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疫情过后,上海的慈善超市还能变更好吗?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栗思 2022-05-05 07:15
摘要:我们同样关心,这场疫情将给慈善超市带来什么。疫情过后,它会变得更“好”吗?

陆家嘴街道自3月下旬以来,开启了一条特别的保供通道:通过电话或线上扫码入群,居民可以订购包含蔬菜、水果在内的多种物资套餐。

黎孜住在陆家嘴东部一座老旧小区,4月初,她加入这个群并成功地下了一单。随后发现,食材供应的主体并不是什么市场商家,而是一个叫作陆家嘴街道慈善超市的地方。慈善超市,由此进入这个年轻人的视野。

慈善超市缘起于美国。最初的发起人目睹了城市底层失业人员的饥寒交迫,鼓动其他人捐赠闲置衣物,再分发给需要帮助的人。引入我国后,它更多承担着款物募集、困难群体救助等福利功能,同时部分兼具超市职能。

上海自2003年培育出全国第一家慈善超市至今,已在全市214个街镇建成了233家慈善超市,可以说是实现了全覆盖。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慈善超市对相当一部分上海市民来说,“存在感”仍然是稀薄而小众的。

这样一个一手牵着来自社会各界的物资捐赠方、爱心人士,一手牵着消费者和受助者的慈善载体,究竟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同样关心,这场疫情将给慈善超市带来什么。疫情过后,它会变得更好吗?

疫情中,资源链接功能持续发挥

福州路上的善淘BUY42外滩街道慈善超市,正对着上海书城。这其实是一家“非典型”超市。它不同于一般的超市,需要什么有什么。“它是有什么,就卖什么。”善淘商品部负责人朱贞华说。

作为一家公益组织,善淘在上海经营着14家慈善超市,货物来自企业及社会人士的无偿捐赠。捐赠物资出售后回笼的资金,再专项用于各类困难群体的帮困救助。因此,这里不进货,也不售卖捐赠物资以外的东西。企业捐了什么,这里就销售什么。

疫情发生后,善淘第一时间把自己各个店面的洗手液、漱口水等一线可能用到的物资库存,整理后捐给了各个医院、社区。朱贞华说,善淘的物资长期以来以日用品、服装类为主,食品较少,“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很希望参与社区保供,却又很难真正介入的原因。”

进入4月以后,因封控缘故,善淘的各家慈善超市门店基本关停了。不过,与善淘合作的社会善意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止息。一家经营燕麦奶的企业,先后通过善淘捐赠了5310瓶燕麦奶及200余包燕麦片。善淘将它们全部对接到了防疫一线的医护等工作人员手里。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一家拥有官方背书的社会组织进行捐赠,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捐赠的效能。而对于善淘来说,大量社会需求通过多个渠道反馈和汇总过来,也确实需要更多的捐赠方,两厢情愿。

不久前,一家医院提出,医护人员马上要进方舱,急需一批行李箱放置医疗物资。正值小米公司捐赠了一批物资,仍有20个行李箱存在善淘的仓库,善淘将它们悉数捐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的各家慈善超市,大致分两种经营模式。一种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委托有资质、有爱心、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组织来管理和运营。也有部分街镇的慈善超市,由体制内人员兼任负责人,由街镇成立民非组织进行管理。

然而不管是哪种类型,慈善超市衔接本土爱心资源与真实帮困诉求的根本职能并没有变。朱贞华介绍,目前善淘拥有诸多长期捐赠伙伴,如小米、蚂蚁金服、嘉娜宝、上海纺织等等。“社会企业贡献的力量越大,我们能够链接的资源就越多,帮助的人群也就越广。”

应急时期做大“超市”功能,可行吗?

