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交流季”开启,上海要与世界说些什么
分享至:
 (50)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1-10-21 07:01
摘要:平台建得越大,“高地”就可能越高。

伴随入秋,每年10月,通常也会开启上海的“交流季”。

上周初,新创设的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沪开幕,其包含20余场高端活动,包括在全球金融和生物医药界极具影响力的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年会的首次上海论坛,有前沿领域的信息分享,亦有具体的合作项目对接。

上周五,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再度如期举办。与去年一样,办到第33届的市长咨询会因疫情被迫移师线上,但物理距离的扩大,并未阻隔上海与世界间的“心理距离”。

今年有15家全球知名企业申请加入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创下成立30余年来的最高纪录。考量其背景,此举就更不寻常——新冠疫情持续演化,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遭遇曲折,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面临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泛起。就上海和中国的对外开放而言,外部环境中的种种不利因素,均在带来持续挑战。

但反过来说,愈是有挑战,愈是可以彰显开放的决心。众多全球企业的坚持加入,无疑传递出世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亦可视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认可和信心。而对上海来说,坚持推出这样的平台,亦是要在不断吸收外部智慧、提升自身能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面向世界的大门。

把门开大,把扇面做大,才有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是上海一路走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一条规律。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本身正是开放的产物,当年推出此举的初衷,就是通过同全球头部企业和头部企业家之间的高频互动,最大程度为上海引进经验、打开思路,并尽快实现改革开放的破局。

事实上,持续30余年的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议题已超越单纯的经济治理,转向全方位的高能级城市治理,既成为上海快速赶上世界的平台,亦是上海不断向世界彰显自身形象、功能与价值的窗口。

而愈是特殊时刻,这样的平台,愈是需要发挥其特殊价值。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对与会的国际企业家们表示,希望他们继续为上海发展提供最鲜活的信息、提出最前沿的理念、贡献最独到的见解,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传递上海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的坚定决心和务实态度”。

本年度的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主题被确定为“新发展格局与上海改革开放引领角色”。这是一个相当宏观且容量巨大的议题,需要探讨的包括对“新格局”本身的理解,以及上海作为一座经济中心城市在新格局中应有的身位和作为,包括经济、治理、社会事务、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能力提升。

并且,上海在全球前沿趋势面前,不仅要成为追随者、同行者,更要成为“引领者”,成为从要素到产业到治理模式的全方位样板。

这里就包括一系列的“坚定决心和务实态度”——上海将致力于畅通经济循环,进一步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同时,将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打造“中心节点”“战略链接”,提供高能级的通道、平台、服务,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全球要素资源在上海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速增值,并大力开展国际创新协同。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更将持续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探索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

做到这些的基础,则是以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发展环境,持续吸引各路要素、资源、思想汇聚,并在此基础上,将全球经验转化为具体举措。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这样的平台,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交流平台,更是一个发展的推动平台。

四年前,李强就曾表示,上海的这类平台、论坛、展会等,应当成为“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引力场’”,持续释放带动效应、溢出效应。一个多星期前的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亦曾强调过这类活动的价值。

“很多重大活动,都是机遇,都是富矿,关键看怎么抓。”李强当时对沪上各区、各部门负责人表示,大家常认为好项目难寻,其实好项目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要利用好这些活动,明确我们要什么,认真利用这些机会做好招商引资、引智。

为重点产业量身定制的生物医药产业周,无疑就是这样的机遇。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具有特殊意义。市领导在开幕式上表示,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上海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高地,不仅是一个产业高地,也不是产业链某一环节的高地,而是一个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的创新高地,是“创新策源高地、高端制造高地、人才汇聚高地、政策配套高地”——四个“高地”,对应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多个面向,相互补充、相互成就。

成为了这样的高地,方能让生物医药真正担起上海核心支柱产业的使命,并为新一轮城市发展和竞争提供关键动力。此番活动的主题——“共济未来 驱动新生”,亦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阐释。

打造真正的全方位的高地,无疑要尽力破除各种堵点,尤其是在技术转化、产业落地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多做文章,既专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也在产业化方面下更大功夫,争取更多的现实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进而形成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乃至在引领相关产业走向未来。

而这一切的前提,又是用充分的开放、包容来集聚各路创新资源,并促进其在上海本土实现最快、最高效的转化、落地。

生物医药产业中,不乏这样的转化平台。比如在全球金融和生物医药界极具影响力的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年会,就办了第一次“上海论坛”,令业界人士在上海见证相关领域最前沿的,同时市场化程度极高、竞争颇为激烈的资源碰撞和对接。

今后的上海,显然需要更多这样的碰撞和对接,需要更多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这样的碰撞和对接。

某种意义上,平台建得越大“高地”就可能越高。无论重点产业的“新高地”,还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概莫如是。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