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妇女发展报告:中国妇女地位发生历史性巨变,男女平等家庭关系成为主流
分享至:
 (11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煜 2022-03-31 17:21
摘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近日,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中国妇女发展”课题组发布《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指出,新时代,中国妇女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摆脱了无人格、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束缚

报告显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思想、文化和观念上积极大力倡导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型婚姻观。1939年《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1941年《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1942年《晋冀鲁豫婚姻暂行条例》均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原则,禁止包办强迫及买卖婚姻,强调结婚自愿原则,禁止童养媳。这些法律规定从制度上冲击了封建婚姻观念和婚姻模式,从法律上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彻底成为历史。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广大妇女摆脱了无人格、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大大提升了婚姻自主程度。

同时,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关系、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家庭关系逐步成为婚姻家庭的主流,以夫权和家长制为代表的旧社会家庭关系被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新型文明家庭关系所替代。

报告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中男女两性平等状况明显改善,夫妻共同决策家庭事务逐步成为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

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家庭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

报告显示,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重视发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因此,中国妇女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报告认为,新时代,中国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婚姻自主权和独立姓名权。旧中国,95%以上的婚姻是包办婚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不断建立完善促进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制度,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无尽歧视和多重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明确规定保障妇女与男子在家庭生活方面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通过法制建设和法治家庭建设,倡导平等、文明、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禁止对妇女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同时,妇女还享有家务劳动补偿权和离婚损害赔偿权等。中国妇女自主婚姻程度大大提高,妇女离婚和再婚的权利得到保障。

姓名权是一项重要人权。旧中国男性姓氏是家族传宗接代的独一标志,妇女出嫁前大多没有正式名字,出嫁后随夫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保障夫妻双方拥有平等的姓名权,子女随父姓的旧习俗一去不复返成为历史。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在城市,子女随母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报告显示,中国妇女已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家庭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旧中国,家庭财产由男性占有和继承,寡妇再嫁不得带走任何财产,出嫁的女儿更是不能继承父母的遗产。新中国关于财产的法律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家庭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持续加大对妇女婚姻家庭财产权利的保障力度。夫妻双方按法律规定平等享有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夫妻相互继承遗产和儿子女儿平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得到普遍保障。

随着各项保障措施和法律政策的落实,中国妇女的家庭地位大幅提升。旧中国,90%的妇女都是文盲。多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完全依附于男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倡导和推行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主张,在各个根据地开办各级各类学校,扫除妇女文盲;另一方面积极号召广大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加民族解放事业和各项生产劳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和出台多种措施,保障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妇女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妇女的劳动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提高到1995年的40%。

进入新时代,妇女的就业渠道更宽,经济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2010年第三期中国社会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妇女能够参与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越来越多的妇女能够平等分享家庭经济资源。夫妻在事业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帮助,夫妻共担家务,男女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逐步缩小。

成为科技强国中重要力量并取得突破性成果

随着地位的提升,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妇女跨进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微电子技术、卫星发射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与男科学家并肩奋斗取得突破性成果。

在天文学领域,女科学家叶叔华建立的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获得国际赞誉。在医学领域,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为千千万万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与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在高能物理领域,何泽慧是中国第一位女核物理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物理学家谢希德、女研究员范希孟等,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报告显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女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982年至2017年,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由1012.6万人增加到1529.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由38.3%提高到47.8%。

目前,中国妇女已成为科技强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全国受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中,女性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比如,屠呦呦等有关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获得诺贝尔奖。高铁装备业女总工程师梁建英和团队设计制造的动车组,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国智造的力量。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张弥曼,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海洋科学家黄晖、刘杨等一批航天员、新生代科学家颜宁等传统与新兴科技领域的女性,都为国家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