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从巨鹿路、愚园路到延安中路,一家茶馆的在沪15年
分享至:
 (16)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22-08-08 06:21
摘要:兜兜转转的光阴背后,亦浓缩着上海小店的成长史。

一阵微风袭来,长廊里那一片竹风铃随之起伏,音韵曼妙,每一片摇曳的样子不尽相同;屋里的客人,推盏、品茗,小声地私语,每一副表情各有迥异;猫咪奥利,萌蠢、灵动,游走在茶席间,每一个姿势都惹人怜爱 ......

她看了又看,这几乎就是她理想中的茶馆了,而她狠下心,说:“关掉吧!”

Amy,上海小囡,“喫茶去”茶社主理人。“我是想了很久才决定的,跟疫情后关店的那些店主还不太一样,我们不需要拯救,是想调整一下,回到线上。”齐耳短发的她,温婉中透着干练。

自2009年创立,“喫茶去”在沪经营已近15年,是上海滩颇有格调的一家茶社:它最初开在巨鹿路,那时已负盛名;后来迁到了愚园路,再搬到宝庆路,然后落户延安中路。兜兜转转的光阴背后,亦浓缩着上海小店的成长史。

“喫茶去” 

巨鹿路的荣光

在上海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开一家隐去世俗浮华气息的茶馆,多少显得有些奢侈。

“咖啡店我不懂,但一个好的茶馆,我是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当初Amy做市场调研时发现,市面上的茶馆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棋牌室,一类是高档酒店的茶歇。而适合普通人喝茶的地方却很少,与她想象中的那一方意境都有距离。

Amy曾是一名从业十余年的广告设计师。2009年,从职场闪退的她决定依着自己的爱好和性子开一家茶铺。“之前,我做了很多迎合市场、迎合广告主的作品,现在我要‘迎合’自己。”

巨鹿路上一棵身姿婆娑、斜倚着大门的老树吸引了她。房东是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很支持Amy开茶铺,还帮她和周围居民打了一遍招呼。

巨鹿路上的“喫茶去”

虽然开店很任性,设计师出身的Amy还是在店面装修中下了不少功夫。她将这株大树的意境运用到整个店的设计中,在巨鹿路上营造出了一个别有洞天的茶空间。店名取了禅宗公案中的“喫茶去”,“直截了当,不用多解释”。

这是她人生中第一家店。开张那一天,还特别选了一个吉日,头一个顾客是偶然逛过来的电视台主持人。

彼时上海街头的茶馆还很少,法式梧桐气息浓郁的巨鹿路上,冒出这样一家纯中式的茶馆非常吸睛,很多人经过此不由被吸引进来。莉莉就是巨鹿路的老客户,她回忆道,“入口有个小小的花园,充满年代感的红砖和木门,绿植繁茂多姿。走进大门的瞬间,人变得安静了下来,再推开茶室的小门,茶的芳香扑面而来。”

“只见一楼卖茶,二楼是茶室,一看就是懂茶人。”至今,莉莉还保留着巨鹿路796号的老照片。那时,巨鹿路上的小店尚未成气候,只有“喫茶去”零星几家店,到了晚上7点街面上已没什么人。

眼见着店里的生意一点点兴旺,巨鹿路也热闹起来。 Amy说,“喫茶去”几乎是和巨鹿路是一起成长起来的。独一无二的茶社在那一方名声鹊起,订坐率很高,双休日几乎人满,甚至要提前几周去预定。茶社关门时间也越来越晚,最初是晚上7点,后来变成8点,再延迟到9点,最后是10点。

到2014年左右,巨鹿路上的店越开越多,和“喫茶去”比邻而居的有高级时装买手店、手作杂货店、本土陶瓷店、渡口书店、各种品牌的咖啡馆、餐厅。沪上时尚媒体当时还专门采访了Amy。“我记得,那一期,‘喫茶去’和‘巨富长’这个概念是一块出现的。”

“现在回过头来想,巨鹿路是我们最鼎盛的时候。”复盘那十年,Amy归为“运气”,天时、地利,还有老房东的包容与厚待为Amy创造了“人和”。“那些年里,我们和邻里关系都很好,没有遇到任何糟心事,也没有体会到世道艰难。”

