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悦读 | 百年思南路,何以成了都市人享受文学的胜地?
分享至:
 (7)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7-04-23 07:15
摘要: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借助“思南读书会”,不但让文学“炉中之火”烧得更旺了,更让书香滋润心灵、让智慧充实头脑、让阅读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自觉。

在思南路还被上海人唤做马斯南路的时候,路两旁成片的法式花园洋房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往来无白丁”的思南路上充斥着谈笑风生的文人墨客。常常是到了深夜,那些穿着得体、带着金丝边眼镜的男人们才结束一场文学沙龙,三三两两地从小院里走出来。他们中就有当年的文学巨匠陈望道、邵洵美、郁达夫、叶圣陶、顾仲彝......

 

如今,70 余年过去了,思南路上的法式老洋房“修旧如旧”,成了近代建筑史上的“活化石”。而里面的笑声、讨论声、朗读声也被当下爱书人和写书人以“思南读书会”的形式延续下去,并赋予了新的意义。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借助“思南读书会”,不但让文学“炉中之火”烧得更旺了,更让书香滋润心灵、让智慧充实头脑、让阅读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自觉。 

 


跨越时代的思南路,留住了文学的血脉

 

2月 25 日下午,思南公馆举办了第 165 期思南读书会。那天,来的人特别多,门口早早地就排起了长队。有人说,过了今天,思南读书会就整整“三岁”了。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一个只创造知识不创造财富的聚会能办三年,不容易。

 

当然,思南读书会还会传承得更久。不仅因为现在的思南读书会不像当年的读书沙龙只给极少数进步的有学之士开门,而是对所有喜爱文字的、想读书的,甚至路过的人“招手”; 还因为思南公馆这个载体背后的历史血脉。

 

1928 年,《孽海花》的作者、近代小说家曾朴开办了真善美书店, 并以自己在思南路 81 号的寓所作为编辑部。 其时,81 号洋房的客厅时常氤氲着法国式沙龙的空气。作为中国近代译介法国文学的先驱, 曾朴在家里办文学沙龙,吸引了上海现代文坛上几乎所有喜爱法国文学、浪漫主义及都会情调的作家。他们的话题多半围绕着文学, 尤其是法国的文学作品, 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窗外的寒风,忘记了各人还想去干的事情”。81号的客堂间,“没有一晚,不是灯光耀目一直到深夜的”。

 

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思南公馆题词设立了 “思南文学之家”,并力邀贾平凹、陈丹燕、陶立夏以及杰夫· 戴尔、保罗·乔尔达诺等著名作家亲临,探讨对于旅行、诗歌、当代小说的看法。

 

2013 年 8 月,“思南文学之家”成了上海书展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活动的主会场。 在为期 7 天的交流活动中, 上海国际文学周策划人、作家孙甘露第一次深入了解思南路的历史,也真正感受到思南路上依然跳动的文化脉搏,“每天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与文学约会的快乐。”

 

为什么不能把书展和文学周的活动扩展到 365 天,让市民对文学的热情长留?孙甘露提议,在拥有悠远文脉的思南公馆组织思南读书会。很快,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作家协会、黄浦区委宣传部主办,思南公馆承办的思南读书会成立。

 

三年来,每逢周六下午 2 时,思南读书会都与市民“不见不散”,活动密集的时候,甚至一下午要办上两场,晚上还有加场。每场吸引的读者达到上百位。

 

家住附近的读者小方至今还记得 2014 年 2 月 15 日首场思南读书会的盛况。“我提前半小时到,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进场以后,主办方准备的 100 个座位已经全部坐满,旁边的空地上一层层地围着人。有些读者甚至干脆席地而坐,现场好不热闹。”

 

思南读书会的读者群身份广泛,有头顶银丝的老人,也有牙牙学语的孩子。一位妈妈告诉记者, 她的孩子就是从一次以亲子阅读、童书绘本为主题的读书会开始, 成了读书会的“铁杆粉丝”。“大多数时候,读书会的内容都是关于成人的世界,但孩子仍想陪我一起来。” 

 

作家毕飞宇说,到上海,如果不来思南读书会办一场讲座,就好像不能跻身一流作家之列。这看似是句玩笑话,却道出了思南读书会常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截至目前,思南读书会 已完成了 172 期活动,请来了王安忆、孙颙、赵丽宏、秦文君、吴亮、金宇澄、梁鸿、张新颖、严歌苓、毕飞宇、陈丹燕、戴锦华、毛尖、梅子涵、 路内、周嘉宁、张悦然、张艾嘉、彼得·汉德克、 夏尔·佩潘、奈保尔等430位海内外知名作家、 学者和文化人士,与读者零距离接触,分享、交流阅读体会和人生感悟。 

 


读书会是个棱镜,照见了世界与人心

思南读书会的读者们成为了相亲相爱的好朋友。

 

对于思南路的寓所,曾朴在文章中曾有这样的表达:“我现在住的法租界马斯南路(今思南路)寓宅,依我经济状况论,实在有点负担不起她的租金了。我早想搬家,结果还是舍不得搬。为什么呢?就为马斯南是法国近代的作曲家,我一出门,就要想他拉霍尔王少年维特的歌剧。再在夕阳下时,散布在浓密的桐荫之下,左有高耐一街(今皋兰路),不啻看见西特和霍拉斯悲壮的布景,右有莫里哀街(今香山路),好像听见伪善者和厌世人的苦笑, 前面横贯新拉斐德路 (今复兴中路) ......我行在法国公园 (今复兴公 园),就当她是卢森堡,我蹒跚在霞飞路(淮海中路),就当她是香榭丽舍,这些近乎疯狂似的异域情调,就决定了我的不搬家。”

