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自闭症患儿可能自出生起肠道菌群即有问题,菌群特征有望成为早诊早筛标准
分享至:
 (1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侍佳妮 2022-01-20 06:01
摘要:肠道菌群状况可以为多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介绍,人体肠道内有约1600种菌群,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比如科学家发现的“肠—脑轴”显示,肠道和人脑会相互作用。

近7年来,同济十院团队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发现肠道菌群状况可以为多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建立诊断模型

同济十院团队研究了多达11.4万个样本,根据肠道菌群的物种、功能、多样性、特异性菌株等72个特征值,归纳总结出肥胖、帕金森、自闭症、糖尿病、大肠癌、强直性脊柱炎等18种慢性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建立了菌群变化特征诊断模型,有望成为一线早诊早筛的标准。

更为神奇的是,患者往往在出现某种疾病症状之前,他们的肠道菌群就已经悄然发生改变。比如自闭症儿童一般在几岁大时发病,但从十院团队回溯结果来看,其实自闭症儿童自出生起肠道菌群就有问题,可利用肠道菌群进行早期诊断和筛查。

另外,很多人知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引发胃癌,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宫颈癌。科学家发现,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很快的大肠癌也与一种已知的病原体——具核梭杆菌相关。

但十院研究团队发现,具核梭杆菌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并不完全是“反派”,而是一把“双刃剑”。这种菌虽然通过免疫逃逸等机制促进了肿瘤生长,但同时也使病人在免疫治疗中获益。如果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粪便中具核梭杆菌丰度较高,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效果就较好。这项研究有助于增强免疫治疗效果,扩大受益人群。

产学研医合作

如果肠道菌群“生病”了,应该如何医治?将健康人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移植给病人,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这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肠道菌群移植术。

肠道菌群移植术的正式应用在国内起步较晚。从肠道微生态检测分析技术的突破,到菌群移植临床干预的探索,十院长期致力于此,建立了肠道菌群异常致病新学说和临床治疗关键技术体系,于2020年获得了上海市卫健委的新技术准入和管理规范批准。由十院牵头完成的“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创建及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这个前沿科技领域,十院并没有满足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而是走上了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医合作的道路。2020年7月,同济十院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建成开园,这是上海首个公立医院建设的科研、临床成果转化平台。

园区内的上海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21年9月揭牌成立。该中心由同济十院与上药信谊、华大基因联合组建,以建立国内首个“中国人肠源模式菌种库”为目标,已建成1000平方米的GMP标准肠菌移植实验室,实现了菌液和活菌冻干粉胶囊的标准化生产。

在这里,健康供体的粪便经过智能化系统的分离、纯化等处理后,接受严格的质控检测,最终被开发成一支支菌液和一粒粒活菌冻干粉胶囊。菌液将通过鼻肠管注入病人肠道,病人也可服用活菌冻干粉胶囊。中心年生产规模为15万支标准化菌液和30万粒活菌冻干粉胶囊,可供国内各地医院使用。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浩亮表示,上药信谊在肠道微生态药品领域已耕耘30多年,“上药信谊与同济十院的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我们擅长微生态制剂、菌液和胶囊制备,以及肠道微生态药品研发等,十院则在肠道微生态临床研究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肠道菌群工程中心不仅可以为各地医院服务,还能提供这个领域的标准化检测,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秦环龙说。

栏目主编:顾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