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涌现一大批社区能人……如今功成身退?还是“说好不散”?
分享至:
 (19)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2-06-29 06:31
摘要:当生活和工作恢复常态后,能否继续用好社区能人资源?

5月底的一天,居民区书记倪晓倩在社区核心志愿者群里打出一句话:“疫情封控快结束了,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何去何从?”

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党员志愿者组长王见回忆,看到倪书记的提问,大家一时有些沉默。但没多久,很多志愿者都在群里表达了“不想队伍就此散去”的想法。

如今,象源丽都的白衣天使医疗组、心理辅导组、信息宣传组等特色志愿者群都保留了下来,依然在为居民服务。

事实上,志愿者进行“平战转化”的问题,已在上海多个社区开始了探索。一场疫情,让很多从未参与社区治理的能人浮出水面,也带来了社区治理格局的改变。当生活和工作恢复常态后,能否继续用好社区能人资源?


热情怎样不冷却?

象源丽都流动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每天下午4点至8点,大白在小区各楼栋流动做核酸,每个楼栋下面停留15分钟,最后固定20分钟给没赶上时间的、特殊人群集中测核酸。这是因为在建立常态化核酸检测亭时,居委会征求了居民的建议,结果大家希望核酸检测亭可以进小区,却又不要靠近自己楼栋。

倪晓倩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核心志愿者群,在智囊团们的建议下,居委会多方协调,最终找到了一个大家满意的方案。

在王见看来,倪晓倩很善于抛问题给志愿者,志愿者的很多好建议,也能有很好的反馈,让大家觉得受到尊重,有成就感,从而愿意继续为社区做事。小区里几位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最近又主动考证,加入了小区核酸检测采样员的行列。

白衣天使医疗组也是这样。最初是封控期间,小区六七十位有医疗背景的志愿者义务为居民提供问诊服务的“微信诊室”。现在,微信群自然而然地保留了下来。居民有需求,先告诉志愿者块长,块长再将需求告知医疗组,随后医疗组成员利用空闲时间咨询或出诊。

一位在司法所工作的在职党员,在疫情期间也十分活跃。现在倪晓倩希望他利用特长,有空的时候能参与社区每月一次的司法服务,他也欣然答应。

象源丽都居民区志愿者团队

在桃浦镇樱花苑,一些疫情期间参与社区保供的志愿者,正逐步加入到加装电梯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这源于居民区书记袁廷海的思考:“两年前,小区第一台电梯加装成功,和一位从事工程类的在职党员全程参与密不可分。疫情期间,有那么多年轻志愿者加入防疫,怎样让他们的热情不要冷却?利用他们对技术知识、银行贷款和保险知识的了解,参与到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加梯工作中来,应该可行。”

而年长志愿者继续发挥自己热情细致、擅长做群众工作的特点,和年轻志愿者优势互补,形成“常规楼组长+在职党员线上楼长”双楼长制,将进一步推进加梯工作。

樱花苑居民区

眼下,普陀区正在组建由社区在职党员、热心居民、社区达人、团购团长等活跃力量组成的居村“第二梯队”,形成“区党建办+街镇工作组+居村第二梯队”组织架构;推动双楼长全覆盖,为社区治理赋能。

王见告诉记者,象源丽都的业委会正在换届,包括她在内的一些核心志愿者都有意进入业委会。因为在疫情封控期间,大家从对小区毫不了解到熟悉了居民情况,也看到了参与社区治理带来的实质性成效。


居委会究竟该如何搭台?

在记者连日采访的多个社区中,大部分疫情封控期间活跃的志愿者,大多将重心转移到了本职工作上,有的也参与一些社区常态化防疫工作。

李先生的观点或有一定代表性:“当时难得两个月在家,碰到社区也有需要,出来做志愿者更多是出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考虑。现在工作很忙,也不清楚社区还有哪些需要我发挥作用的地方,所以暂时不做了。但社区有需要时,我还是会站出来。”

以往的社区治理中,比较强调居委干部的个人能力建设。经过此番“战”疫,特别是常态化防控之后,居委会学会“塔台”,让社区能人继续“唱戏”,考验的则是居委干部的另一种重要能力。

在此过程中,志愿者和居委会要首先要建立互信,而日常的赋能、授权,对志愿者也十分重要。

大上海城市花园的社区达人杨先生,是一位企业管理者。他坦言,自己从此前和居委会几乎无连接,到目前形成了深度连接。“我在常态化防疫中提出了关于建立排队小程序的一些建议,得到了居委会的及时采纳。今后希望继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可以发挥作用的社区事务。”

