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文史】历史上真实的丐帮是啥样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事美 2015-05-20 06:00
摘要:“丐帮”是金庸笔下的称呼,在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全国性乞丐组织,而是各地乞丐各自有各自的帮派,名字也不统一。因为古代通讯交通不便,很难形成全国统一的组织。最重要的是,朝廷不会任由民间组织无限壮大。因此,丐帮大多是地区性组织,少则十几个人,多则几百人。

最近,云南大理举行了所谓的“丐帮大会”,其实就是利用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各地乞丐集中在一起行乞。在金庸的小说里,丐帮被塑造成为天下第一帮派,门派多、门徒广。尤其是帮主萧峰、洪七公等人,武功盖世,行侠仗义,好不拉风。其实,小说毕竟是小说,历史上真实的丐帮,可不是这样的。

 

“丐帮”是金庸笔下的称呼,在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全国性乞丐组织,而是各地乞丐各自有各自的帮派,名字也不统一。因为古代通讯交通不便,很难形成全国统一的组织。最重要的是,朝廷不会任由民间组织无限壮大。因此,丐帮大多是地区性组织,少则十几个人,多则几百人。

 

在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有这样的描述:杭州城内几百名乞丐由帮主金老大一人管理。丐帮内组织纪律严明,各大小乞丐每月要交“份子钱”。那些最低级的乞丐,劳动所得大部分都要上交。高级别的相当于职业经理人,由帮主发工资。帮主金老大对所有乞丐有生杀大权,如有不服的去告官,官府都不爱管这帮人。所以,乞丐们无不对金老大服服帖帖,“这般丐户,小心低气,服着团头,与奴一般,不敢触犯。”

 

不过,乞丐窝里也会飞出金凤凰,那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段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说朱元璋怀念丐帮朋友的。历史上,朱元璋也的确下过令,对全国乞丐实行集中管理。

 

具体来说,明朝从各省到下面的府、县、乡,每级各设有一个丐头领导,各级丐头受当地领导的管辖,而且可以世袭。朱元璋的本意一是招安丐帮,帮助朝廷做点事,二是救助乞丐。谁知,丐帮一旦与官府联合,愈来愈流氓

 

由于允许丐头世袭,一些破落的贵族逐渐进入丐帮,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势力在丐帮内的交集。丐帮与黑帮相互渗透,一些原本黑社会才干的事,丐帮也乐于效仿。据《皇明条法事类纂》记载,明北京城内,有一个名为“叫化子”的青壮年丐帮,白天游手好闲,喝得烂醉,手提酒壶,四处强索钱财。晚上拧门撬锁,盗窃抢劫,遇良家女子,猥亵强奸,简直无恶不作。官府也不太敢管,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官府的办事人员在大街上遇到这些乞丐甚至还要给他们让行

 

丐帮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例如收取保护费。在繁华城市沿街店铺,一些丐帮专门对商家收取保护费,或营业抽成,或份子钱。总之,必须给钱。若不给,轻则派乞丐轮番乞讨骚扰,重则派丐帮打手上门滋事。很多商家为了生意太平也只能屈服。清末广州著名丐帮“关帝厅人马”对此很擅长。

 

除此之外,丐帮还会向老百姓的红白喜事索要例钱,只要家里办事就要交钱,否则就让你喜事变丧事,丧事更闹心。交钱后,送给你一个丐帮吉祥物,如打狗棒、旱烟袋杆等东西,意思是,这家已经交过钱了,兄弟们别再骚扰,相当于开发票。

 

慢慢的,一些江湖习武之人也逐渐加入丐帮,类似黑社会打手,这让丐帮与黑帮更难以区分。清朝时,丐帮组织非常兴盛,在全国产生了众多影响力较大的丐帮,基本都已黑帮化。据《大清律例》记载,全国大丐帮组织有北京的“黄杆子”、“蓝杆子”,华北的“穷家门”、东北的“大筐”,湖北的“罗筐会”、“江西的“边钱会”,还有东南地区的“花子会”、“食巴会”等。

 

不过,丐帮即使有朝廷撑腰,说到底也不过是后者用来稳固政权、收买人心的工具而已,一旦嚣张过头,随时会被朝廷抛弃。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安徽“流丐”猖獗,作恶多端,“聚集多人,用强索讨,已成地方之害”。敲诈勒索也就算了,这些乞丐竟然还拐卖人口,引起了民愤。广德州官府忍无可忍,州官与都司派人缉拿,却遭遇公然拒捕,很多官兵被砖头打伤。安徽巡抚冯钤震怒,增派官兵,大力围剿数月,才将这伙丐帮剿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