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访谈|坚持“动态清零”,勠力同心,守护我们热爱的校园和城市
分享至:
 (2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柳森 2022-05-06 11:52
摘要:访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教授

解放日报·上观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您和学校师生有怎样的共同经历和感受?

黄昌勇:因为两次出现密接者,我们较早进入状态。

从3月8日我们学校虹桥路校区出现第一例密接、11日华山路校区出现第二例密接,在市教委的指导下,学校四个校区自3月13日起启动校园准封闭管理,至今,一个多月过去了。

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全校教职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都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坚持“动态清零”是坚决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健康、合力打赢这一轮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然选择。

解放日报·上观:为何说“动态清零”是必然选择?

黄昌勇:在我们的四个校区,学生、教职员工、后勤保障人员加在一起近3000人,算是规模比较小的。启动准封闭管理以后,所有校区的管理系统一直保持正常运转,只是人手比平时少了。而一旦“破防”,哪怕只是出现1例阳性感染者,在属地的专业机构不能快速响应的情况下,说实话,我内心还是有点慌乱的。

如何让阳性感染者尽快转运、迅速收治?碰到疾控资源紧张,人员一时无法转移收治,怎么隔离?如何在感染者还不具备传播能力之前,排查好密接者、次密接者?如何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安抚与疏导?虽然有预案,但一连串的紧迫问题等着我们立马拿出行动来一一解决。

在学校里,我们有基层党支部,有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学工团队,有食堂工作人员、安保团队、物业团队、教师学生志愿者携手并肩,马不停蹄地为学生构筑健康安全保障的坚强后盾。可以想象,如果是在基层、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人手少、平时又不如学校有一套严密的、熟悉的管理系统,面临的任务一定更艰巨、身心压力更大。

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也认为,及早、果断实施“动态清零”是必要的。这是以最小成本防疫的必然选择。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

解放日报·上观:您和同事们在坚持“动态清零”的过程中遇到过怎样的困难?

黄昌勇:这段日子里的每一天都是对师生信心和韧性的考验。

学校党委班子身先士卒,党委书记谢巍同志和我们班子成员分成四个校区的专班,一直驻守在学校。是校园里一个又一个普通而又坚韧的身影,让我们慢慢形成了从容不迫应对的基本状态。不安和焦躁情绪逐渐消散,大家的信心在不断增强。

校园实施准封闭管理后,在校师生的蔬菜供应成为大家最关心的事之一,防疫用品也开始紧张。这时,校友和社会各界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非常感激。

杜江从武汉紧急采购了18000斤新鲜蔬菜,连夜驱车千里运来母校;沙晓岚、陈赫、袁弘、胡歌等校友,包括在校师生、家长都积极向学校捐款捐物。

都江堰人民送来25吨新鲜蔬菜,卡车在一路经历大风大雨的恶劣天气下,足足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四五个小时抵达上戏。

复星集团、兴证全球基金还有周边的兄弟单位送来被子、行军床等,这些援助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温暖着我们的心。

4月12日,我们有27名同学作为“密接”需要从学校及时转运。在市教委的协调下,他们被安排到了盐城一家酒店进行隔离。隔离期间,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当地人民对上海的友好情谊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初来乍到时的焦躁不安逐步转淡。

疫情之下,不少隔离在家的教职员工也积极要求回到校园,参加一线抗疫,与同学们在一起;同学们甚至家长们更加理解学校工作中的一些不足甚至缺点,也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

校园之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个“小社会”。但我相信,如果全社会方方面面一起努力,社会面清零一定有望早日实现。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首为上海戏剧学院抗疫纪实短片《点名》。受访者提供
题图为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校园景色。 资料图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