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建议 | 多措并举,破解千万大学生就业难题
分享至:
 (1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斯阳 2022-06-27 06:31
摘要:通过发展这个硬道理,妥善应对千万大学生就业的真命题。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创出历史新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多点爆发等国内外因素叠加,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李克强指出,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一些重点地区更为突出,物流不畅,部分行业和企业困难加剧,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显然,今年高校千万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同样,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共22.7万人,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更为直接。所以,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为有史以来最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拓宽就业渠道,给指标压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稳就业提供了最大保障。高校就业,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来到宜宾学院,重点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教育部长怀进鹏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复杂性、严峻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设身处地为毕业生着想,满怀真情为毕业生服务,让就业工作有 “温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教育部以“千方百计拓岗位 攻坚克难促就业”为主题开展“百日冲刺”系列活动,全国各地广泛汇集地方资源,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上线下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开展全国校园招聘活动,各高校举办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预计超过1.5万场。

国有企事业单位要担当起稳就业主力军责任。上海市为了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很多努力:要求上海市属和区属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在沪的大企业,要在年度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给上海大学生。上海等地抗疫中暴露出基层治理干部老化和能力缺失问题,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街道和社区的基层治理,既有必要性,也有可操作性。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核酸检测网点建设需要,招聘大学生成为防疫专员和核酸检测员也是重要举措。

民企要发挥重要方面军作用。近日,教育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启动“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由各地工商联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挖掘岗位信息。同时,组织民营企业“组团式”进高校宣讲,举办分行业分区域的大型线下双选会、招聘会、对接会。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为民企进校园招聘提供更大便利,向求职高校毕业生定向重点推介民营企业招聘信息。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平台注册企业提供毕业生生源、学历等信息查询服务、人岗匹配精准推荐服务等。工信部等举办多场“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工作搭建桥梁。对大学生来说,在中小微企业锻炼机会多,成长比较快,也有一定吸引力。

二、出台新招实招,保就业惠学生。高校发起就业百日冲刺。一是主动找婆家。为了解决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教育部从今年3月起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地高校领导带头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与用人单位共建促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高校将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体院系党政领导要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就业采取一系列切实举措,如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联合多家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连续举办了多场线上宣传招聘会,缩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匹配时间,提高就业效率,为数十位信息学部的毕业生牵线搭桥拿到了心仪的offer。二是考研攀高枝。学校鼓励本科生考研。考研大军再次扩容,2022年,全国报考研究生考试人数达457万,比去年增加80万。三是拓岗且留校。精准化落实帮扶机制。高校可以推出科研助理岗位等,吸收部分毕业生先工作起来,徐图发展。四是尽力扶一程。信息科技和新业态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自由职业和就业岗位。高校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为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一定条件支持,鼓励大学生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五是联动再赋能。高校要加强就业与招生的联动,适时调整就业困难的专业招生额,增加双学位和市场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启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六是校友托一把。校友和校友企业是介绍和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校和校友发展共同体建设,强化学弟学妹的天然认同感,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最后,对就业困难者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能够合理调整预期,“保持平实之心”,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再发展”的观念,缩短犹豫期,积极主动就业,在基层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同时,也要注重防范和化解涉就业风险。

三、加强制度保障,支持基层就业和灵活就业。要发挥中央和地方政策供给两个积极性。特别是要因地制宜挖掘地方自身政策潜力,帮扶市场主体纾困、稳岗拓岗等政策能出尽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政策还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高校要做好政策解读,主动回应大学生和社会关切。上海11个部门已联合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文件,把基层政策性岗位、企业税收减免和社保补贴、创业贷款优惠等就业创业促进措施和盘托出,其中有不少有力度的支持政策。比如:区、街镇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计划将向应届毕业生倾斜等。在欧洲爆发冲突、世界风云变幻的国际安全背景下,我们建议适时调整并扩大技术兵种对高校大学生的招录政策,这也是强军的应有之义。

四、坚持两手抓,确保经济稳中有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克难奋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我们讲六稳六保,排第一位的就是稳就业保就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就业是民生之本。而要实现稳就业保就业,根本基础就是经济的稳中有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保障,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都需要发展作支撑。所以,我们既要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的原则性和科学性,又要有千方百计复工复产的紧迫性和灵活性,还要有产业链保护和升级的统筹性和创新性。我们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两手都要硬。及时出台一系列惠民、便民、利民的政策,而且要监督这些政策是否落地。要切实解决硬隔离、断流通、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阻碍企业复工达产的现实问题,坚决惩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修复人心、提振士气,让企业有明确的恢复与发展的预期,从而鼓励企业努力克服一时的困难,积极吸纳大学生,共谋未来的发展,通过发展这个硬道理,妥善应对千万大学生就业的真命题。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级干部、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