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双胞胎男护士一同援沪,弟媳也来了!辽宁援沪医疗队抵沪近一月,贡献中医力量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22-05-13 18:42
摘要:方舱治疗期间,医疗队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优势。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上海已经快一个月了。”

4月15日,辽宁省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整建制接管宝山泾灿路方舱医院。这支200人的医疗队在36小时内集结完毕,由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吕晓东担任领队,队员均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和三所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平均年龄33岁。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优势突出,我们为方舱患者提供了中医药和一系列中医特色技术治疗,为上海抗疫贡献了辽宁力量。”据吕晓东介绍,援沪医护人员专业涵盖中医肺病、心病、糖尿病、重症医学科、急症、针灸、康复、儿科、妇科以及院感等,其中,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和省名中医11人,占派出医师总人数的22%。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和护士长15人,占派出护士总人数的10%。

自4月17日正式开舱以来,辽宁省援沪医疗队已累计收治患者突破3000人,出舱患者超2000人。

“上海的患者都愿意跟着练,我们也挺高兴”

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2点,宝山泾灿路方舱内总是格外热闹,患者们期待的“八段锦时间”又到了。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健身功法,八段锦祛病健身作用显著,且练习无须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自开舱以来,轮班医护人员一日两次带领患者在舱内空地练习八段锦,十几分钟活动完毕,医护人员还会带领意犹未尽的患者继续跳广场舞。

“练习八段锦对于呼吸、血液循环、肺功能都有一定的帮助,心情也能放松一些,看到上海的患者都愿意跟着练,我们也挺高兴。”医疗队成员、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王新亮说,“一个舱里200多位患者,不论男女老少,每次都有四五十人跟着练。有时我们带着练完了,一些患者觉得不过瘾,还会找地方继续练。”

方舱治疗期间,医疗队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优势,打出方舱医院“辽宁模式”组合拳。中药汤剂、中药免煎颗粒剂、中成药、针灸、耳穴压籽、眼针、中药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内服与外治相结合,多途径多靶点进行治疗。有患者感到食欲不振、肠胃不适,医护人员便通过针灸疗法,针对患者的中脘穴针灸两次,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

每隔一段时间,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还会面向患者开展健康科普讲座。5月2日,一场名为“小耳朵 大乾坤 耳穴疗法 助力健康”的讲座在方舱内开讲。现场没有投影仪,为了让患者和志愿者们看得见、听得懂,直观地感受耳穴疗法,主讲护士特地把从沈阳带来的耳穴模型带到舱内,把既往学习的内容全部打印成图片,通过板书书写、图片讲解、教具模拟、现场体验等方式授课。原计划15分钟的课程内容,足足讲了一个小时。结束之后,感兴趣的患者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围住讲解人,询问相关疾病和耳穴疗法方面的知识。

针对部分患者长时间核酸检测呈阳性(“长阳”)问题,医疗队运用中医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成效。据介绍,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一般情况下5天左右可以治愈出舱,但泾灿路方舱有部分“长阳”超过两周的患者无法出舱。5月7日上午,会诊专家组组长吕晓东带领一行七名专家到方舱进行会诊,对舱内14名“长阳”患者进行床旁诊治。专家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指导下,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实行“一人一方一策”,通过四诊合参、察色按脉,为每名患者配制个性化专属中药方剂,加速患者出舱。

“这么多兄弟姐妹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王新亮和双胞胎哥哥王新明上一次来上海是在2014年。“之前总在电视里看到,我们合计有时间就来走一走。外滩、陆家嘴都很漂亮,到底是大都市,给我们的印象都挺好。”

时隔8年,兄弟俩又一次来到上海。4月,看到院里发布援沪医疗队招募通知后,同在急诊科工作的王新明、王新亮两人没有犹豫,不约而同地响应号召报了名。当天报名的还有王新亮的爱人,在院感处工作的孔晓彤。没有事先沟通过的一家三人,带着信念一同前往上海。

开舱后,三人被分到不同的工作小组,彼此之间见面的时间并不多。“校长非常关心我们,让我和爱人住一间,但因为工作时间段不一样,有时她睡着,我就要去值班了。”王新亮在一个进舱工作小组中担任副组长,主要负责接收患者,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提供中医药特色治疗,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等工作。每次进舱6小时,四班倒,轮到值大夜班,就要从凌晨2点半一直干到早晨8点半。因为住地离方舱还有40分钟的车程,通常提前一个多小时就要准备好出发。负责院感工作的孔晓彤则一般从早晨工作到下午四五点,即使住在一起,两人也没有太多相处时间。

难得碰到一起休息,夫妻俩交流的也都是工作。丈夫问妻子,穿脱防护服还有哪些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妻子问丈夫,今天又有多少患者顺利出舱。有空时,孔晓彤会往家里打个视频电话,看看托管给父母照看的孩子。

“孩子今年2岁多一点,你说想不想,那肯定是想啊!但媳妇儿都在这儿了,家不就在这儿了吗?何况还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在这一起工作呢,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王新亮说。

哥哥王新明与弟弟的工作内容大致相同,正常倒班,负责治疗和照看舱内患者。早晨医疗队员例行做核酸时,兄弟俩偶尔会碰到相互问候几句,内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你怎么样啊?工作上怎么样?吃得怎么样……”这对长期奋战在同一岗位的双胞胎兄弟或许早已养成了默契,彼此之间只需见个面、点个头,不用多言语,也能从彼此身上获得力量。

在200人的辽宁援沪医疗队中,有150名女医护。王新亮所在的小组中,另外4名队员也都是女同志。“她们都很认真、很辛苦,平时大家分工明确,碰到苦活累活还会一起帮着干。有时候看到年纪大的患者要去上厕所,大家都会抢着去搀扶老人、提醒他们注意脚下。”值大夜班时,如何对抗困意是医护人员共同面临的难题。队员们选择的方式是,感到困了就站起来巡视一圈,“溜达溜达会精神一点儿。”

来沪近一个月,王新亮吃到了医疗队特意从家乡调拨过来的酸菜和小鸡炖蘑菇,也渐渐习惯了“口味比较清淡”的上海菜。但在每天穿脱防护服时,他还是感觉到自己的肚子小了,“可能是出汗多了吧,一个班下来,体力消耗确实大。”

5月的上海已有了些许夏意。吃完晚饭,王新亮有时会在住地的花园里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觉特别幸福”。一边走,他一边在心里默默地想:等孩子再大一点,有机会要带着一起来上海玩,去一次迪士尼,也看看爸爸妈妈战斗过的地方。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宝山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