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秋收起义发生在秦朝?这些莘莘学子的“知识结构”怎么了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司马心 2022-06-13 21:46
摘要:“知识结构”的问题当然不是什么“小问题”

都市街头,有知名网站采访青少年,问的都是历史常识,都是中学课程的“应知应会”——问: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哪起?答曰:秋收起义吧!又问:发生在何时?再答:秦始皇那时候吧!

秦皇时代的“秋收起义”,当然搞错了,但也不能说我们的学子一无所知,他毕竟还知道有个“秋收起义”,只是搞混了而已,这正如那番街头采访又问“万里长征是自何地出发的”,而答曰“延安”一样,他不是完全无知,只是错把“终点”当起点罢了。

例如这类并非一张白纸,却把知识搞混乱的答问,近年来屡屡发生。比如硕士出身的考生,在新闻媒体招聘考卷上,把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范长江”,答成了“笑星”那样,他毕竟还知道一个也叫“长江”的人,不过搞混了,成了插科打诨的明星;又比如一众学子,路过《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周立波的故居,惊异地发问“这周立波不是健在吗?不是还在脱口秀吗?怎么已经有了‘故居’”?他是把这位大文豪周立波当成了同名的谐星啊!再比如南海的少年才俊,竟有六成不知道家乡那位晚清维新派的领军人康有为,而只知道同乡中有个拳打天下的黄飞鸿呢,他也不是毫无知识,只是知识结构出了那么一点“小问题”。

“知识结构”的问题当然不是什么“小问题”。我们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知识结构,不能刻舟求剑,也不能以一成不变的过时尺度衡量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互联网情境下的莘莘学子,自有着前人不能比拟的视野、目光和“知识结构”,这是一种无异议的进步。但是话又说回来,一些基本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带有根本性的“应知应会”,是不能因为时势的移易而丢掉、搞混的。比如关于“秋收起义”,关于“万里长征”,青少年不能忘记,不能“无知”,更不能搞成一片“混沌”呵!这就是说,既可“出圈”,又要“固本”,百年党史军史的这些“根知识”,尤其是作为党基国本的这些“常识”,如果搞混了搞糊涂了,那么我们下一代的价值观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甚至“三观塌陷”呢。

青少年中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重的。浙大党委原副书记郑强曾说过一件事,他给一批中小学校长演讲,问有谁知道程开甲吗?座下竟无一人吭声——程开甲什么人?这个留英博士,学成后毅然回国,在罗布泊隐名埋姓,一蹲就是六十年,成为新中国原子弹工程的“第一功臣”,又是新时代集国家六大顶级荣誉于一身的“唯一人”,可是校长们一无所知、鸦雀无声。郑强说,不知道程开甲,并不“完全无知”,如果问他中国当下几大首富是谁,想必其中不少师表会如数家珍点水不漏吧——莘莘学子的“奇答”,当然不能全怪我们的校长,但某些教育者“知识结构”的异常、缺陷和倾斜,甚至价值评判和培养目标追求的错失,正如郑强教授所说,“那是多么值得担忧”啊!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