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陈彧君:23年里搬了12次“家”,创作是跟“家”紧密相连的事情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2-07-14 21:12
摘要:“艺术‘家’——陈彧君个展”展出

上海画家陈彧君的个展正在龙美术馆(重庆馆)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艺术‘家’——陈彧君个展”,共12个篇章,呈现110余组绘画、拼贴、装置、雕塑,辅以文献、手稿、影像等媒介,以其工作室23年间的12次迁移为空间叙事线索,全面呈现艺术家2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实践。

陈彧君,《木兰梦蝶——羽化》

陈彧君,1976年生于福建莆田,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并留校任教于综合艺术系和油画系至2014年,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从家乡的木兰溪到孕育亚洲和世界文明的母亲河,他的眼光和笔触仿佛跟随着当年离乡背井的华侨的脚步,向着更为深远的世界去追问。

陈彧君目前的工作室位于上海松江。对于大部分艺术家而言,工作室是完成创作的地方,往往与日常生活的空间各自分离。但对于陈彧君而言,工作室首先必须是“家”,因为创作是跟“家”紧密相连的事情,融为一体,无法分割。

陈彧君,《编剧与法官》

从就读中国美院首届综合艺术系迄今为止23年期间,工作室已迁移共12次,新的迁移不久之后亦将发生。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变化,陈彧君对工作室就是自己“家”的执念却有增无减。如今,伴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工作室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且有了更大的接待和容纳能力。每一次工作室的迁移,都仿佛意味着“家”的升级、“家人”的扩容、对“家”越来越开放的理解和越来越深刻的认知。

陈彧君,《江南制造—雷峰塔4》

迁移意味着漂泊,让远在他乡的游子乡愁更浓。因此,在每一处曾作为“家”的工作室里,随处可见陈彧君从木兰溪畔的故土悉心收集来的小物件,它们仿佛是家乡风土的证物,可暂时抚慰乡愁。

当孕育了地域文明的木兰溪自然而然地成为陈彧君的创作主线,对“家”的反思和对“家人”的接纳也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因为有了对“家”最切实的需求和最真诚的向往,才有了陈彧君所设计使用过的这些工作室以及以木兰溪为主题创作的所有作品,也正因为这些独一无二的“家”及其卓然的成果,让观众认识了一位脚踏实地的艺术家。

陈彧君,《房间-试衣镜 502》

展览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王薇最早收藏的陈彧君的作品,都是其与空间有关的绘画,包括《临时家庭》《亚洲地境》等系列作品,之后又陆续收藏了《亚洲地图》《摇摆的信仰》《错屋》《生长》等,一定程度上较为完整地囊括了陈彧君的绘画创作实践。

展览现场

2021年初,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陈彧君个展“生长”,彼时的“生长”不是一个单纯展示陈彧君作品的展览,而是他全面的艺术观念的体现,“互动”“产生关系”贯穿了陈彧君整个展览的呈现。与“生长”彼此呼应但有所不同的是,本次重庆个展转而聚焦作品本身。

陈彧君,《被延续的情景 NO.180902》

王薇表示:“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彧君对自己的创作并不设限,一部分源于他早年的教育背景,在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就读及任教的经历,使他的作品类型十分丰富;但更重要的是源于艺术家本人的内驱力,他对自己完全地袒露,认真面对自己的生活与创作,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积极寻找与这个时代的关系和对话的渠道。”

展览现场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