

这不是上海的猫行为管理师王莹第一次处理这样的问题。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里,一种新兴职业猫行为管理师开始活跃起来,一些猫主人尝试跨越语言的巴别塔,借助猫行为咨询,找到人与猫沟通的可能。

做猫的代言人

做过2000多例猫行为咨询的猫行为治疗医师张莉,作为国内最早推广猫行为学的一批人,她将猫行为管理师视为“猫的代言人”,而非一位“驯兽师”。

“目前来说,很多人和猫的矛盾,其实是源自两个物种之间彼此的不了解。”张莉说。主人很难不用拟人化的思维去考虑猫在想什么。她举了个例子:来找她的很多客户以为,猫尿在床上是源自先前和主人产生了矛盾,猫在报复他们,事实上猫只是在传达一种情绪,很可能只是因为它不喜欢现在用的猫砂盆,所以另选了一个地方撒尿。

“猫的情绪会影响到行为,这种反馈是很直接的。”张莉解释。她有经验,“猫做了什么,很可能是因为人做了什么。”

对于猫行为管理师而言,动物行为医学是必修的课程。在已经确认非病理性因素的前提下,猫行为管理师需要对猫的异常行为作出观察,再根据行为科学,确认猫行为传递的信息,向主人传达自己的观察和可行的建议。

某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很可能对应多种解释。“光是乱拉乱尿,就有三十多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张莉说。

这是很多自诩经验丰富的养猫人,也会和自家猫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从2015年开始,张莉一直在做猫行为咨询相关的工作,每年经手的案例量都在增长。张莉估算,来找她的客户,有将近百分之八十都自行了解过养猫知识,或是尝试过一些办法,但互联网上碎片化的养猫知识很多时候只能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起作用,实际的情况可能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

比起直接地驯导猫,猫行为管理师做的更多、也更为重要的事情是和主人沟通交流,通过调整主人的行为,改变猫生活居住的环境,消除干扰因素,让人与猫和谐共处。有时候,他们还要承担起安抚主人情绪的作用。

张莉遇到过被猫攻击后怒气冲冲要给猫做安乐死,然后被相熟的宠物医生移交到她这里的猫主人。她必须帮助猫主人重新对猫建立起信任,“猫的攻击行为大多出于恐惧,这是可以被改变的”。猫最终被保下,这种时候,她会回想起学习猫行为科学的初衷:她最初也只是一个养猫人,想要猫在她家中过得更好,也希望猫和它们的主人相处得更好。

是不是玄学

“是不是玄学”是很多猫行为管理师都曾被问过的一个尴尬问题。猫这些表现真有这样的含义?照这样做就能让猫“变乖”?猫没法开口,谁知道管理师说的是不是真的。

“最难的是获得猫主人的信任。”王莹说。“我之前是个兽医。”她已经习惯用这句话作为自我介绍的开场白,来增加自己的一点信任筹码。

严格来说,猫行为管理师不是兽医。兽医业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猫行为管理则不然,入行门槛要低得多。

在我国,职业资格按照资格性质分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明确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也就是说,这一类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评价机构独立印制并发放,政府部门不参与监制。它不能代表某一职业的“准入资格”,而是象征着用工企业对劳动者技能水平进行的认定。猫行为管理师所能拿到的“宠物驯导师职业能力评价证书”“猫行为管理师认证证书”都属于这一类。

没有严格的国家职业准入资格背书,猫行为管理师说服顾客,必须各凭本事。

张莉的底气在于,过往两千多条成功案例证明了她的专业。而王莹则深谙同主人建立信任之道,她会努力告诉客户:现在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需要让这只猫过得更好,让它和我们相处愉快。

沟通的难度或许在于,国内对猫行为科学的了解尚不深入。在国外,动物行为科学被一部分专家学者视为兽医的必修课之一,比萨大学甚至开有专门的猫行为专业,但在国内,猫行为咨询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国内的宠物行业发展不过三十余年,即便是兽医,很多也不够清楚动物行为学的概念,更不用说细化到猫这一单独的分支。

在社交平台上,“猫行为咨询”相关的内容也多为猫行为管理师针对猫行为的科普与介绍。在评论区,会有猫主人试探着留言,“请问要多少钱呢?”一些分享自己进行猫行为咨询的帖主,则会在评论区收到诸如“靠谱吗”、“是不是托”这样的疑问。

从宠物到伴侣动物

张莉开设有猫行为管理师的培训课程,来听课的学员,有宠物店主人、宠物医师、救助站志愿者等“业内人士”,也有普通的猫主人,想要自己的猫过得更好,甚至还有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宠物博主来听她讲课。最近一年,已经有百余人来听过她的付费课程。

比起2015年她刚刚开始做猫行为管理咨询这件事,国内几乎放眼找不到同行的时候,情况已经前进了太多。一个行业的推广需要时间,她有这个耐心。

张莉自己也养了十几年的猫。她看好猫行为咨询的前景。“猫经济”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来找张莉的客户几乎全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很快,又渴望一些陪伴。

“养猫的人会一直存在,而且数量在一直增长,人与猫之间沟通的矛盾也会因此而存在。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能去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中国,这些需求的出现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身处动物医疗行业二十年的王莹,对此有更深的感受。

2003年,王莹刚刚进入大学,读动物医学专业。2012年,她博士毕业,开始从事宠物医疗行业。她读书的时候,老师们还以研究“大动物”的病症为主,譬如猪牛羊,主要是服务于畜牧站。十年间,她眼见着宠物医院在中国逐渐铺开,从私下卖狗卖猫的混乱管理,到逐渐分出犬科、猫科、异宠等专科,专业化、规范化的程度都在提升。到了近几年,动物福利、科学育宠的概念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为此花钱。

宠物行业在国内的发展伴随着整个九十年代后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人们搬离过去乡下的屋子,散入原子化的现代社会,猫狗等家养动物逐渐开始扮演提供情感价值的角色。千禧年后,养宠物的现代家庭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从童年起就有陪伴成长的宠物,长大后继续养小动物,在孤独的现代生活里寻找一份确定的、毛茸茸的安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王莹讲了个伴侣动物的概念。从拥有实用功能的经济动物,到能提供情绪价值、但被视为所有物的宠物,再到成为伴侣动物,被视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动物与人的联结,有时候比预想的更为紧密。

顾海英的女儿就把Hello当成自己亲密的朋友。每天放学后,她会亲亲热热地贴着hello,告诉他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她甚至在Hello身上学到了最初对离别与死亡的认知,有一天,她问顾海英:“妈妈,Hello虽然才来我们家三年,但是它在猫里已经是中年人了。它会离开我们吗?”

没人能界定宠物在何时成为家庭伴侣,在某个岔路口,人的抉择已经自然地浮现了答案。“猫抓了你,你是觉得它坏透了我要抛弃他还是觉得一定有什么我没做好的事情,这中间就是区别。”王莹说。

王莹坦言,目前只有少数“头部”猫行为管理师能盈利。“这个急不来,就像宠物医院在国内推广的路径一样,动物福利这种事情也是要往前慢慢推进的。”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