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杨浦“1号方舱”出入舱流程不断优化,开出“儿童书吧”温暖了一群人
分享至:
 (2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22-05-14 17:52
摘要:“当初去武汉雷神山时,我由于对病毒一无所知而恐惧,现在我的心理变得更强大了。”

“我画的是‘大白’,谢谢你们照顾我!”在杨浦区复兴岛上的方舱医院内,5岁的小蓝在“小书吧”内用画笔记录下她在方舱的所见所闻……在得知她马上就能和爸爸一起出院回家后,她把这张画送到照顾了她5个日夜的“大白”手上。

杨浦区中心医院的护士冯丽美是画中的“大白”之一。从今年4月至今,她先后转战于杨浦最早设立的两个方舱,经历了从筹备开舱、流程优化到急病救治的50多个日夜。近日,她所在的方舱内开出了一个“小书吧”,为患者提供书籍和绘画工具,让冰冷的病区变得温馨起来。


从“1号”到“2号”,流程在优化


复兴岛方舱是杨浦区在此次疫情中设立的第一个方舱医院。冯丽美还记得,4月1日一早,她和团队第一次进入方舱时的情景。“现场是一个很大的空间,硬件设施还没有到位。”50多名杨浦中心医院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分成几组,有的清理垃圾,有的放置床位,把房间一间间地打扫出来。

那天从早忙到晚,医疗队“白手起家”, 在16个小时内完成“复兴岛1号”300多个床位的准备工作,当晚凌晨开始收病人。“那时已是凌晨1点,100多个病人由大巴运送过来。”患者在门口的入院窗排队办理入院,医护人员挨个核对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在上海的实际住址,即便用了最快速度,但患者平均都要在舱外等候半小时

4月11日,冯丽美转战“复兴岛2号”方舱后,又遇到了出舱的流程问题。“我们接手的第一天就有50多人要出舱,病人一直来询问几时拿到核酸报告,几时能走。”病人以街道为单位进行分组,方舱医疗队要和街道进行配合。“街道的车来了,我们再通知患者收拾行李和消毒,耽误了不少时间。”

如今一个月过去,进舱和出舱流程都在不断优化,这得益于杨浦区中心医院的信息管理中心团队。

在进舱环节,信息中心研发出了“进舱二维码”。“患者到达方舱后,我们先把他们领到各自的床位上,让患者在自己的床上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自助办理入院手续,确保居住地址、街道、基础疾病等信息准确。对于无手机的老人,由我们帮助其扫描身份证办理入院。”

患者的手机端具有自助入院、入院须知、解除隔离告知、解除隔离证明、健康宣教、核酸报告、补录地址信息、健康监测等功能。“在舱内治疗期间,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在手机端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有助于缓解焦虑。

在出舱环节,医疗队也进行了流程优化。“我们会在前一夜核对出院患者的地址和街道,第二天一早,把所有核酸阴性报告、当天出院名单张贴在舱内,让患者再次核对,确保街道来接人的时候不出错,并提前通知患者收拾行李,消毒行李。车子来了,人再带出去,无缝对接。”此外,患者还可携带核酸报告、解离证明等电子化凭证出舱,方便后续各项健康监测。

一进一出,其中环节如果不顺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冯丽美说,在此过程中,有一些年轻志愿者帮了很多忙。“在大批患者进来时,年轻人帮着老人扫码填表。昨天我们送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出舱,也是一位男患者帮忙把老爷爷抬上担架车。”

在方舱的每一天,年轻志愿者帮护士们承担发饭、分发生活用品等“体力活”,每天背着沉重的药罐帮忙做环境消杀。“他们自己还生着病,却热心地帮助别人。”这让冯丽美很感动,“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流程不会这么快顺畅起来。”


抢救心衰患者,为癌症病人换“输液港”


冯丽美每天的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定期检查方舱内的抢救设备。“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来说,这些设备是救命工具。”