巨鹿路店内部

愚园路的风格

“奥利进店那会儿,我就认识了它,它也认得我。”逸月说的奥利是“喫茶去”茶社的一只猫,很多茶友都认识这个小家伙,时不时到店里撸它。

巨鹿路空间太小,常常是一位难求。2013年,“喫茶去”扩店,在愚园路新开了茶室,奥利就是Amy在愚园路上捡的流浪猫,没想到一下子成了茶室的团宠。

奥利小时候。 逸月摄

“很多顾客喜欢猫,也有人不喜欢。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而且养猫也不是商业设计,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从巨鹿路到愚园路,“喫茶去”的节奏颇有点漫不经心的意味,“我们是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不特别突出商业化,也不迎合所有的人。”

店里有很多手作的器具,有些是Amy自己设计的,有些找景德镇的陶艺师度身定制。“景德镇通常都跟着市场转,今年流行贴金箔,景德镇的师傅们就都贴金箔;如果流行掐丝,景德镇的师傅们就都掐丝。我们合作的几位陶艺师,颇有个性,不喜欢跟风,保持着独立的风格,他们开出的价我也从来不嫌贵。”

同类总是吸引同类,这也是“喫茶去”的调性。开一个茶室,背后却是茶园、茶工厂、茶圈一整条产业链。“喫茶去”大部分的茶来自云南、福建,Amy跟当地一些茶园、茶厂是合作多年的老友。除了经典老茶,店里都是她严选品控的特色原创产品。比如自家制帕寨古树红茶、紫霞红、柚花白茶......品种不多, 品质上乘,是别的店喝不到的限量款。

在咖啡店满街的魔都,开一家传统茶馆算是小众。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一个茶社要营造这一方空间,需要店主和客人共同的维护。

愚园路店

很多顾客都认识奥利

愚园路店

“很多年轻人觉得喝茶是老年人的消遣,他们来这里就是找个地方聊聊天,用的是什么茶具并不在乎。”“喫茶去”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场景:茶室里来了一群人,叽叽喳喳,有人一不小心打破了茶具,以为是淘宝的廉价货,碎了也就碎了。

“这里每个产品都是花心思做的。碎了,就会很心痛。”Amy说,愚园路店曾经精心定制了一套专业手工茶具,摆出来相当惊艳,但效果并不好,有的客户觉得用起来太麻烦,不会喝茶的人更不懂得珍惜。

好在客户会挑选茶馆,茶馆也会挑选客户。“很多80后、90后很喜欢我们的环境,顺带也爱上了喝茶。”随着时间的流淌,茶社也在培养一个喝茶的群体,他们从喝茶开始,喜欢起店里的一茶一茗、一花一木。

“喫茶去”这种摸索出来的风格,也影响了一些后来者。2016年前后,上海冒出一批打造禅意的茶室空间,“喫茶去”某些元素被其他茶室“取经”选用。

“我觉得挺好,这是茶文化在上海的推广,不过,我始终不喜欢茶室被分隔成一间间包厢。”Amy 更推崇台湾的近百年老店——紫藤庐店主提供很好的茶具,客人们很认真地品茶,互不打扰,又彼此为风景,品茗的同时阅读城市人的表情。

她也正是按照这种风格来打造自己的茶社,愚园路分店很快打出了名气,虽然不是街面房,但口耳相传,吸引了一批新老客户。

2016年,百年愚园路迎来城市更新,整条街面做业态调整,还引进不少潮流店,三四年之后,愚园路的商业价值大大提升。房东顺势要涨房租,Amy没有恋战,将店搬到了七宝镇,只保留了工作室。

宝庆路店

 延安中路的梦

这一头,巨鹿店的租约也到期了,“喫茶去”暂时搬到了宝庆路上。

巨鹿路时代结束, Amy开始寻找新的地址。10年的茶社经验给了她足够的资本与信心,这一次,她想在市中心营造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延安中路上一处房子,可谓是一眼相中。这个是大院子,里面错落着解放前的法式别墅,六七十年代的青砖房,以及八九十年代的工人宿舍,每块青砖上都刻着雕工的名字,几乎就是一座上海建筑博物馆。 

