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新赛道”上的开放与协同
分享至:
 (3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2-09-01 09:57
摘要:开放中实现自立自强,因开放而更显自立自强。

这一个多星期,上海的热词,仍是“创新”。

上周末,2022浦江创新论坛在沪开幕。本年度论坛主题为“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主宾国荷兰首相马克·吕特专门致信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各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未来,秉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平稳有序、尽己所能推进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转变,努力实现谋发展与绿色转型并行不悖、相互促进,推动提质升级。

他特别强调,开放带来进步、促进发展、激发创新,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挑战的关键一招,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交流互鉴,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浦江创新论坛已在上海连续举办多年,旨在搭建创新发展交流平台、先进理念传播平台、学界思想争锋平台、官产学研互动平台、最新政策发布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几年前,主办方曾提出,有意将论坛打造为“科技达沃斯”,以体现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而对上海来说,瞄准前沿方向,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亦是借此平台反复强调的理念和态度。

“我们将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协同创新,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上海将积极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打造更多开放包容的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联合攻关,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

早在2018年,李强首次以上海市委书记身份出席浦江创新论坛时就曾表示,上海必须坚定不移走开放、协同的创新之路,搭建国际创新大平台,促进全球技术、资本、人才有效对接、有力协同、有机联动。

当时上海提出,要成为“开放度高、吸引力强、能出成果的创新首选之地”。此后,“首选之地”进一步深化为“策源之地”,要在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等方面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更要在更深层次推进深化改革、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上勇当开路先锋,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封锁、推动产业创新上勇当开路先锋。

这一方面突出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承担战略使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调,亦表明,真正的自主创新必须在开放环境下探索,创新实力、潜力、策源能力也必须来自于开放、协同、合作、包容

开放中实现自立自强,因开放而更显自立自强,对上海来说,带头探索这样的道路,既是战略地位使然,亦是这座城市的品格特质使然。

涉及具体领域,特别是当下着重强调的重点发展领域和前沿领域,自然也要体现这样的思路。

去年底,绿色低碳产业就被明确列为上海要重点把握的“新赛道”之一;近期,上海密集发布《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规划方案,明确规模扩增、集群布局等方向,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占领“新赛道”的过程,是高度强调创新驱动的过程,也是高度依靠开放合作的过程。浦江创新论坛上启动的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就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解决企业创新需求,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双向快车道。

这类国内外要素汇聚,并通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战略平台,无疑对上海有重要战略意义,亦有助于这座城市真正成为“中心节点”“战略链接”。

同时,一再强调开放包容、协同创新,亦关乎整座城市的创新生态,影响城市对于各类要素资源特别是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推动创新的内生动力。

创新活力释放,有赖于人才集聚,而人才集聚则有赖于一片适宜土壤。

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前,第三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沪召开。与往届一样,李强专门会见与会代表,表达上海对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期待。

“我们将全力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他说。

这是两个多月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明确承诺。党代会报告中,对此有多条具象的愿景展示。而这意味着,许多公共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制定,以及城市各方面软硬环境的塑造,均要体现“青年友好型”要求,凸显开放性、包容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痛点。

一年多前的同样场合,李强曾表示,上海“迫切需要一大批矢志创新创业的有为青年”,将全力厚植创新创业的沃土,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以更多机遇、更好条件、更优环境助力创新创业的“小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此番他再度表示,上海将努力提供多元优质的文化、教育、医疗资源和精准高效的政策、制度、服务供给,让更多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在这座城市安居乐业,“在上海这片热土拥有舞台、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他亦希望上海的创新创业者特别是其中的“领军”群体,能够专注创新、专注主业,胸怀“国之大者”,瞄准前沿赛道,掌握硬核技术,打造拳头产品,塑造独特品牌,做到厚积薄发。

用当前流行的词,这可视作“城”与“人”的一种“双向奔赴”。对上海来说,新征程上需要坚定发展信心、展现全新作为,这样的“双向奔赴”尤为珍贵,也显得时不我待。

而要实现这样的“双向奔赴”,前提基础是保持战略定力,明确前进方向,并给出宽广、畅通的行进道路。开放、包容,无疑值得再三强调——这是上海的特质,从根本上说,也是“创新”的来源。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摄影:陈正宝 赖鑫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