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商人本色:朱骏的申花七年
分享至:
 (0)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清风 2014-09-24 23:26
摘要:

随着绿地接盘,申花的“朱骏时代”终落幕。作为商家奇才、天生玩家,朱骏入主申花俱乐部的七年,做出了不少惊人之举,也收获了诸多骂名。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名特立独行的足球投资人,朱骏介入申花后还是给整个中国足坛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运营思路。

 

2月6日,绿地集团宣布:2014赛季,球队将以上海绿地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上海绿地申花足球队的名义参加中超及其他赛事。这也意味着,原本在中国足坛特立独行的投资人朱骏,彻底退出了上海申花的历史舞台

 

毫无疑问,朱骏是一名商界奇才,否则他也无法实现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他同样是一名天生玩家,全世界或许只有他这个球队老板会亲自登场,代表申花迎战欧洲豪门利物浦。

 

运营申花7年,朱骏给申花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既有洗牌门等善于利用游戏规则漏洞的狡黠,也有请来世界超级巨星德罗巴和阿内尔卡的豪迈;既有后期接连拖欠球员和教练薪水的无奈,也有2008年倾尽全力冲击中超冠军未果的男儿真情。

 

朱骏这7年,究竟给申城之花带来了什么,给上海足球乃至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或许,留给岁月掂量、后人评说更为恰当。

 

即便如此,作为一名出生于上海的新加坡人士,作为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朱骏介入申花后还是给整个中国足坛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运营思路。回顾申花这七年,朱骏对于足球管理运营的“三板斧”,颇值得玩味。

 

朱骏式投资:低价入市 安全离场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个烧钱的产业,几乎只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以忽略不计。然而,2007年以3年投入1.5亿元代价取得申花运营权和28.5%的股份,堪称超值。

 

7年前,上海申花由于某些政治因素陷入了超级低谷,成了暂时无人接盘的“弃儿”。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综合实力并无优势的朱骏果断入市,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黑马,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戏。

 

当时,朱骏掌握的联城注入1.5亿元资金,扩大俱乐部的本金。由于老申花原有5家股东的资本总额不足1.5亿元,所以联城成为控股股东。申花品牌的无形资产,仍然属于原来的5家股东单位。

 

3年1.5亿,意味着一个赛季只要投资5000万元,就可以成为上海申花俱乐部的主人,朱骏入驻并掌握豪门申花的性价比堪称奇高。

 

时至今日,山东鲁能一年的投入预算已达5亿;江苏舜天和贵州茅台的赛季预算都超过了4亿,卫冕冠军广州恒大各方面趋于稳定,但一个赛季的预算也达到3个亿。

 

尽管朱骏入主申花后期接连发生欠薪、搬迁等负面新闻,但最终抛出股权的价格还是超过2个亿,相关债务亦有政府部门协商解决跟进措施。朱骏在掌舵申花七年之后,最终潇洒实现安全离场。

 

朱骏式运营:高抛低吸 锁定利润

 

这几天,绿地申花队的主教练沈祥福很头疼。因为朱骏在离开前,接连卖走了几乎可以卖的所有值钱的队员,留给他的几乎是一个烂摊子。昔日代表豪门的申花,正面临着球员实力空洞化的尴尬。

 

在朱骏临退出前,他还不忘玩上几笔“漂亮”的买卖:申花接连卖掉了4名绝对主力,进账6000万元真金白银。其中门将王大雷加盟山东鲁能的转会费为3000万元,同行的后卫戴琳1000万元,左前卫宋博轩加盟国安转会费为2000万元。

 

这三名队员都不是上海本地球员,都是颇有慧眼的朱骏当年从大连、辽宁和天津引进的。其中,朱骏8前年花200万元巨资引进了年仅18岁的王大雷,通过申花平台培养8年后卖出,利润高达1500%。戴琳当年以自由身免费引进,如今净赚1000万。宋博轩从天津来上海的转会费为30万元左右,利润更接近7000%。

 

这也难怪,圈内对于朱骏尽管颇有非议,但对于他的球员买卖之道持肯定态度:“这几年,能让球员的身价实现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市盈率,也就朱骏可以做到。”

 

事实上,高抛低吸锁定利润的生意链,几乎贯穿朱骏运营申花的整整七年间。接手申花没多久,杜威、郜林等老申花国脚就接连被下放预备队。表面上,是俱乐部认为他们表现不够积极,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的年薪太高。

 

国脚自然是球队的顶薪球员,李玮峰当年年薪接近300万,杜威和郜林的年薪都接近200万。包括朱骏接连卖出的15名申花国脚球员,不是因为他们的球技或人品有啥大问题,只是因为薪水太高,只能接受被售卖的命运。

 

卖掉一批年薪百万的成名老将,引进一批年薪不到10万的年轻才俊,不仅大大降低了俱乐部的运营经济压力,也彻底转换了球队的发展风格和理念。到最后,从乙级联赛低价引进的冯仁亮、吴曦等都进了国家队,且卖出了1000万的转会费。

 

股票庄家最简单的操盘路线,自然是高抛低吸。玩股票出身的朱骏,深谙其道。

 

朱骏式狡黠:利用规则 打擦边球

 

搞足球的目的是什么?有不少投资人是希望借此获得政策支持,也有投资人是希望树立良好的口碑,扩大品牌影响力。不过,朱骏不一样。

 

朱骏曾告诉笔者:“其他老板进入足球的目的是什么?是投资足球。什么叫做投资,就是我放进去一元钱,希望能够拿回来两元钱……但我进入中超的目的并不是投资,而是玩球。”

