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复旦旧书店易址重开,“慢慢来,不着急,以后这家店就一直开着了”
分享至:
 (2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2-08-07 12:03
摘要:“就算真的是最后一代,也要做好‘最后一代’。”

“心情其实挺平静,没有太大起伏。对我来说,一步步走到这里,继续开店,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复旦旧书店昨天在伟德路88号老店新开,店主张强告诉记者。

1969年出生的胡先生一早从浦东赶来,在一个个书架前转了半个多小时,袋子里已经装了五六本要带走的书,“以前一直听说复旦旧书店,但没摸到地方。这里书多,品相也都不错。这次选的几本是家里已经有的系列里所缺的,可以慢慢补齐。”


收获颇丰

带着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一起来的周先生是复旦大学毕业生,挑了一本《一千零一夜》给女儿,一本《复旦诗选》给自己。离开学校10多年,当年逛书店的记忆依然清晰,“以前的店,特点就是乱。不过,我就喜欢这种‘乱’。现在,我就住大学路,步行几分钟距离,看着这里装修起来,以后肯定常来看看。”


带女儿逛书店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小徐直奔新设的展示区,将展柜里的书一本本细细看来。“这两本都是地图册,清代的;这本《增广诗韵全璧》是古代诗人作诗时押韵用的参考书,刚来上海读硕士时,我就在复旦旧书店买过,不过那是后来出的版本了。这是巴金、苏步青的签名本,这位蒋学模先生也是复旦的老教授,这是施蛰存的藏书票……”小徐感慨,“这些在图书馆或许都要放在古籍、善本部的宝贝,能这样直接展示给读者,当然好。一个好的城市,不能缺少好的旧书店。”


仔细端详

什么是好的旧书店?张强说不清楚。开好一家旧书店,是在时光里慢慢磨成的。

从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前的书摊,到政肃路菜场2楼的书店,张强夫妇在复旦周边经营旧书生意已经超过20年。去年底,政肃路的复旦旧书店配合地块改造面临歇业。消息传出,潮水般涌来的读者在一周时间搬走了3万册书。

老店最后一天经营,锁上门那一刻,隔着人群,一位女士远远招呼张强,“去我们那儿吧”。加上微信才得知对方邀约的方向是大学路,张强的第一反应是“负担不起”。直到去实地考察后,“脑子里一下子跳出了原来书店的格局,有点像。”

如今的复旦旧书店,木质楼梯、二层环形阁楼、木质书柜,透出熟悉的味道。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所题的“有福读书”,上海大学于建海教授所题的“复旦旧书店乃吾读书人之天堂”,仍然在墙上挂着。就连收银柜台背后的墙上那幅叔本华的画像,也和过去一样。


还是原来的味道

“对我来说,书不只是商品,能把一位学者的书拿过来传给下一位学者、下一个读者,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传递。很多人问我,新店有什么变化。其实,大家能跟我说一句,这里还能找到原来的味道,我最开心。”张强说。


收银台上的向日葵是人在福建的一位读者送来的

复旦旧书店新开第一天,营业到晚上9点半,比过去延长两个小时。“大学路周边年轻人多,晚上更热闹。但书店读者里有不少老年人,他们习惯早上来。所以,宁可关店晚,不能开店晚。”张强有一句心里话,“在上海特别是复旦周边待了这么长时间,受到很多关照和信任,我自己想:开这家书店,对这个地方,也有一份责任在。”


门口可以小坐

书店门口摆着两排开业花篮,其中一个是复旦周边另一家旧书店——古月书店送来的。“古月的胡老师跟我聊,我们或许是最后一代实体旧书店的店主了。我想,就算真的是最后一代,也要做好‘最后一代’。这里地方大了、租金贵了,爱人有点害怕。我倒是有信心,应该能像过去一样,开好这家店。”


古月书店送来花篮

“这几天‘劝退’了不少老读者,我告诉大家,不用急着头几天过来。以后,书店就一直开着了。慢慢来,不着急。”张强说。


大学路

图片来源:施晨露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