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⑤|戴冰:“六个坚持”蕴含着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戴冰 2022-10-31 06:34
摘要:牢牢把握“六个坚持”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主题鲜明,博大精深、继往开来,是一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重要文献,是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报告强调的“六个坚持”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一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在发展观上的创造性运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关于现代化的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人民至上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践,体现了发展的趋向,推动了社会进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所谓“政之兴废在民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顺应民众期盼,与民众团结奋斗,才能走好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才能不断改进自身工作,使人民群众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增强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和人民同甘共苦、同人民一起奋斗,才能更好地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不断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历史创造精神,创造历史伟业;只有坚持不断造福人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有坚持牢牢植根人民,才能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站在人民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把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落实于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二是要始终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坚持自信自立”,这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宝贵经验形成的精神基因。自信是自立的前提。“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方能自立,只有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反复强调,“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中国的事情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办,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面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党排除各种干扰,从容应对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也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完成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相互交织的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日趋激烈的大国博弈,以及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自信自立,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作为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要始终坚持“三个务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才能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要始终坚持“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才能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才能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三是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中国发展方位,深刻洞察新的时代特征,在治国理政中把“守正创新”科学概念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对党的理论和工作、党的自身建设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赋予守正创新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可分割、不能偏废的整体。“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科学范畴。只有尊重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守正。“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守正创新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论融为一体,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和革命性本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能动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使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回答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之正,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才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才能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才能给人类文明发展创造新形态,给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新选择。

四是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从根本上推动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本质的内在规定,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马克思也指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迫切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要加强对客观事物内在矛盾机理的思考,积极探索其发展态势和结果,学会发现习以为常的现实性问题,敏于察觉可能发生的潜在性问题,形成问题意识、问题思维;要敢于正视问题、高度重视问题,要清醒认识到每个问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使命担当精神,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要坚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要全面分析研究问题的性质,找到问题的原因,认清问题间的联系,既找准共性问题,又找到个性问题;既找准表面问题,又找到深层次问题;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敢于向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刀,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性长效机制,不做一时的表面文章应付了事。

五是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概括。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看作一个有机体,分析了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整体联系,分析了经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运动过程,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世界普遍交往、历史向世界历史演变的世界大系统,生动体现了系统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优化、形态演变等一系列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逻辑、把握治国理政规律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要加强前瞻性思考,要把中华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紧密联系起来看待,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前瞻性把握历史规律、认识历史趋势、引领历史潮流,清醒认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走好“五个必由之路”;要加强全局性谋划,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际形势面临的挑战更具全局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我们要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理顺各种关系,防范各种风险,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增强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定力和底气;要加强整体性推进,要从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要加强可持续设计,要把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加强系统性保障,要系统性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六是要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坚信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天下”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胸怀天下,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方位开展大国外交,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要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要正确看待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牢牢把稳前进航向。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开放创新,推进对话交流,加强文明互鉴,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着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六个坚持”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思想的伟力转化为实践的磅礴力量,聚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为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共青团上海市委挂职副书记,上海市团校党委书记、校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