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悦读 | 大隐于市的新型书屋,一墙之内,别有洞天
分享至:
 (8)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7-04-23 09:18
摘要:说它古老,因为它坐落在充满历史感的豫园;说它年轻,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店,还是年轻人喜欢的手创体验店、皮艺店、布艺店、木艺店、咖啡馆、文化现场和自助蔬菜园......

 

吾同书局所在的华宝楼,就在方浜中路和三牌楼路的丁字路口。由于深入上海老城厢腹地,这个路口常年游人如织,导游的高音喇叭混杂着市井的喧嚣。

 

刚刚正式开业的大隐精舍,隐于位于车流不息的重庆南路上,在黄浦区文化馆内。精舍,是古人讲学的文化空间。取名“大隐精舍”,意在表明书局除了传递学问以外,还是一个让人们沟通交流,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神空间。

 

吾同书局、大隐精舍,仿佛两座大隐隐于市的宁静书屋。纵然窗外车水马龙,在这里总能在书香、咖啡香、手创体验中,寻到一片宁静。

 


吾同书局: 古老城厢的年轻书屋


 

 

华宝楼一、二层的珠宝玉器、文房四宝店还聚满了游客,上到三楼,却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书香世界。吾同书局,就是这样一个大隐隐于市的书屋。说它古老,因为它坐落在充满历史感的上海老商业旅游地标豫园;说它年轻,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店,还是年轻人喜欢的手创体验店、皮艺店、布艺店、木艺店、咖啡馆、文化现场和自助蔬菜园……

 

  • 从手创体验店到书局

 

走到柜台前询问一个叫“02”的人,店员听完后心领神会地走开,几分钟后,一个穿着素 色长裙的长发女孩出现在眼前, 她就是“02”, 吾同书局的创始人之一肖红玲。

 

先生林锡然是 01, 肖红玲是 02。2014 年,同为同济大学毕业生的林锡然、肖红玲夫妇在 豫园开了一家手工体验店, 取名为 “手工大师”,为顾客提供皮具、木艺、布艺等文创品的 手工制作体验。后来豫园商城开始转型,复兴老城厢的文化,而书店是主要的载体。2015 年, 在豫园商城的创新碰撞下,“手工大师”也开始 了转型,成为豫园唯一的一家书局。

 

 

“吾同”,对广大爱书之人是“我们为同道 中人”之意,但也因书局的创始人、合伙人和 设计师全部毕业于同济大学,“吾同”二字又 隐藏了“我们同济”的意思。或许是对这个时 代的某种隐喻,在这个文化速食化、商业发 达的都市文明中,竟是被认为“技术流”的同 济学生,却投身了书局这一传统而冒险的文化 事业。

 

“身处在老城厢, 书局带着天然的历史 感,但也要有所创新,在古朴中尽量营造出 年轻感,吸引更多年轻人。”青灰色的钢架结 构, 原木的家具, 中国传统园林的廊道、轩 榭、白墙、石头墩子,处处透着江南园林的气 息,而店内简洁明快的线条设计,又充满了 现代感。肖红玲发现,书店经过这样的设计 改造后,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的人都喜欢在 此停留, 人们惊喜于在传统的商业旅游区里, 在古典的建筑群落包围中,有一个这样闹中取静的地方。

 

  • “体验”是最大的创意来源

 

吾同书局的经营理念在于“体验”。作为书店,吾同书局的目标不是让客人把书买走,而是让客人留下来阅读。游走在书架之间,没有一本书是用塑料纸封起来的,每本都用半透明的磨砂建筑图纸包好书皮,就像自家收藏的书籍一样。随手挑起一本,在店里选个角落坐下,就能读上半天。

 

 

沿着“文艺长廊”,辟出了8个不同风格的主题书房。“哲学与美学书房”里,白色调的书架、简洁的线条,让人忍不住在此“思考人生”;在“传统生活馆”里驻足,习得古人插花、办园林家宴的技艺;“南怀瑾的主题书房”,用传统的中国红和书法字画布置,据悉这里收藏着上海最全的南怀瑾作品;来豫园的游客可以在“旅游书屋”里寻找到游玩江南的最佳路线;而透过“海派书屋”那些充满“上海腔调”的海派文化书籍,人们还可以邂逅民国时期的上海文学家与才子佳人……

 

 

由于所处位置特殊,吾同书局的书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这些书的背后,有一名特殊的“选书人”。他是曾策划出版《文化苦旅》、《郎平自传》的著名出版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国伟。作为书局的合伙人,吾同书局所有的书都是由他挑选并引进的。

 