陆家嘴街道慈善超市显然走了另外一条路。尤其近半个月以来,它联合辖区内的多个超市,如联华、家家乐、清美、优品等,上线调味品、纸巾、洗衣液等类型多样的物资,慈善超市,逐渐更向“超市”的含义靠拢。

不过,长期以来“有什么卖什么的”的销售模式,从诞生时就注定,作为慈善超市,它很难像专门的超市那样,拥有非常完整的供应链,充足的配货和人手。一旦订单数量激增,短板开始显现。

陆家嘴街道某居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月初,慈善超市曾采取过由居委统一下单团购的模式,可集中采购了3次后,发现蔬果的品质明显下降。“居民觉得蔬菜有点蔫巴,可能是存储的时间比较久,后期下单人数就越来越少了。”

此外,配送能力也不太充足。记者4月19日在该慈善超市下单,本应是“隔日达”,但直到22日晚上11点才收到物品。期间,平台上催问何时发货的人不在少数。

还有居民发现,自己购买的物品里,有缺货少货现象,并且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因此,不少居民开始吐槽,也有人给慈善超市提建议:希望有什么物资、剩余多少库存,能够在小程序后台提前设置好,避免出现库存超售、漏送的现象。

不过,这一次“试水”过程中遭遇的尴尬,并不足以否定慈善超市努力参与保供的积极意义。几乎同一时间,闵行区浦锦街道慈善超市也开始为低保、特困等困难家庭送新鲜蔬菜、米、油等生活必需品;浦东新区三林镇慈善超市开始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闵行区莘庄镇慈善超市也实施当天采购、当天打包、当天配送的策略,通过志愿者队伍送达各个封控小区……

大家这时发现,慈善超市通过做大“超市”功能,参与保供,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地区、部分人群托底的。“尤其是在盒马、叮咚等线上生鲜平台站点因故暂停供应的那段日子,我们小区很多人每天都会登录慈善超市的小程序看看有没有更新。而这几天上线的冷冻食品、纸巾等也很契合我们的需求。”黎姿说。

慈善超市有望进一步发展?

其实,上海多数的慈善超市在这次疫情中关停了。因此,不少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只能基于慈善立场,进行另类的价值表达。例如,浦东新区惠南镇的慈善超市,成了当地各类物资的临时仓库。松江区慈善超市组织了一批志愿者,进社区参与服务了。浦东新区新场镇慈善超市员工则自发成立了一个为老服务突击队,为区域内老年人提供生活物资代购、常用药代配、突发就医等个性化服务。

不过,就慈善超市本身的基础职能而言,还有更多的能量值得挖掘和发挥。一位民政领域专家告诉记者,上海2018年发布的《慈善超市设施和服务规范指引》,明确了慈善超市应包含款物募集、困难群体救助、商品销售、慈善文化传播、志愿服务和便民服务等功能。“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疫情期间的慈善超市,能够充分发挥它在物资整合、调集、配发方面的优势。”

以社会捐赠为例,此前国内已有城市在疫情期间以市、区两级慈善超市作为社会捐助接收点,规范了物资的接收渠道。“慈善超市本身就有货物进出库、物资登记方面的能力优势,可以把我们的社会物资更好地、更透明地进行管理。”

其次,如果将养老功能与慈善超市对接,也将在疫情当中发挥较大作用。“目前,我们正在对接,希望把老年人的福利性物资纳入慈善超市来,进行统一的供应和发放。这样一来,像疫情这样的应急时期,就可以通过慈善超市来为老年人等‘沉默少数’服务。”浦东新区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当前,上海的慈善超市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状。拿浦东来说,浦东36个街镇,一共有39个慈善超市。其中一部分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老港镇的慈善超市结合文创开发开展义卖;三林的慈善超市变身一家特色烘焙店;塘桥的慈善超市多售儿童用品,有一批妈妈铁粉和拥趸。还有如沪东新村街道、高桥镇等的慈善超市,因地处动迁小区旁,弥补了周边的零售短板,也颇受老百姓欢迎。

“但同样也有不少慈善超市处于困境。它们虽然始终保持开业状态,但营收额非常少,物资也不太吸引人,靠着区里阶段性调配下去的物资撑着,并不能将这样一个空间资源效率最大化。”浦东新区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经过疫情之后,慈善超市的职能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慈善超市也有望向更好方向发展。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慈善超市在疫情期间确实发挥了功能,在老百姓中间‘火了’。过去慈善超市太‘不起眼’,街镇自身也的确没法仰仗它发挥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此次街镇保供过程中,一些掣肘的难点、痛点是有可能通过整个慈善超市的体系进行完善的,例如物资的存储、清点、登记等等,的确是慈善超市的长处。”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如果可以更进一步地统筹好现有资源,那么遍布上海的慈善超市,就能够盘活手中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物资资源,成为各方保供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栏目主编:周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