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年终】我们建造城市,也为城市所塑造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21-12-31 10:52
摘要:上海这座城市里,无数传奇浪潮中的每一朵水花,都如一个生动的剖面,折射出上海大舞台的魅力。

1

2021年初,为防疫需要,黄浦区贵西小区曾暂时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很快,小区解封,人们的生活如常。

这一段小小的波折,将众人的目光一度聚焦到南京东路街道的这一街角。这个看上去平淡无奇、内藏数条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式砖木结构里弄的区域,并不如上海那些著名的地标街道这么传奇,也没有网红会特意来光顾打卡。但就像一座宝矿一样,深挖下去,竟然充满了故事。或者不如这么说,上海任何一条街道看过去,都是一部可阅读的历史书。

在今日贵西小区西北角,曾有一家上海自来火公司。在寻根问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原来上海使用煤气并着手建造第一家煤气公司,可以追溯至同治三年(1864年)。1865年底,上海街头亮起了煤气灯。一同被点亮的,还有上海的夜空。1882年7月晚间7点,第一批由上海电气公司供电的弧光灯在上海街头亮起。这也意味着上海进入了电灯时代,这座城市开始有了“不夜城”的美名。

杨浦滨江

可以想象,1907年,当12岁的浙江定海少年周祥生两手空空第一次站在上海街头的时候,一定也感受到这份亮度带给他的震撼。原来夜晚也可以璀璨,原来人力也可以延长日光。为了谋生,小周起先在外侨家当杂工,后来进饭店当服务员。善于学习的他与充满机遇的上海互相成就。当周祥生开始熟悉一些出租汽车行老板和司机后,1919年,他向英商中央汽车公司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辆900元的日本制旧汽车,雇了一名司机,开始经营出租汽车,不到两个月就将购车欠款还清。此后生意越做越大,成就了祥生汽车出租公司,并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成为上海最大规模的汽车出租公司。而这家汽车出租公司的办公场所一度位于今天贵西小区的东南角,与自来火公司呈对角线。

 这是上海这座城市里无数传奇浪潮中的两朵水花,却如一个生动的剖面,体现了上海强大的吸纳能力和迷人的舞台魅力。

就在周祥生开始经营出租汽车两年后。1921年的夏天,还是在上海,还是7月,还是一个夜晚。在贝勒路、望志路交叉口的树德里,也是一盏电灯悄悄亮了。灯光,照亮了前来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人们的脸。为中华民族照亮了前途命运的一盏灯,在上海点亮了。

这些即将改写历史的人从各处来到上海。有从海外来的,从内陆来的,沿长江来的,坐轮船的、坐火车的、坐汽车的……一大代表们使用各式交通工具奔赴而来,成为当时上海港口城市枢纽地位的一个写照。他们中间,有没有人曾坐过周老板的祥生出租车呢?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轨迹,都与上海有千丝万缕的交汇。那些在上海的路灯下疾步行走,渴望追寻真理的先行者的回忆片段中,或许会有上海街头祥生出租汽车在身边开过的场景。

在祥生汽车出租公司的东面,贵州路北京路交界处,1933年,开建一座名为金城大戏院的建筑。这,就是今天黄浦剧场的前身。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在此首映。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此唱响并迅速传播。

 

周公馆

2

也是在1921年,21岁的浙江人曹聚仁来到上海。这位后来活跃于文化界成为著名报人的年轻人,当他第一次来到今天上海大世界门口即西藏路、延安路口时,发现这条曾经是洋泾浜的河浜,已经成为通衢。

填平洋泾浜的工程于1914年动工,1916年筑成宽阔马路,起初名为爱多亚路,后改名“大上海路”。洋泾浜周边商铺云集,在中外商人间,产生了一种用中文语法和英语读音通行的新语言。这是一种体现城市海纳百川和灵活变通智慧的交流方式。据说,萧伯纳访华时,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洋泾浜英语颇感兴趣:“余信此语或将成未来之世界语。”