据了解,近几年长寿路街道一直在探索以社区“达人”赋能城市基层治理。街道在不同层级引入了“达人”力量参与咨询或治理过程,还为“达人”们提供互相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

此外,居委搭台中“度”的把握,十分微妙。不少受访志愿者认为,如果居委会没有顺势而为,或过于生硬、超出志愿者自身意愿的指令式号召,都可能造成志愿者的流失。

真如镇街道曹杨花苑的天汇广场,是覆盖居民楼、商务楼宇、商住两用楼宇的混合型小区。楼委会党总支书记张华介绍,现在“第二梯队”队员参与每月一次的楼宇治理联席会议,共同解决电梯维修、外墙渗水等社区矛盾突出的管理难题。通过协商,即将要安装人脸识别、数字哨兵等工具,为流动性大的小区提供安全保障。

天汇广场楼委会召开月度楼宇治理联席会议,讨论社区内电梯维修事宜。

天汇广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王烨表示:“疫情期间我慢慢对社区事务产生了兴趣。当楼委会正好发出邀请后,我也愿意留下担任第二梯队队长。我们有超过6成的志愿者愿意留任到第二梯队,也陆续有普通居民希望加入。参与社区事务最重要的是规划好时间,如果你愿意付出,安排好时间,这事情就不会成为累赘。”

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在探索如何继续让一些“功成身退”社区团长发挥作用。街道通过全覆盖排摸,已建立“社区团长数据库”,并根据团长的特长、兴趣等进行分类汇总,准备将一部分团长转型为“社区兼职顾问”,助力基层治理。通过拓岗促就业的方式,探索建立“见习社工”岗位,面向社区公开招募一批暂无固定工作,但群众口碑好、组团能力强的“团长”参与社区工作。


我们需要怎样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社区,究竟是什么?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俞祖成表示,地域性、社会互动与共同的联系纽带,构成了社区的三要素,缺少了它们,所谓的社区其实只是一个居住地的概念。

在他看来,基层治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来自社区居民的“内生自治动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唯有大多数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并主动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基层治理才能以合理的成本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对此,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的根本路径在于积极践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进而才能实现“人人享有”。

以往在不少居民的心目中,会更多强调自己在社区中的权利,而忽略了其中的义务。要解决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内生动力问题,就需要注重在社区的日常治理中,通过举办相应的居民活动或搭建相应的参与平台,从激活邻里关系入手,进而培育出居民的社区责任感或义务担当。在这方面,美国的“社区应急响应小组”(CERT)以及日本社区层面的“自主防灾组织”,都对社区成年男性加入社区应急队伍进行了一些义务性规定,可提供类似的经验启示。

上海应尽快构建“居民权利和义务相对均衡”的社区治理模式,一方面继续注重面向居民的“服务传递”(权利输入),另一方面则适度强化面向居民的“责任传递”(义务输入)。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志愿者已在疫情防控中树立了更多的社区责任意识。天汇广场的一位志愿者认为:“城市里大家平常工作节奏比较快,缺乏相互沟通、了解的渠道,因为疫情慢下来之后,大家会为了一件事情齐心协力,感觉社区凝聚力一下就增强了。”这恰恰是居民因地缘社区,形成“我群体”的初步体现。

俞祖成认为,我们以往的社区治理模式,更强化自上而下的纵向结构。要好好梳理和研究疫情下形成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新方法,大力宣传社区邻里构建的积极意义,更加重视社区横向结构的重塑,充分发挥社区协商平台的功能,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记者了解到,宝山区计划打造“活力楼组”3.0版,通过党建引领,发动更多的在职党员、团干青年在楼组建设中示范带头,引导更多的中青年力量深度参与社区治理;依托“社区通”及居委会各类议事会议平台,健全自下而上的议事协商、群众评议、建议征集、诉求回应等民主参与机制,赋能社区达人、志愿者提升治理意识和能力。

宝山淞南万临家园居民自发建立的楼组“文具互助平台”

对上海的很多社区而言,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东西也很多:比如,疫情封控期间冒出来的一个个楼组群,今后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吗?街道、居委会可以创造更多和居民对话的机会吗?对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又该有怎样合理的激励机制?……

很多探索,正在起步。

题图由普陀区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