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来自芯片、航天领域的代表:复工前一定要做好周全的预案,让返厂的人心安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22-05-18 11:09
摘要:没有上、下游企业的互动、流通,企业就是一座孤岛。

眼下,上海复工复产已按下“快进键”。疫情这两个月来,有的企业的生产线一直都在运转中,从没停产;有的企业正开始复工,逐渐恢复生产;还有的企业正在等待复工。记者采访了几位扎根企业一线的市人大代表,结合他们的实践,谈谈对复工复产的建议。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是独立的存在,都是位于产业链上的一环。”在代表们看来,在推行复工复产的同时,企业要制定预案,做好足够的后勤保障,也要关注长期封控在单位保证生产的员工的身心健康。

一定要做好预案和基地备份

“芯片这个行业不能停,一旦停下来影响很大,很多产品就出不来了。”市人大代表、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猛说,“幸运的是,因为之前很早做了预案,公司一直没有停产。”

陈猛所在的行业,是上海重点扶持的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内较早规模化开展大尺寸集成电路硅片研发与制造的企业之一,公司客户遍及国内以及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新加坡、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地。“这次疫情来袭,全球客户都很关心我们,都在询问公司的经营情况。”

陈猛说,集成电路产业不像某些产业,停掉后可以很容易重启。如果停1分钟,要恢复它要花至少几天功夫。因为很多设备和系统都要做恢复后的论证工作,每道工序都要重新检测,性能检测合格后方能重新生产。考虑到潜在的疫情风险,早在3月初公司就提前做了几个方面的预案:首先对技术人员做了调整,将核心技术人员部分集中到重庆分公司,以保证关键技术问题能够随时讨论、及时解决。同时要求上海员工以及员工家属做到办公、住宅“二点一线”;并让生产人员做好留守厂区的准备。同时对进出公司的各种人员进行分流,对外来物资进行进厂前的隔离,要求员工减少不必要的外购活动等。

尽管生产一直没有断,但持续的疫情还是产生了重大影响。据陈猛透露,企业一直在持续扩产,今年原计划要招600-800人,但这几个月的时间基本就错过了;自疫情发生以来,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特别是物流成本飙升非常高。但他相信,随着全市层面的复工复产步伐加快,企业生产也将全面恢复。“我们在集成电路行业经营多年,和上游供应链、下游客户建立了互相信赖的长期关系,供应商和客户都看到了公司和全体员工在艰难情况下遵守承诺的行为,更加增强了互信关系。”

驻守在松江工厂的员工

目前,陈猛在重庆工厂实时指导上海这边的生产营运,与他坚守在一起还有疫情初期从上海转来的核心技术人员。“如果仅仅通过远程会议,很难及时解决生产营运中产生的问题。”他说,这次疫情也给了大家教训,关键产业链中的关键产业的营运,一定要做好风险预判,特别是做好预案和基地备份,以互相呼应、保障供应链的持续稳定。目前上海疫情形势逐渐向好,他希望能尽快全面恢复通航,他和同事也能尽早回到上海基地。

 更多关注支持非公企业、小微企业

“2020年也是因疫情,我在单位备了一套剃头工具,没想到这次派上了大用处,封控期间我已经剃了几十个头了。”市人大代表王曙群是上海航天149厂三部(九分厂)对接结构总装组长、首席技师。封控在单位的这一个多月里,他除了负责生产外,还当起了部门里的剃头师傅。

“我们是上海航天的总装单位,疫情期间就没有完全停过产。”王曙群说,3月初他所在的149厂进入封闭管理状态,约20%的员工200多人就开始驻守在单位,以保障最基本的生产需要。149厂也经历了10天左右最困难的时期。4月中旬,单位进入复工复产第一批白名单后,陆续开始复工,目前人员复工率已超八成。

149厂操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总装前清洁。

“目前很多企业已开始复工复产,但复产不等于满产。”王曙群说,从社区“捞人”回单位容易,但要真正实现复产、满产却依然有一定困难。就拿自己单位来说,有些零件加工好需要送到外地进行特殊表面处理。“过去,我们通过顺丰寄件,一般8-10天就能收到成品,但现在物流还不通畅,就会造成库存不足,出现复工不复产、不满产的现象。”这需要有技术上、原材料上、人员上的上下游产业的流动。在他看来,目前的防疫政策对人员流动还有限制,造成人员利用率很低,留守人员的疲劳度也在增加,这些企业短期内可以克服,但长此以往就会对正常的生产节奏产生很大影响。

王曙群认为,复工复产是个系统工程,没有上、下游企业的互动、流通,企业就是一座孤岛,无法独善其身。他建议推动省市之间核酸、抗原互认,以此促进人员、项目、物品之间的流动,提高复工复产的有效性。

在王曙群代表看来,此轮疫情以来,航天、集成电路、金融等中大型企业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目前的复工率较高,而非公企业、小微企业,特别是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便利的服务型企业,有不少可能会撑不下去,还会产生一些群体性劳资纠纷,“这些企业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要让返厂的人心安

   很多代表谈到,目前,第一批封控在单位的员工已经接近两个月,员工相当疲劳,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关心。这一点,市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设备动力处高级专家李旭很认同。

      “我们公司从3月11日起进入封闭管理,2500多名员工留守在单位,一直在坚持生产。”李旭说,在封控前夜,公司采购了500顶单人帐篷、2000多张行军床,厂区本身就有一些闲置的厂房宿舍,再加上帐篷、床垫、被褥,够用了。李旭告诉记者,也不是所有员工都实施封闭管理,主要是一线操作工和骨干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则是远程居家办公。“疫情这两个多月,我们没有因保障问题而影响前方生产。”李旭说,厂区的防疫工作做得很细致,公司设置了一栋楼作为缓冲区,从小区出来的员工先要隔离三天,核酸检测没问题再进生产区。另外疫情初期,公司还腾出一个独栋办公楼作为进方舱前的临时隔离点。

长时期封闭管理下,员工的身心健康值得关注。企业为大家推出心理健康讲座,员工以及家属都可以接受在线心理疏导,如有需要还可以点对点接受心理咨询或辅导。这两个月中,企业也开展了一些文体活动,让员工适当放松一下。“厂区实施了四班两倒制。一旦上海全面复工,我们将安排员工轮流休假。”李旭说。

在李旭看来,在推行复工复产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有些职工家里老人生病、孩子上网课遇到麻烦,如果他本人又在单位闭环管理,这些困难是否都处理好?工会能提供哪些帮助?家里后墙可不能倒,我们要让返厂的人心安。所以我呼吁,企业复工复产一定要有周全的预案,一步一步来。”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