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端午节朋友圈卖起“奶奶手工粽子”,食品从网店转战朋友圈,吃出问题只能吃哑巴亏?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宗和 2017-05-30 09:21
摘要: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办理备案手续,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微信朋友圈算”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吗?


“奶奶手工包的粽子,传统手艺,独家配方,安全放心!”端午节前后,不少人微信朋友圈被各种粽子刷屏,其中有不少人把“自家多余的粽子”拿到朋友圈里叫卖。

 

然而相对于市场上的各类成品粽子,这些所谓的“自家产”、“私房”粽子,大多没有明确的来源,也无法确定其卫生符合标准。尽管目前部分法律对网络销售食品有了一系列规定,但对于朋友圈叫卖食品惹出的问题,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

 

“很多人对‘手工’、‘家传’的迷恋,还是一种对传统和亲情的‘情怀’在发挥作用。”一些业内人士建议,购买此类“私房产品”,最好确定对方商品的来源和可靠性;如果无法确认,不如自己动手,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这样的“情怀”。

 

朋友圈“私房粽”卖相佳曾接加拿大订单

 

“奶奶的手工粽子,吃过的都知道。开放预定,数量极其有限。”上周末开始,市民蒋小姐的朋友圈里就有人开始叫卖“私房粽子”了。记者在其朋友圈截图看到,这一信息配发了一张九宫格组图,粽子从原料准备到摆拍完成都拍成了漂亮的图片,特别是流油的咸鸭蛋黄和裹酱的五花肉卷入糯米中的情形,十分诱人。而其背景看上去就是普通居民家中的厨房。蒋小姐介绍,这条朋友圈信息的发布者是公司客户团队中的一名年轻人:“看上去真不错,我都有点心动了。”

 

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各式“私房手工粽”在朋友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些甚至可以预定口味。市民吴先生就在朋友圈帮父母吆喝过粽子:“我父亲退休前就是厨师,本来就有手艺,加上这些节令食品大量制作工作强度并不大,现在我们吃得也不多,除了送亲友总会送一些,不如拿出来低价卖给朋友。”据吴先生介绍,因为父母手艺不错,“开团”一周大约订出140个:“还有个朋友在加拿大也要预定,钱都给了,结果发现寄送食品非常麻烦只能作罢。”

 

据了解,除了粽子,月饼、元宵等节令食品,朋友圈里均有人推荐或分享。不过也有不少市民对于这种“自家粽子”表示怀疑。市民瞿先生家每年都要自己包粽子:“我们一家6口都动手,包的粽子也不过刚刚够自己吃外加送亲戚而已。这些开放接收订单,还能预约品种的,真的是自家包出来的吗?”

 

部分“食品作坊”从销售平台转战朋友圈

 

不过记者走访也发现,真正自家“手工制作”的粽子并不多,大多数朋友圈里转发叫卖的粽子其实转发者并不清楚来源。

 

“我就是微信群里朋友叫转发的,说是年轻人创业支持一下。”有市民告诉记者,自己转发的“手工粽”信息,是在一个微信群里有群友希望转发的,当时这名群友还发了红包以示感谢:“质量怎么样我也不清楚,我就想是帮帮忙。”

 

无论是帮忙转发还是真的自家制作,记者了解到朋友圈里卖的粽子绝大多数没有相关证照。由于食品通过快递流通,出了问题受害者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维权:“不是朋友家做的,找不到人负责;是朋友家做的,我怎么开口呢?”

 

记者随后联系了几家在朋友圈内转发的“私房粽子”。其中一家告诉记者,“保证自家制作,安全可靠”,同时还提供了网店好评截图给记者。当记者询问为何不直接通过淘宝交易时,对方表示目前购物类网站对食品销售管得很严,发微信朋友圈则方便得多:“小本生意,太麻烦了。”而另一家则表示“可以直播包粽子过程”。记者随后在一些食品销售网店里也发现,店家会强烈推荐通过微信销售:“朋友圈里更新快,优惠多。”

 

 端午节朋友圈卖起“奶奶手工粽子”,食品从网店转战朋友圈,吃出问题只能吃哑巴亏?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一大亮点在于“网络食品经营”的相关规定。《条例》明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同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办理备案手续,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例如明确入网食品经营者的准入标准和食品安全责任;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等。

 

然而微信朋友圈究竟算不算“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在不少市民和专业人士眼中却存在争议。

 

在一些人看来,微信朋友圈既然存在这样的交易,就应视作“第三方平台”,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微信朋友圈的本质是提供用户展示的空间,但平台对于用户展示的内容“无法也无权一一核实真伪”:“微信根本就不是为了销售食品而建立的。”

 

“私房粽”走红背后的情怀价值

 

在一些市民看来,粽子等节令商品之所以以“妈妈制作”、“奶奶制作”的面目出现在私密性更强的朋友圈,说明了消费者对于此类商品消费本意的回归:“现在还有多少人认为这些节令商品好吃?从传统手工制作到工业化批量上产,再到传统手工制作,大家无非就是吃个‘情怀’。”

 

这样的“情怀”也使得部分消费者对于朋友圈里叫卖食品的卫生宽容度有所放松。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部分消费者对购买的成品食品的添加剂、卫生状况等十分挑剔,但对朋友圈里叫卖的食品却无条件信任其“家人的卫生标准”。

 

“朋友圈里这类商品卖得动,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感情。”一些市民表示,如果是因为这份情怀选择购买朋友圈里来路不明的粽子,还不如自己动手:“就算不好吃,那也是自己亲身感受的节日氛围。”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