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当你鄙视“网红美食”排队者的时候,可知也有人在鄙视你?
分享至:
 (9)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西门吹 2017-03-27 16:15
摘要:要我说,愿意排队就排队,不愿意排就不排。最怕的是,有时候我们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周末,人民广场。朋友想喝Y奶茶,需要排队20分钟。我们取了号码,边排队边闲聊,说起附近的X茶,要排队5、6个小时。朋友嘴一撇说:“真不明白X茶有什么好喝,还要排这么长时间,简直是疯了!”这时,两位年轻人正从我们面前经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真不明白Y奶茶有什么好喝,还要排队,简直是疯了!”

 

我和朋友面面相觑2秒钟后哈哈大笑。这真的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不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我们。仔细分析,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句话,却揭示了我们身处的一条排队鄙视链:不排队的人鄙视排队20分钟的人,排队20分钟的人鄙视排队5、6个小时的人。

 

“网红美食”最近的名声不太好,但该排的队照样有人在排,这条鄙视链也一直都在。在我的朋友圈里,面对网红美食,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人,一类是行动派,嚷说要拔草,并准备了详细的排队攻略,有的甚至已经买好并在群里炫耀;另一类人是吐槽派,对排队现象表示不解,认为排队的人缺乏理性,并加以鄙视。

 

你是哪一类人?

 

 

排队的好处

 

复盘一下我们的排队过程:我和朋友打算买奶茶,看到两家奶茶店,一家是需要排队20分钟的Y奶茶,一家是不需要排队的L奶茶。我建议不如直接买L奶茶,其实味道差不多。朋友没有喝过L奶茶,但她认为大家愿意在Y奶茶排队,说明Y奶茶味道更好,而且看队伍长度,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于是我们开始排队。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我和朋友都存在从众心理。

 

她看到一家排队,一家没排队,判断排队的那家味道更好。我即便曾经有过不同看法,但她觉得与其冒险尝试一种新的口味,不如求稳妥。这是典型的“从众”。

 

心理学家发现,当没有客观的权威性标准可供比较时,人们往往以他人的意见或行为作为自身行动的参考依据,倾向于把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事物作为判断的准则。当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跟所处的社会中的其他人一致时,就会产生“没有错”的安全感。

 

多数人的意见到底对不对?在大多数情况之下是对的。我们很熟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小朋友看见路边有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跑去摘李子,只有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站着不动。同伴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回答:“路边的李子树,结满了李子而没有人摘,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同伴把果子拿到嘴里一尝,果然是苦的。假设王戎看到一群人在摘李子呢?他当然会撒丫子跑得比谁都快。

 

不可否认,有一些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谋取不正当利益。根据媒体报道,网红美食经常与黄牛、饥饿营销有关。最近网红面包店Farine被爆使用了过期面粉,网红美食的信誉连打折扣。跟着大队伍行动到底还对不对?

 

换种角度来思考,如果一家普通面包店使用过期面粉,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还会如此关注吗?高关注度会给经营者带来了更高的违法成本,有助于经营者加强自律。

 

再说回买奶茶。我尽管有不同看法,但不想为此事和朋友起纷争,与朋友采取一致行动,使我也获得了安全感。这是我的“从众心理”。它带来了另一个好处:维护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认为,个体常会希望获得他人的喜爱和友好的对待,而符合群体规范行为的成员更容易得到群体的接纳和喜欢。

 

所以我和朋友都愿意支付排队20分钟带来的时间成本。

 

可以推测,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这种从众心理已经印刻在我们的基因中。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跟着大队伍行动的人能获得最大生存和基因繁殖的机会。渐渐地,拥有从众心理的人成了物竞天择的胜出者。

 

 

鄙视链

 

不过,既然从众心理能带来好处,为什么还会存在排队鄙视链呢?

 

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引发鄙视的一个关键点是排队所付出的时间成本。根据经济学原理,时间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其等同于花费时间所能创造的价值。

 

在购买奶茶的排队鄙视链中,两个年轻人鄙视我们,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20分钟内所能创造的价值要高于两杯Y奶茶;而我和朋友则认为,自己在5、6个小时内所能创造的价值要高于两杯X茶。在网上对排队买X茶的质疑声中,最常见的就是“排5、6个小时的队,有这时间干点什么不好?”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往更广的层面看,排队的成本甚至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价值。假设一杯茶20元,加上其获得的心理安全感、社会归属感等等,这杯茶的价值或许可以换算成100元。而鄙视排队的人则认为,自己在这段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100元。

 

钱钟书在《围城》里曾谈到大学里的鄙视链:“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发展到现在,理科生鄙视文科生简直已经是一条定律,当码农的平均收入显然高于码字的文科生。

 

因此,所谓的鄙视不仅仅是鄙视行为,而是鄙视其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

 

我朋友圈中对网红食品持有不同态度的两类人:行动派往往比较年轻,多数是学生或者刚刚开始工作的职场新人,吐槽派则年纪偏大,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这大约可作为上述推论的一种佐证吧。

 

不过,当你在鄙视别人的时候,也说不定会败给了从众心理。在一定的圈子里,大家一起鄙视某些人、某种行为,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交行为,是融入团体的一条捷径。

 

要我说,愿意排队就排队,不愿意排就不排。最怕的是,有时候我们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