 

朱骏确实不是在搞足球,如同他自己在球场上即便技术不精湛,却能依靠门前嗅觉频频捡漏一样,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作为一个从不按照常规出牌的投资人,朱骏的狡黠曾让四平八稳的山东鲁能非常头疼,也让无所作为的中国足协颜面扫地。

 

朱骏善于并多次成功利用规则。当然也有前提,那就是他的亲力亲为、深度介入。身穿于涛的申花球衣,迎战利物浦和杰拉德过招,这样的直接参与,绝对是小儿科。从某种角度看,他一人扮演了投资人、总经理、主教练、新闻发言人及兼职队员五种角色,不得不赞叹其过人精力。

 

正因为深度参与,朱骏对于足球游戏规则的了解,某种程度上远高于某些国有俱乐部半路出家的官员,也超越了部分足协官员认为大家应该尊重的游戏规则底线。

 

朱骏这七年,最大的争议来自欠薪,然而欠薪之后朱骏和申花俱乐部安然无恙,这其实得益于其事前巧妙的合同布局和法律研究。曾几何时,原申花球员孙吉状告申花俱乐部欠薪的官司,乃是沪上媒体报道的焦点。

 

2011年,历时两年的申花“讨薪门”有了初步结论,孙吉收到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书,讨薪主张获得支持,裁决申花应支付他2009年度欠薪74.8万元。然而,在之后的民事诉讼一审和二审中,法庭都支持了申花的诉求,孙吉讨薪失败。

 

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对于“阴合同”的证据不足。由于中国足协的监管不到位,球员和俱乐部签署阴阳合同成为常态,不过大多数申花球员手里只有足协备案的阳合同,没有另一份真实薪水数据的阴合同。其实,就算手里握有阴合同,由于这家属于中国香港的签约公司根本找不到,球员几乎从一开始就处于彻底的弱势。

 

和朱骏一样,当年的主教练吴金贵也发现下课后手里没有合同,杜威、郜林等都没有真实的合同,他们最终选择了隐忍。相比合同方面的擦边球,利用规则让队员们洗黄牌避免下轮停赛,让戴琳利用转会规则的国际和国内差实现免费等,也都属于小儿科了。

 

七年下来,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承认,“朱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团队很强,球员教练哪是他的对手。”

 

朱骏式营销:重视媒体  善用舆论

 

朱骏和媒体的关系,最让人八卦的桥段或许是他大闹《东方体育日报》。

 

2009年11月27日下午,沪上专业体育媒体《东方体育日报》报社出现了一位怒气冲冲的“不速之客”,此人正是上海申花俱乐部老板朱骏。

 

原来,朱骏对《东方体育日报》当日头版标题“康桥追讨朱骏水电费”相当不满,声称绝无此事,属不实报道。同时,他还表示,《东方体育日报》第四版报道《申花足校遭忽悠》也属不实报道。当时,朱老板未能按捺住心中怒火,一不小心就与报社工作人员发生了肢体冲突,拍了桌子,扔了水杯,最后甚至连110都出动了。

 

当然,这不是朱骏第一次和媒体产生对立的情绪。此前,他曾在接受采访时用文革式的语言怒斥:“一小撮媒体亡我神话之心不死”。言出于此,仍是因为出现了“负面报道”,申花被指用比较便宜的“食用橄榄油”取代价格昂贵的“专业按摩油”为队员按摩。

 

不过,在大闹东体事件之后,朱骏本人对媒体的态度其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方面是朱骏本人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有关职能部门的介入和出面,为媒体和申花逐步扫除交流的障碍。

 

事实上,朱骏本人非常重视媒体的宣传效应。过去七年的申花是宣传运营做到得最棒的俱乐部,远远领先于中超其他俱乐部

 

比如,朱骏投入经费建设申花俱乐部官网,网站运营非常照顾球迷的感受和互动,由此一批死忠球迷甘愿自称“800党”。所谓“800党”,是申花联城在2007年合并后出现传闻:有人曾请一批球迷吃饭,并现场发放了800元红包,合作前提就是不辱骂朱骏和联城。

 

再比如,朱骏高度重视微博等新媒体。曾几何时他在微博上的振臂一呼,可以引来成千上万球迷的留言评论。那段时间,浏览朱骏微博,也是媒体新闻业务的重要功课。

 

如果仅仅是自媒体发声,显然还不能体现朱骏的功力。善于借媒介外力造势乃至为我所用,才是朱骏善于炒作、造势乃至营销的能力体现。

 

当年朱骏玩联城时,成绩虽比不过老大哥申花,但场外制造新闻的能力明显胜出一筹。一场申花和联城的德比,朱骏赛前早早抛出“联城赢了就现场发放100万美元”的言论,结果这句亲者痛敌者快的论调,一下子炒热了球市。申花球迷纷纷按捺不住要去现场给主队助威,一场原本稀松平常的比赛,竟然现场爆棚。

 

几年后,原申花总经理吴冀南留任,继续担任合并后申花队的第一任总经理。作为老板的朱骏开玩笑说:“吴总,当初那个票房,是我们一起炒上去的,你也应该分我一份啊!”

 

由于相关部门有规定,对于申花股份问题不予以报道,沪上媒体自然不涉及。不过,关于申花要去云南的说法一度甚嚣城上,最早来源则是遥在广州的《足球报》。

 

一名圈内人士坦言,“要说重视媒体和善于利用媒体发巧力的人,朱骏说自己是第二,全中国足坛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不管如何,朱骏是从市场里摸爬滚打起家的,玩市场的手法,他确实有一套。”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李宝花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