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谁在送外卖?700万城市“骑手”生存报告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2-07-06 22:19
摘要:让更多人真正走近外卖小哥

“穷就是你的错。”这句电影台词像刀子戳在他的心上。为不让“错”延续下去,他一天跑七八十单,行三万多步,愣是把自己打造成“单神”。随即他又面临两难选择:是贷款买房让孩子进城读书,还是给老爸留笔救命钱?他是楚学宝,31岁,来自安徽。

一张贴在外卖箱上的征婚广告,让外卖小哥的婚姻引起关注。他有过一场失败的婚姻,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儿子,经过不懈追求,赢得了一位“小燕子”似的女骑手的芳心……他是袁绪楠,35岁,来自江苏。

为救母亲,他欠下几十万元外债。为了还债,他送起了外卖。有人问他,送外卖不觉得丢人吗?他说:“送外卖怎么了?不说别的,我屁股下面有两套房了。”他是曹辽东,35岁,来自河南。

他一路开挂,送外卖八个月就当上了站长,三年后成为上海培训专员,先后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202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这是整个外卖骑士群体的荣誉,感谢这一充满机遇的时代。”他是宋增光,38岁,来自黑龙江。

他们都是新书《中国外卖》中的人物。

奔跑在中国大地上的700多万城市“骑手”,他们来自何方?为何选择这份工作?他们在城里生活还好吗?在跑单中有何酸甜苦辣?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又如何?为解开这一系列疑惑,作家杨丽萍在两年多时间里采访了近百位外卖小哥,写下了反映外卖小哥生存现状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外卖》。

杨丽萍是家庭期刊集团原总编辑,多年关注大众生活,她与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朱晓军共同创作的《快递中国》,曾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先后获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等奖项,并被改编为电视剧。

新书《中国外卖》是近百位外卖小哥的生活实录,也是数百万外卖从业群体的人生缩影。杨丽萍所记录的这些外卖小哥,有人愿意为家人无私付出,有人对陌生人主动伸出援手,有人在疫情和危难中敢于担当。比如,一条腿支撑人生,为给孕妇送外卖41秒蹦到7楼的王建生;和丈夫一起送外卖的女外卖员刘海燕;外卖诗人王计兵;驮着女儿送外卖的李帮勇;从一个普通外卖小哥一路成为管理者、全国劳动模范的宋增光。

让不少读者读完后尤其感动的还有书中讲述的疫情下为医护人员和隔离的民众搭建起一条补给线的外卖小哥们。比如在武汉“封城”的70多天里,跑了800多单,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跑了5000多公里,为老人买药、为医生送餐食、为居民送物资的王涛;为医院跑单,送生病无助的老人回家的赵彬等。在最艰难的时间,这些外卖小哥勇敢地站出来,成了城市里最需要的“摆渡人”。

说起《中国外卖》的创作经历,杨丽萍坦言,采访外卖小哥以来,遭拒的次数超过她30年的记者生涯,但她理解拒绝背后的原因。“这是我写作生涯中最艰难的采访,外卖小哥大都不愿接受采访,接受采访会耽误跑单,小哥的收入是靠一单一单累积起来的,他们的日子——孩子的奶粉、父母的医药费、房贷月供,以及他在这座城市的吃喝拉撒也都是靠这一单一单支撑的。”杨丽萍说,“有的小哥一天要跑十几个小时,留给他休息的时间极其有限,我实在不忍心再‘压榨’他,有时会按时间支付一些误工补偿。尽管如此,我还是深感歉疚。”

如今,作品终于出炉。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外卖小哥的长篇报告文学,杨丽萍希望,书里记录的外卖小哥的故事,可以让更多人真正走近外卖小哥,对他们多些理解,多些尊重和敬意。


1
图片来源:出版方提供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