“我太喜欢这个地方了,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其他细节。”等Amy敲定了其中一处房子的租约,才发现房子的产证还没有办好。

装修和办证同时进行。她和她的先生亲自画图纸,精心设计每一处地方,地板用的都是东山的老木头。“有条很长的过道,偶尔有穿堂风,如果挂风铃太普通,我们就设计了200多片竹铃,每一片都不一样,风一来,就似麦浪。”她和先生将竹片一片一片画出来,每一片都标好尺寸、排好编号。安吉那边的工厂没有工人肯接下这费力不讨好的活,最后还是由厂里老板和他老婆连夜加班才赶制出来。合作多年的老板知道Amy的脾性:“这么复杂的活计,不如接个大单,我是冲着你们这份心思才做的呦。”

延安中路店那片园子

延安中路店

延安中路店

装修,花了足足8个月,跑餐饮证,花的时间更长,“我以为就是些琐事,但没想到那么麻烦。”一年半后她才拿到餐饮证,那时已是2019年冬天。她想在来年春天正式开业,没想到等来的是2020年疫情。接着停滞,近两年之久的折腾后,这家茶室悄悄开业了。

这一次,Amy不仅保留了前两个店的精髓,还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巨鹿路那十年有很多客户,但可惜的是没有在线上维护关系。关店关得突然,挥一挥手就走了。这次我们不能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延安中路店从一开始就同步建了线上客户群。” 

环境雅致、茶味清幽,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奥利弗随迁到了延安中路店,愚园路上的老粉丝也随之寻来。

“你看,来的客人不喧哗,互相体谅,懂得品茶,很好地融入这个环境。”Amy觉得,这离自己理想中的店近了。

市中心这块风水宝地,被不少人看好,但受的影响也要大一些。在茶社逐渐步入正轨时,几场小范围的疫情突然而至,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去年年末我们接了很多单子,但因为疫情,活动又都被取消了。”Amy说。


奥利也迁到了延安中路店

延安路中店内饰

延安中路店内饰

有所取舍

4月之后,上海进入疫情防控静默期,当其他店主千方百计地忧心店面存活时,Amy却松了口气,“我决定关店,换一种玩法。”

熟悉的朋友看不懂:“你好不容易拿到证,店好不容易有模样了,还免几个月的房租,关了不可惜吗?”很多人给她出主意:请老友照顾生意,叫大家来捧场,发公号寻求社会关注,“喫茶去”可是一家老号啊。

“总要有所取舍。”Amy说,这几年实体店比较波动,而线上店的生意越来越稳定,同步建的现在客户群也在逐步扩大,她想暂时休整一下,把重心放到线上。

6月,上海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Amy忙着关店事宜。她把店里的茶具家具发到了客户群里,瞬间被铁杆粉丝们秒光,堪比“抢菜”。“我们要不理性地支持你们。”大家一边争抢茶具,一边回忆流金岁月。有人在“喫茶去”爱上了吃茶,和奥利成了“朋友”,有人在“喫茶去”和伴侣第一次见面......

“喫茶去”从延安中路撤退了,茶具、家具一一被粉丝们买回去,星星点点装扮着各自的家。撤出市中心的“喫茶去”保留着七宝店工作室,爱茶的朋友在线上建了群,依然能买到每年的限量版,一起分享饮茶乐趣。

Amy也有了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时间来复盘自己走过的这15年:巨鹿路曾是她开茶社最好的时光;愚园路上,她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风格;到了延安中路,她完成了一个“作品”,达到她理想中的店了。

她在那里造了一个梦,那片园子里的植物看上去有些年纪,Amy曾专门找朋友鉴定,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这在市中心很少见。“有颗藤蔓200来岁,气若游丝的样子,我每年都担心它的存活,但春天里又总看到它发出新芽来。”

“喫茶去”的粉丝们惦念着奥利等几只宠物猫,“它们搬到七宝店了,来日再到市中心开店,奥利一定会回来”。

奥利如今在七宝店工作室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