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巧手剪出纸上“中国风”
分享至:
 (14)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7-01-07 14:25
摘要: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纸艺术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巧思定格出纸上的“中国风”。

巧手剪出锦绣乾坤,方寸凸显无限创“艺”。1月6日,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成果展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天南地北的剪纸作品齐聚一堂,单色剪纸、彩色剪纸各有千秋,既有莲花、跃鱼、花篮等流传已久的吉祥纹样,也多了手机、梯田等创新元素,展出的300余件作品,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巧思定格出纸上的“中国风”。

《十一月赶集》 陕西/杨秀勤

 

剪纸连接着生活

 

剪纸,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以丰富的内涵寓意、精巧的图案形态、镂空的造型艺术,彰显着中华大地的“生活美”。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自6月10日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泰国、日本的参赛作品2019件,汇集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

 

“南方剪纸以精致为美,线条流畅,块面细小;北方剪纸以朴实生动为美,风格粗犷,块面大。”在上海剪纸国家级传承人奚小琴看来,风格多样、生活气息浓郁、题材丰富是本次参赛作品的显著特点。

 

一把剪刀、一沓红纸,没几下,生肖鼠的剪纸作品就完成了。洛阳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是剪纸艺人中少见的90后。他长于河南农村,从小喜欢剪纸,高中毕业后南下打工,但很快厌倦流水线工作,决定回家好好打磨剪纸技艺。除了农忙时下田干活,就是在家剪纸、或是找村里老人学剪纸。父母起初不理解,慢慢地,畅杨杨获奖多了,家里人才知道,原来剪纸也可以作为艺术传承。现在,他在洛阳开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把剪纸爱好当成事业来做。

 

此次比赛,他的剪纸作品《听奶奶讲故事》获得“铜剪子奖”,风格粗犷、简约,有河南这片土地的滋味儿。“奶奶在讲故事,小姑娘趴着听,爸爸扇扇子,顶上是牛郎织女,底下是大门和汽车,还有狗拿耗子。”畅杨杨剪出身边的故事,“学剪纸只能学习手法、技巧,但剪出什么,都需要自己创造。”他喜欢同老奶奶们扎堆剪纸,老人们只会剪窗花,畅杨杨就自己琢磨,把心中的神话传说、农村劳作的生活场景一一剪出来,让作品“说话”。农村的成长经历使他对婚丧嫁娶、庙会集市、年俗活动了然于心,日积月累,都化为一幅幅剪纸作品。“我还在继续找老艺人学更多的知识,希望能让民俗通过剪刀传下去。”

 

剪纸连接着生活。河北张建中的银奖作品《我们聚在一起,却各自玩着手机》颇有点信息时代的“黑色幽默”。“作品采用传统抓髻娃娃造型,但表现的是现代题材,人物都低着头、玩手机,我觉得挺有意思。”奚小琴说。

《艾虎》 陕西/李淑琴

 

剪纸给文创以沃土

 

剪纸一头连着朴实无华的民间智慧,另一头连着“脑洞大开”的文创衍生品。展馆内,融入了剪纸元素的落地灯、屏风、耳机、靠枕等文创产品令参观者大为赞叹。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剪纸艺术应用交流会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感慨,自己对剪纸有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概念,“剪纸艺术的时间扩大了,过去的剪纸和年、节有关,但现在已经扩大到一年四季,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进去。另外,剪纸的空间也泛化了,不单单当窗花用,它的功能更多样了。”

 

剪纸的市场化成为讨论焦点。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认为,剪纸衍生品有各种形式,剪纸艺术家、企业家、设计师三方应分工合作,把剪纸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一方面要把剪纸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在春节、婚礼等传统节庆活动中也应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剪纸离不开纸张,纸张有生命,不同的纹理、色彩将给剪纸艺术家带来不同的触动。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周南认为,剪纸一定要抓住纸张和镂空两大关键点,“千万不能向美术、绘画靠拢。”剪纸必须保留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外貌和语言。

 

据了解,为了展现剪纸的技艺之魅,主办方还邀请获奖选手代表、剪纸大师进行为期十天的剪纸现场艺术表演。此外,线上剪纸视频课、线下展馆体验课同步呈现,鼓励市民拿起剪刀,创作属于自己的中国风剪纸。

 

本次成果展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

 

(编辑邮箱:scljf@163.com)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周寅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