同样在20世纪20年代来到上海的年轻文化人里,还有比曹聚仁年长5岁的郑逸梅。在苏州念书的他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到上海后他一边任教,一边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补白,是报刊铅印时代特有的产物。由于当时稿件均以毛笔或钢笔在稿纸上手写,再交由排版工人排版。有时难免在文章到位后,版面上还出现一块“天窗”。能否在短暂的时间内,以规定的字数不多不少地填满这块“留白”,无疑是一种镣铐之舞。郑逸梅满肚皮的文史掌故,化作报刊上的寥寥数语,短小精悍,以少胜多,用信手拈来的补白随笔小品为报刊救场,驾轻就熟。

国棉九厂旧址

书生不是建筑设计师,没有砌砖架梁的能力,上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矗立起各种建筑,都不是文人建造的。但文化和艺术,赋予上海的建筑以灵魂。使得一幢幢房子、亭台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而且是城市魅力的容器。曹聚仁和郑逸梅都在上海报界工作,都曾侧身陋室,后来也都在上海安家,曹聚仁的子女都在上海长大成人,而郑逸梅在上海度过了四世同堂的晚年。

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将自己人生的重要节点留在上海的报纸上,并将人生理想寄托在宝山。

此前办学理想屡屡被当局打压的陶行知,创作并在《申报》连载小说《古庙敲钟录》。他以敲钟工人自传的形式,讲述了敲钟工人通过庙产兴办工学团、造福乡民的故事。小说问世后,陶行知在1932年起草了《乡村工学团试验初步计划说明书》,并成立了乡村改造社筹备会,决定筹备创立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的工学团。他选择远离上海热闹的市区,在宝山大场成立山海工学团。学生上课学习书本知识,课后参加团体生产劳动。从山海工学团走出来的“小先生”离开书斋,去向更多国人传授知识。在山海工学团诞生的第一代“小先生”中,日后涌现出许多栋梁之材。

时至今日,斯人已去,但以行知先生命名的道路、站点、公园、学校,还在持续传递着先生育人求真的火种。

远眺陆家嘴

3

我们建造这座城市,也一直为这座城市所塑造。

 即便你两手空空来到上海,举目无亲,只要你从上海任意一条街上走过,这刹那,就是和无数曾经走过这条路的人在时空中手挽手、肩并肩。你的开拓就是他们的开拓,你的思索就是他们的思索。无数人曾为你的到来做了准备,他们的努力是为了你今天有努力的机会,他们的建设是为了你今天有建设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个奋斗者在上海是孤独的。

2021年岁末,在上海久负盛名的文化用品一条街福州路上,23岁的上海书城暂别读者进行装修,成为城中的新闻热点。一时间,无数作者、读者和爱书人来这里与它道一声再会。

时光往前推约100年,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的大约位置在中和旅馆,位于福州路和湖北路交界处的小旅馆、浴室和书场的密集区。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店面里,发生过一件影响中国命运的事。

1929年8月,陈毅风尘仆仆赶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并按照周恩来同志的要求,起草了中央对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陈毅正是在今福州路、湖北路区域,当时地址为大新街上的新苏旅社内起草了来信。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会议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多伦路

老南市梓园

时光更迭,昔日的小旅馆今日已经踪影难觅。上海书城装修的同时,曾经在上海书城楼上办公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也在今年搬迁至闵行区号景路159弄。

根据考证,《七宝镇志》记载,号上村是一个古村落,位于蒲汇塘边上。历史上,蒲汇塘、横沥港古河道两岸市井繁荣,甚至可以追溯到南宋韩世忠在此驻扎,厉兵秣马。世纪出版集团的老师翻阅《说文解字》,考证出此处“号”字原本写作“”,是一种土制容器。形制大概接近“鍪”(古代的一种锅),即大口细颈,口有唇缘,鼓腹圆底。号上村附近,曾经是做“”的作坊,后来逐渐演变成用这种制作工艺命名的自然村落,“上村”由此得名。昔日兢兢业业的制陶工匠与今日匠心独具的出版人并无交叠,面对需要静坐板凳的工作,应有会心。

回望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城市,江河湖海流动,地面建筑更迭,生产方式巨变,但记录这座城市所用的文字含义变化不大,路名和建筑的名字里,依旧留着历史的痕迹。只要你留心看,变化或许是这城市里最大的不变。但无数的变化又沉淀下吉光片羽,以一种赓续的方式传递着城市深层的文脉和精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