“3分钟做一个书签,10分钟做一个香囊,30分钟做一个本子,10小时看一本书,5小时做一个钱包,20小时做一个挎包,1个月养成一个习惯,10年做一番事业,20年养大一个小孩,50年成就一段金婚,70年租一个房子,100年变成一堆灰土。”这是林锡然的感悟,书写在一副白色幕墙上,绕过它就进入了手工体验区。书局延续了过去“手工大师”的传统,用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方式,划分出布艺、木艺、皮艺、纸艺等五个手工体验区,从选料、打版,到制作成品,全部由客人自己完成,现场有十多名专业老师教学,店里所卖小工艺品也都是纯手工制作。

 

 

  • 能让人逗留一整天的地方

 

吾同书局全层 1700 平方米,被分隔成 15 个大小不一的空间,能容纳从 10 个人到 160 人。如此多的空间如何布局也非常考究,书局采用江南 园林移步换景的空间设计理念,让置身在每个区域的人们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

 

每个空间植入不同的功能,除了阅读区和手工体验区,还有阳光房,供白领和学生开读书会、朗诵会;一个大阳台,种满了与崇明一家 有机农场合作种植的生菜和香草,现摘现做,客人阅读疲倦时在此采摘各种蔬菜,可以亲手制作或由厨师制作成沙拉品尝。 咖啡厅聚集 着在此用餐聊天的客人,一个穿着格子衣服的师傅乐呵呵地告诉客人:“我以前是西餐厅的大厨,没想到现在成了书店大厨,一下变得文艺多了。”

 

 

书局本身还是一个文化活动的现场, 茶艺、 香道等跨界分享会在这里举办,到了晚上还有艺术电影放映会和民谣音乐会。今天是 “世界 读书日”,围绕此节日的前后一周,近 50 场“千人 读书会”在此上演,每一场的主题各异。“上海名人回老城厢”活动,将邀请和上海有渊源的名人 重回上海,向人们讲述他们所认识的老城厢过去的模样。

 

 

“人们到老城厢来,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舒适的阅读之地, 看书看累了做做手工创作,到阳台上采摘一些蔬菜,动手做一个沙拉,午后参加一个茶道会, 晚上看一场艺术电影。”肖红玲说,书局的目标就是让客人能在这里待上一整天。

 

 

从手工体验店到如今的书局,吾同人一直坚持一种理念:“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提升了,最好的服务是一种体验,最好的体验就是交流,让人们能坐下来,面对面地参与,彼此之间建立起关系,每个人来到这里都能成为朋友。”

 

也许正如书局长廊尽头那句标语:“我们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就是“吾同”的真正意义。 

 


大隐精舍:大隐于市的“禅意”


 

 

去年 4 月,大隐书局开在了充满历史感的武康大楼里,繁忙的淮海路上从此多了一个供人静心思考、修身的阅读空间。最近,距离第一家大隐书局的开业已经历一个严冬酷暑,位于黄浦区文化馆的第一家大隐精舍开幕了。

 

走进大隐精舍,一阵禅意扑面而来。厚实的木质桌椅、精致的茶具器皿、古色古香的特色版 画与藏书票,配合汉唐风浓郁的装修设计,让人 仿佛回到唐宋文人的时代。身居闹市,一墙之隔, 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十来个独立的房间,有的是纯粹的阅览室,有的会用来办讲座、办活动。房间没有编号,只有词牌名来命名,青玉案、醉花阴、天净沙......来这里的人们,挑上一本书,点上一壶茶,就能在阅览室席地而坐一个下午。各种文化小活动在这里不定期地上演。书局门口,每天放学后,大人带着孩 子在门前等公交车,间隙也会走进书店,翻开一本书...... 

 

“大隐书局开业后不久,我就开始思考,大隐不仅仅可作为一个书店,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思考、对话、交流的文化空间。”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决定,在“大隐”旗下打造两个品牌:大隐书局和大隐精舍。“书局的规模比较小,在 500 平方米以下,而精舍更大,能达到1000 平方米。” 

 

 

全新的大隐精舍,在沿袭原有书局的阅读空间基础上,引入了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剧场演出 和品茶空间等五大功能。书院,是一个授业传道的读书空间;剧场,上演各种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会;学堂,为市民提供国学、国画、古琴、书法、花艺的学习场所;茶家,是品茶和传授中国茶文化的活动空间;而艺廊,则为中国绘画、器物等提供一个艺术展演平台。作为大隐精舍开幕后的第一批艺术展览,画家王大志的“微尘凡花”绘画展览,将从即日起延续到 5 月 14 日;台湾“舞蹈王子” 李伟淳将在 4 月 25 日晚在大隐精舍与读者 “以舞会友”。 

 

“如果要说初心,那么我们的初心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刘军说,一方书店虽小,亦可点亮城市的精神,为中国文化传灯。 

 


本文图片:黄尖尖 摄影   图片编辑:邵竞(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