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老城厢里的国货路,见证国货兴起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建伟 2022-06-14 10:17
摘要:老城厢有一条国货路,见证过一场国货展览会

1928年,上海一场国货展览声势浩大。

从三年前的“五卅”运动开始,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拒购拒运来自日、美、英等国商品货物。南京政府在1928年5月初通过的《对日经济绝交办法大纲》中第一次提出“提倡增进国货生产抵制日货”的策略,反映了上层与民间的互动意愿。此时国货已具备了一定的抗衡外货的质量和性价比。仅在上海,就有荣氏兄弟的“兵船”面粉、“人钟”棉纱、黄楚九的“龙虎人丹”、刘鸿生的“象牌水泥”、吴良材眼镜、亨达利、鸿翔时装等,都已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国产驰名品牌。工商实业界看准时机,提出了在上海举办国货展览的动议并获批。这是一个大手笔。从时局来看,兴办国货展览会不仅为了发展工商业,本质是实业救国,也是经济领域的自强运动。

1928年11月1日下午2时,这样一场国货展览会,在上海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开幕仪式绝对隆重。各类军政要人悉数到场,另有社会名流、各国使节及各界群众莅临。盛况空前。警备司令部鸣响礼炮,还动用了飞机散发传单。

《申报》连续跟踪报道。人们从各地匆匆赶来参观,选购自己心仪的物品。同年政府公报写道:“国货可代洋货者正多,各机关所用物品应即尽量采用,以资提倡,振兴实业。”

如此之高的规格,筹措举办场地却很是花费了一番周折。既然是倡导国货的主题,所以会址一定不能放在租界,然而华界地面局促,在当时,更无所谓地标性建筑。筹委会认为,要扩大国货影响,必选国人居住集中之地,还能代表上海地域特色,那么标志性地段就在老城厢了。

老城厢南面有一条弯曲的、无人关注的“煤屑路”,由煤屑铺筑。小道的周边还有两条路,分别叫普育东路和普育西路。“普育”两字源于“普育堂”。普育堂是由前清上海道署出资,委托民间承办的慈善机构。1911年上海光复,普育堂断了供给,于是与果育堂(由上海人江驾鹏等创办的吸收流浪儿童的义塾,曾创立老城区救火会,并首次使用了现代消防水枪“洋龙”)合并,改称“新普育堂”,由上海著名企业家、大慈善家陆伯鸿接盘经营。新普育堂是一幢由红砖砌造的“山”字形“红房子”,门口有气派的牌楼,整个建筑清一色的砖面外墙,气势不俗。两侧副楼各为三层楼房。堂内建有主楼、大礼堂、戏台和宽阔的走廊。楼前是东西两个大广场。新普育堂的东、西两侧即以普育东、西路命名。陆伯鸿先生获悉举办大型国货展览会,一口答应无偿提供。

万事俱备,剩下这条国货展览会必经的“煤屑路”。随即拓宽改建,铺上了柏油,丑小鸭变成美天鹅,颜值升格,要重新给它一个响亮的名号。既然在国货展览会的大门口,那就叫它“国货路”。可谓应时而生。

展览会不负众望,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纱布、绸缎、服装、日用百货、图书、工艺品,以及南北干货、应时水果等悉数登场。机器厂家现场展示织布、抽水、印刷工艺,新兴的珐琅、玻璃工业也崭露头角,与洋货一较高下。梅兰芳、程砚秋等名角接连登台为展览会添彩。

展会持续到1929年1月3日闭幕。其间,13271件国货展品参展。此后“爱用国货,抵制洋货”,成为上海市民的购物导向。《国货展览会歌》传唱一时:“兴起,兴起,中华民族快兴起!中华物产本富有,国货不比洋货低。趁这次展览好时机,快些来研究和设计。人人立志用国货,洋货怎能攘权利。努力,努力,愿国货兴起!”上海之后,天津、北京、厦门等先后仿效,国货运动越来越声势浩大。

国货运动兴起后,中国民族工商业迎来一段“黄金时期”。纺织业、面粉业、造纸印刷业、机器工业发展尤为显著。1930年代的中国,国货运动如火如荼,各种国货商场兴起,国货刊物宣传民族品牌,提倡国货、共纾国难的意识不断强化。1932年,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在上海联合一批实业界企业家成立中华国货产销协会。1933年上海中国国货股份公司诞生。该年被定为第一个国货年。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