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这个小区封控近2个月,居民从素不相识到患难与共……
分享至:
 (3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22-05-05 19:18
摘要:以前我们都是素不相识的“老邻居”,现在因为志愿者这份工作,我们成了患难与共的“新朋友”。

铁路新村是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内最大的小区之一,居住着1765户家庭,共3442位居民。如果不是这次疫情,这些邻居们可能很少认识彼此。

今年3月初第一次封控以来,铁路新村的居民已断断续续地封控近2个月。在此过程中,共有200名居民主动加入社区疫情防控中,他们中有不少人因志愿者这一身份而结缘。

这是他们的自述——


张宙

我叫张宙,从小就生活在铁村小区。3月7日小区第一次封闭管理,我就是从那天开始当志愿者的。

封闭的第一天,住户不能出门,由我们志愿者进入每栋楼排摸,通过“扫楼”来收集信息,再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那时候防护物资不足,我也担心当志愿者会有风险,但这个时候如果大家都不出来,社区就无法正常运行下去。

在志愿者群里,经常有人喊错我的名字为“张宇”。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后来才知“张宇”确有其人,是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弟弟。每次小区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弟弟负责扫码,我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经常有居民的二维码打不开,或者排队时离队了,后面的居民会很着急。封控时间长了,大家情绪难免不好,很容易吵起来。这时我会耐心安抚,说点调侃的话:“大家莫生气,生气会让人变丑的哦……”他们总会给我点“面子”,不再争吵。

在阳性楼栋上门发抗原的时候,我们要仔细穿好防护服。每天出门、进门,我都对自己进行彻底消毒。做好科学防护,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小区里有许多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封控期间,他们平时吃的高血压药、糖尿病药、抗抑郁药吃完了,小区就在居委会门前开了一个“配药摊”。我经常在摊位上给居民登记配药。老人家拿着医保卡和用药记录过来登记,我们统一到医院配药,等药来了,再一家家打电话请居民下楼领取。“配药摊”平均每天要给60多户居民配药。

刚开始加入志愿者团队的时候,除了青年人以外,还有很多小学生、初中生,甚至80多岁的老人家报名。每次挨家上门发抗原和物资的时候,有很多邻居开始认得我,给我加油鼓励。每当这些时候,我都感觉很暖心。


张宇

我是“宇宙组合”里的弟弟张宇,今年23岁。在大学毕业以前,我在国定路上的儿童医院当了5年志愿者,有一定的志愿者经验。

今年3月7日凌晨,我们小区封控了。当时小区居民第一次做全员核酸筛查,由于没有经验,居民们很慌乱。我作为年轻人,就主动提出帮忙。第二天我正式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在封控期间,每次小区做核酸筛查,我经常负责协助医疗队扫描二维码。我穿着大白防护服,站在居民队伍的前面,也因此认识了很多邻居。

志愿者群夜里临时收到第二天核酸采样的通知,我们一早7点就到居委会待命,一直忙到下午3点才结束。每次当“大白”,我都会提前一个小时不吃东西、不喝水,因为防护服一穿上往往需要6个小时。

小区第二次测抗原的时候,我认识了张宙,那天我们组成了“宇宙组合”。我们经常一起测核酸,一起包抗原。张宙是女生,负责给居民配药,我是男孩子,主要承担体力活,比如爬楼给老人把配好的药送上去,或者上门帮老人家测抗原。

志愿者有时会在“大白”防护服上画东西。我叫张宇,就随手画了一只章鱼。于是,很多小朋友从我背后的图案认出我来:“小区里面打羽毛球的‘章鱼哥哥’变成大白了。”这段时间,一些叔叔阿姨会来关心我,让我当志愿者要保重好身体。很多平时不怎么说话的邻居,也会主动跟我说谢谢。

以前我们都是素不相识的“老邻居”,现在因为志愿者这份工作,我们成了患难与共的“新朋友”。

栏目主编:周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