一天,医疗队在舱内巡视的时候发现一位老人的氧饱和度很低,呼吸急促。手术室护士黄赟立即配合医生给老人吸氧,上心电监护仪,当时老人的血压达到了190/110。医疗队判断老人为突发心衰,一边使用强心利尿药,一边呼叫总部紧急转运,让老人得到及时救治。

方舱内,还有许多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日常需要个性化的护理。冯丽美照护过一名患有卵巢癌的新冠患者。“患者刚进舱时就很紧张地找到我,她说自己因长期化疗,身上带着植入式的PORT输液港,现在急需维护。”

这是一个全植入式的输液港,埋置于患者体内,用于减少每次化疗时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但在治疗间歇期,需要每4周维护一次。

“女患者告诉我,她上次PORT针维护是三月中旬,至今已超过了一个月,急需冲管护理,否则会有堵塞的风险。”冯丽美此前有过冲管的经验,她第一时间申领了维护PORT需要的专用无损伤针和肝素钠稀释液封管,第二天就在舱内对患者进行了现场冲管。

整个过程需要在严格无菌消毒的环境下进行。”冯丽美铺上无菌的洞巾,针管插入进去后,用针筒抽出5毫升回血,再用生理盐水慢推,防止输液港里堵塞,再把肝素冲进去,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就完成。

冯丽美叮嘱她:“这段时间要避免植入侧上肢的过度运动,放松心情,好好休养。”解决了患者的心头大事,她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每一位进入方舱的基础疾病患者、年纪大的老人,都是医疗队的重点关注对象。护士们每日观测其氧饱和度,定期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等。


方舱里的“书吧”,温暖了一群人


一位老人忧心忡忡地问冯丽美:“我住10天了,为什么一直是阳性?”冯丽美耐心解释:“转阴的时间跟每个人的身体体质有关,您抵抗力可能差一点,更要保护好自己,每天吃饭时如果旁边有人在吃饭,就不要同时吃饭,睡觉也最好戴口罩,如果有咳嗽及时找我们拿药吃……”

作为护士,冯丽美除了护理病人以外,更多是安慰病人。“刚进方舱的患者心理负担很大,方舱的硬件环境不那么好,我们想让他们从进来时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医疗队的护士点设在病区里,“24小时有人轮班,让3个舱的患者有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找到我们。”

“医疗队一直在尽力为患者营造更好的软件环境。”患者上厕所要到舱外设置的临时公共卫生间。“原来公厕都是蹲便,老人上厕所不方便,我们就放了坐便器。”最近天气开始变热,舱内没有空调,也不能用风扇,医疗队就在院感医生的指导下,研究把2、3号舱的三扇大门打开,让室内空气流通起来。领队还募集了一些爱心人士捐来的扇子,分发给患者。

最近,复兴岛方舱的“方舱书吧”开业了,各色书籍和绘本给舱内增添了色彩,许多小朋友也成了读者。这些书籍和绘画工具,都是工作人员从杨浦区中心医院的儿科中心搬运过来,经过紫外线消毒后运进舱的

“方舱内有十多个10岁以下的小朋友,他们平时不上网课,我们怕小朋友觉得闷,就有了建‘书吧’的想法。”图书、彩色画笔、孩子们稚嫩的画作,既丰富了患者们的日常生活,也缓解了焦虑情绪,让人感到暖心。

在方舱坚守了50多个日夜,冯丽美的心情也平复下来。2020年2月,冯丽美跟随援鄂医疗队到武汉雷神山医院驰援,回上海后又到了浦东机场守护“国门”,去年11月在境外人员隔离酒店值守半年,今年4月进驻复兴岛方舱……这两年多以来,她一直在抗疫的最前线。

“当初去武汉雷神山时,由于对病毒一无所知而内心恐惧,现在我的心理都变得更强大了。”冯丽美说,“在危难面前,我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些普通人的安全,陪伴他们度过这段最困难的时期。”

栏目主编:周楠
视频采制:黄尖尖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