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战疫观 | 面对奥密克戎,为何不能“放弃抵抗”?
分享至:
 (6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康 艺 2022-04-14 06:01
摘要:面对变种迭代的病毒,今天我们可能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改变动态清零的总方针。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已经历了四波主要疫情,分别由不同的毒株引起,即原始株、阿尔法、德尔塔和现在的奥密克戎。

这四波疫情,各国公共政策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在前三波,尽可能地通过限制社交、停止聚集、强化检测能力等防控措施来“压平疫情曲线”是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共识(虽然不同国家的执行落实程度不同),而最近的奥密克戎流行时期,“放弃抵抗”则成为不少国家的选择。

欧美一些国家纷纷采取比过去两年多来任何一个流行期都更宽松的公共卫生政策,甚至宣布“共存”,即解除所有防控限制措施,并取消了入境限制措施,将“政府防控转向个人责任”。其支持者的理由主要是疫苗加持以及奥密克戎与流感相当甚至更低的致死率。

但现实世界中有两个结果却被忽视了。

一个已经说得很多,就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吴尊友所说的死亡人数问题——过于宽松的政策导致奥密克戎在一个流行期内会感染比过去更多的人,最终的死亡人数甚至大大超过过去几波疫情。

另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则是奥密克戎爆发会引发“病例海啸”。由于极强的传播性,奥密克戎的病例增长曲线要大大陡于其他三波疫情。以纽约为例,德尔塔时期每日新增病例的最高峰大约5000例,奥密克戎时期则突破4万例。

“病例海啸”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首尔、香港都发生了,且都对城市的医疗资源形成了相当的压力。还是以纽约为例,尽管这波疫情住院的报告病例比例较小,但总住院病例数显著增加。高峰时期纽约每日住院人数连续多日破千,是德尔塔病例高峰时期的2.9倍。

在中国香港,每日新增病例一度突破3万例,也引发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激增的病例数不仅给医疗机构带来压力,也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比如,英国有一项调查称,1/4的英国公司表示,此轮疫情中都出现了员工短缺的问题。

纽约的人口规模约为800万,而中国境内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有18个,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有91个。如果放开一切管控,这些城市几乎都会遭遇到日增数万的“病例海啸”。有多少城市的医疗资源,能够承受这种瞬时的冲击?会不会引发其他的次生社会问题?这恐怕是谁也不能忽视的潜在威胁。

欧美的第四波疫情目前已处于尾声,实际上,反思“共存”的声音也很多。韩国一些医学专家就认为政府低估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应在越过峰值后再考虑放宽防疫措施。英国的一些专家则认为,“共存”并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奥密克戎变异株第二波很快就爆发了。另一个普遍担忧,则是放任新冠病毒的较高流行会为病毒变异提供更多机会,而病毒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一定会变得更加温和,人类正面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更高风险,这种风险并不是注射疫苗就能避免的。

正是基于海外第四波疫情的数据和各项证据,我们不能轻易动摇“动态清零”的决心。由于坚持“动态清零”,我国才成为世界上新冠肺炎感染率、致死率最低的国家。现阶段,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是对国民健康负责,甚至是对全人类负责。

我们也不应该轻易抛弃过去两年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从核酸检测到病例筛查,从隔离管控到医疗救治,从物资保障到人员调度,这些疫情防控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仍是我们战胜病毒的法宝。

面对变种迭代的病毒,今天我们可能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改变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调整优化各项措施,更加重视做好统筹的文章,努力争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我们咬紧牙关,持续奋战,以更加坚毅的决心、更加科学的措施、更加快速的行动,来回应各种挑战,实现好“动态清零”的初衷。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赖鑫琳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