 

而今, 因为有了各色主题的思南读书会,厚载的思南路上时常氤氲着青春的、灵动的、深刻的、肃穆的、宁静的......各式各样的味道,让来到这里的人更加不愿离开。

 

过去三年间,思南读书会围绕文学、美学、哲学、历史、流行、舞蹈、绘画,乃至戏剧、电影、城市生活等话题, 邀请国际知名的作家和文化学者、 上海作家协会的作家、 出版业的专业出版人、 闻界的资深记者, 甚至众多青年文学评论家,围绕热点和经典作品分享、探讨、诵读。并通过每年评比年度读者和荣誉读者,鼓励读者参与和讲述自己的感悟。

 

思南读书会第一届年度荣誉读者许树建至今记得,与思南读书会结缘,是某个落雨的下午。 

 

“偶然经过思南文学之家,屋里亮着灯,我推门入内, 那是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诗集的朗诵会。这样安宁而祥和的场景, 出现在一栋老洋房里,如梦如幻。”

 

许树建说,去年参加了 33 期思南读书会,最难忘的事便是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而举办的朗诵专场,“优美、深沉的诗句像是从诵者心中流出的热血, 而不再是打印出来的铅字。我被文学的美和活力震撼了。”

 

读者马振骋告诉记者,思南读书会观照的不仅仅是外部世界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还解剖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和价值。“每次来思南读书会,我都喜欢观察那些观众、读者。他们是这座城市中最安定和谐的群体。他们参加读书活动,不抱功利 目的,自觉排队,遵守秩序,进场从不抢位子,向心仪的嘉宾致意,会后得到签名心满意足离开。 更有读者每次参加,都穿得端庄雅致,以保持对书籍与传播文化者的尊重......”

 

如今,思南读书会已渐成沪上文学爱好者们的聚集地和城市公共阅读新地标。流连思南读书会的读者把它当成一面棱镜。“即便不懂,也都可以听听。即便不是所有主题都喜欢,也不妨碍自己有机会窥见这个世界的更多面。” 

 

未来, 思南读书会还将尝试内容主题化,以提升读者的阅读深度。孙甘露说,当下受互联网媒体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影响,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要想达到阅读的深度,长时间系统性的阅读才是正道。目前,为了让读书会 的读者能够定期对某一个阅读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策划团队已经落实了 3 月的影视主题、4 月向经典致敬的主题、5 月 6 月儿童文学主题...... 通过“主题化”探索,进一步回归思南读书会对于文化、传统和经典的坚守。 

 


即便走出读书会,文学仍在生活中蔓延

又是一个周六,读者老陆早早起了床收拾妥当,就往思南公馆去了。熟悉思南读书会的人都知道,每周六上午 10 时,在思南公馆的花墙广场有七个露天书摊,被称为思南书集,是思南读书会的“姊妹活动”。上海古籍书店、外文书店、艺术书坊、美术书店、蒲蒲兰绘本馆、上海作家书店等会带来精选文学图书、一些文房雅玩和具有收藏价值的民国版期刊,供书友“淘书”。

 

老陆说,只要去参加读书会,就一定会赶早先去书集看看。如今,网络购书越来越便利,可书集的生意却依然让书商们笑得合不拢嘴。

 

许多读者来思南公馆, 是带着文化认同、身份认同而来。有些书卖不掉无妨,一个有格调的集市,聚起的是对文化价值有共识的人群。

 

今年 2 月 25 日的思南读书会上,新刊《思南文学选刊》正式发行,孙甘露任主编。该刊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是一份综合性大型文学双月刊。副主编项静说,“读书会侧重现场感和即时互动,选刊则好似一条条线索和启示,希望可以通过这份刊物帮助有心的读者,创造自己的阅读谱系。”

 

翻开《思南文学选刊》创刊号可见,“叙事”、 “诗歌”、“随笔”、“对读”、“重温”、“资讯” 六大栏目各有趣味。 它不再把小说作为唯一的选择标准, 而将目光放眼至随笔等更多形式的写作方式,更深入地推进上海的文学和阅读生活。

 

比如,第一期的“对读”栏目以“人工智能”为 主题,编辑选了两篇作品,一篇是《人工智能的起源》,另外一篇是日本名古屋大学佐藤·松崎研究室研发的机器人有岭雷太所写的 《机器人写小说的那一天》。未来的《思南文学选刊》还将关注专业学者,他们的著作和言谈将给读者带来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机会, 甚至蕴含丰富的人生哲学。

 

在孙甘露眼里,书集和《选刊》的出现是对思南读书会的有益补充,使市民的阅读行为得到了 有效延伸。“我常想起那些欧洲电影里的片段,一个少年经过一扇窗户, 听见窗内传出的乐声。然后他的一生由此改变,我也希望思南读书会对读者来说,可以是这样的存在。有一天,人们说起这个地标,不仅仅因为这里曾经住过名人,或者现在被名人光顾,而是因为他们在这里读过改变一生的书。也许有一天,我走到世界另一个角落,遇到一个陌生人,他会告诉我,他在年轻的时候曾走进过思南路,因为‘思南读书会’。” 

 


本文图片:黄浦区供图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