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俞云阶为什么三次画巴金
分享至:
 (13)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冯乔 2015-06-03 06:00
摘要:俞云阶曾经分别为张瑞芳、巴金、顾圣婴三位文化界人士画过肖像,这些画作本身,也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不同历史年代下,知识分子的境遇变化。

《静水深流——俞云阶艺术大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俞云阶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的代表,他是徐悲鸿的学生,也是陈逸飞的老师。然而,作为承上启下的第二代油画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俞云阶一生之中,毁去和失落的画作却占十分之九。

 

俞云阶曾经分别为张瑞芳、巴金、顾圣婴三位文化界人士画过肖像,这些画作本身,也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不同历史年代下,知识分子的境遇变化。

 

张瑞芳的眼

 

在此次作品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张残缺不全的画,名叫《载得友谊归——张瑞芳》,是俞云阶在“文革”时期亲手用白漆毁掉的。

 

白漆下覆盖的画面,是1962年电影演员张瑞芳从国外访问回来时的场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油画式的西洋情调。画中人张瑞芳披着蓝色的纱巾,雍容华贵,携着异国情调的孔雀毛小包,非常亮丽。俞云阶画好这幅油画后,送给了张瑞芳本人,挂在她家客厅,来访客人看到画都说漂亮。

 

文革开始后,扮演过李双双的电影演员张瑞芳受到批斗。有人指责她出国访问穿旗袍是“资产阶级少奶奶装束”、“不是社会主义演员”。张瑞芳紧张了,匆匆忙忙就把这张画还给俞云阶。当时,俞云阶已经亲眼目睹过别人毁掉自己的画,他生怕张瑞芳这幅肖像画成为新的罪证,还要牵连人家,于是和儿子俞力一起把这幅画毁掉了。

(俞云阶创作的《载得友谊归——张瑞芳》,原作已毁,此图为画作被毁前,当时画报的翻拍照)

 

据俞力回忆,当时他们用的是一种打底用的草白漆,黏附力特别强。被涂抹的油画一直藏在俞云阶家,三十多年后,俞家试图修复这幅油画,但最后只修复了局部。“幸存”的油画只露出了画中人的两只眼睛,仿佛注视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三画巴金

 

在作家巴金的《随想录》里,写到了油画家俞云阶三次给他画画的故事。

 

1956年,第一次画巴金的时候,俞云阶还很年轻。巴金在书上这样写道:“我在那时候打瞌睡,画家在很用功地给我画。然后画完了我就跟他讲,很好。这张画就挂在我的墙上,我就觉得这画家是很忠厚很老实,很用功还有才气。但是这个一别就是二十年。”

(一画巴金)

 

说常州话的俞云阶,天生幽默,经常爱说笑话,活跃气氛。可是1957年,俞云阶由于平时讲的笑话多,被扣上“右派”帽子,拿画笔的手被迫拿起了扫把,到里弄去扫地。后来,俞云阶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书,同时接受监督劳动倒痰盂。

 

二十多年过去了,不再年轻的画家和作家,在上海文代会上再一次相遇。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画像的故事。根据俞力回忆,当时是1977年5月23日,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巴金在会上控诉“四人帮”的迫害,控诉“文化大革命”对人们的摧残。俞云阶会后找到巴金,说“我来给你再画一张画……你到我的家来画,你不要做任何的修饰。”

 

第二幅画的衣服,和第一幅画的衣服很相似,巴金穿着蓝色的中山装,神情严肃,整个画面的气息不是很明朗,但是很有力度。画完了以后,巴金说,“你把我的脸画得长,而且非常板着脸。”俞云阶回答,“这就是你在5月23日控诉场面上的样子,你在控诉‘四人帮’,我就是把你画成这个样。”

(二画巴金)

 

第二幅画一直挂在巴金书房,虽然实际的创作时间不是5月23日,但是画上的日期仍然签在5月23日。这是对两位艺术家共同的“第二次解放”的一种纪念。然而,俞云阶还是意犹未尽,他想再找一次巴金。

 

第三次画像,是在俞云阶平反之后,真正获得了解放,心情舒畅。巴金说:“我被他的创作热情重新焕发的青春所感染,所以我允诺了,愿意配合他,作这样的一幅画。”

 

这幅画是在巴金家画的。这一次,俞云阶画得非常阳光,画面中巴金手持文稿,笑脸对着观众。俞云阶强调渲染巴金的白发,因为他亲眼目睹巴金在五七干校的情形,对于巴金被剥夺黄金十年的遭遇感同身受。

(三画巴金)

 

关于巴金的笑与不笑,又有一段小插曲。巴金认为,这幅画中自己的笑容,更多折射的是画家的心境:“老实说,我不笑的时候,比笑的时候多。”

 

俞云阶知道后,在香港《文汇报》上发表了篇文章解释:“我三画巴金,是想要表现巴金焕发青春的一个精神面貌。作为作家,他可以这么样说。但我是一个视觉艺术家,我应该表现整个时代的风貌。我应该把他真正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这是我的社会责任。我不可能把一个板着脸的巴金,去面对人民观众,留给后世,留给历史,所以我把他画成了笑。”

 

肖邦的手

 

熟悉的人,连画三次也没关系。可是,不熟悉的人,甚至没法当面看见的人,也让油画家俞云阶产生了非画不可的冲动。

 

1979年,俞云阶的一位老朋友来给他讲了女钢琴家顾圣婴的故事,之后,就介绍了顾圣婴的父亲顾高地老人和俞云阶会面。

 

顾圣婴是1949年后第一个在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金牌的中国钢琴演奏家。然而,1967年1月31日,年仅29岁的她拧开了煤气开关,和母亲及弟弟一起愤然离世。顾圣婴的父亲当时正在劳改,直到1979年才回家,只剩下几张女儿照片。所以他请俞云阶为女儿画一张肖像画。

 

整整的半年,俞云阶和顾高地不断地探讨,却始终找不到创作的背景和感觉。有一次,他看顾家的照相本,发现有一个肖邦的手模。这是1956年顾圣婴赴波兰演出时获得的最高奖励。但是,到了1967年,这个手模也成为批判她的罪证。

(肖邦手模,文革期间,其中两个“手指”被打断)

 

最终这个手模给了俞云阶创作灵感。他画的顾圣婴肖像,画面背景凝重,衬托出洁白的琴键,顾圣婴穿着演出服,保留着舞台上最美丽的形象。钢琴的一角有一个小道具,就是肖邦的雕塑头像。通过这个头像,把肖邦的命运、顾圣婴的命运、画家的命运,勾连在一起。

(顾圣婴肖像画)

 

俞云阶把这幅画取名为《此时无声》。肖邦的音乐被后世评价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对于被压抑已久的画家来说,也是通过这幅画,发出了自己对于十年浩劫“无声胜有声”的怒吼。

 

俞云阶是给一座城市打下时代烙印的画家。因为他的存在,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历史的痕迹,留下了不笑与笑的记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本文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