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双减”之后如何教育孩子?88岁教育家刘道玉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分享至:
 (11)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薇 2021-10-10 09:19
摘要:88岁教育家刘道玉出版新书《论爱的教育》,讲述他对教育问题的新思考和他眼中的成才之道。

题图:爱是种子,不管播撒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爱是美德的种子。”在88岁的教育家刘道玉看来,凡是有爱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荣。关于爱的教育,也是他一生的孜孜所求。他说自己是高龄之人,但热爱教育之心仍在。笔耕不辍的他在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新书《论爱的教育》中,讲述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新思考和他眼中的成才之道。


刘道玉,男,1933年11月24日出生,湖北枣阳蔡阳镇刘坡村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教育的真功夫是读懂“人”」

上书房:您将新书命名为《论爱的教育》,在您心中爱的教育是怎样的?

刘道玉:爱与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和医生都是属于需要爱心的职业。一名优秀的教师或一名杰出的医生,一定是最富有爱心的人。

爱因斯坦晚年对教育有许多论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在《论教育》一书中提及:“应该反对把个人当作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学校应该永远以人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他对什么是教育也给出了更为精辟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

比如说,看一看那些“超级高考工厂”,它们是极端的应试教育,是“考试机器”的符号。这样的学校其实剥夺了属于学生的各种权利,违背了爱的教育原则。学生们充当“考试机器”,付出的代价是将来在心理、智力、人文素质和身体上都会有创伤。

上书房:当年您在武汉大学任校长时,许多人说您“读懂了学生”。当时您推行的教育理念,是如何考虑的?

刘道玉: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真正“读懂了人”,才能因材施教。每一个生理发育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潜力,这是“读懂人”的核心。

无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学校的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都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看待,他们既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也不是教师铸造器中的原材料,这是育人与造器的本质区别。基于此,我在20世纪80年代主持武汉大学工作时,打破了条条框框,允许学生自由转专业等。

在教育工作中,我还发现普遍存在这种倾向:老师爱成绩优秀的学生,不爱成绩差的;爱循规蹈矩的乖孩子,不爱调皮捣蛋的学生。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学习成绩差的和调皮捣蛋的学生其实更需要爱。当年在武汉大学任校长时,我就大胆地推行博爱教育。从博爱的理念出发,要爱一切生命,要爱不完美的孩子,接受有缺点的学生。从教育的功能来看,对待不完美的问题学生,到底是拉还是推?如果我们给他们以关爱,就会感化他们,使他们获得进步;如果我们拒绝他们,就会把他们推向反面,甚至有可能断送他们的一生。

爱就是种子,不管播撒到任何地方,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要充分发挥爱的教育作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的力量。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最高原则是教,而不是惩罚,动辄“勒令退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保持大学的独特个性」

上书房:在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对待教育问题经常发声。我注意到您曾提及:大学校长不接近学生,就谈不上热爱。为什么会这么说?

刘道玉:现在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可是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见校长,即使是教师、院长或系主任,也难得可以直接向校长汇报工作。大学合并以后,许多大学都分布在几个校区,师生上课都要乘校内交通车往返,不太可能有闲暇与校长约谈。同时,现在许多大学都是数万人之众,也是大学校长们不可能接近学生的原因之一。

大学是启蒙之地,是传授智慧的场所,接近和了解学生是培育人才的前提。因此,一个大学校长无论多么繁忙,接近大学生是其义不容辞的义务。为了克服行政化,校长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参加学生活动,倾听学生们的要求与建议,这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重要工作内容。

与此同时,应当透过改革,调整大学的功能结构。我认为要坚决摒弃大学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极少数大学,应当大大压缩学校的规模。这是大学分工的需要,是创建我国世界顶尖大学的需要。

上书房:在您看来,一所大学保持自己的个性很重要。

刘道玉:大学的个性源于大学的理念,一个不懂教育学和没有自己独特办学理念的校长,是不可能办出有个性的大学的。

在中世纪,大学就是教授和学生的联合体,教师就是一切,而校舍则无关紧要。在科学发展史上,由大学生甚至是无学历的人,做出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事例并不鲜见。因此,创新型的大学,必须坚持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因材施教,在研究中增长智慧与才干。

大学教育是要与时俱进的。一所好的大学,也应该在弹性学制、滚动专业、动态评估、以研带学、因材施教等方面尝试推出改革措施。美国哈佛大学等常春藤大学联合发表声明,宣布从2021年起取消SAT等标准考试,实行个性化的新考试形式,重点是考察五点,即关心他人、公益、感恩、责任心和品格。这说明,当前大学改革是势在必行,改革的中心是让杰出的人才更加茁壮成长。

上书房:您认为未来的大学模式会发生变化吗?

刘道玉:21世纪是一个以创造性为特征的世纪,一切都处于急剧的变化中。大学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开放。

我认为未来大学的第一个趋势是仓储式教育。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顾客就是学生,没有考试,没有录取分数线,学生就像顾客一样,进入教育超级市场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完全由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所决定。

第二个趋势,我们会重新认识和定位马丁•特罗的“教育三阶段论”,即高等教育发展经过精英、大众和普及这三个过程。我认为,这三个阶段同时存在,彼此不能代替。即使高等教育普及化了,也仍然需要精英型的小而精的大学,绝非所有大学都应追求万人的规模,精英与普及是两类不同大学的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网络大学,这是现在非常流行且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教育模式。早在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瑟巴蒂安•斯隆宣布辞职,他将人工智能课改在网上授课,结果选修这门课的学生达16万人,其中248人获得优异成绩。他还创办了网络大学,网上授课一律免费,为考试合格者颁发计算机学位证书。这些尝试都打破了传统大学的模式,或将改变未来教育的架构,使大学教育国际化成为现实。

「要培育孩子的志趣与习惯」

上书房: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也是人成长的摇篮。中国是十分重视家庭的民族,在当前“双减”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定位会有所变化吗?

刘道玉:教育上的悖论确实不少。拿家庭教育来说,其中一个突出矛盾是,社会提出减轻学生负担,家长却要求给学生补课。家长们有没有思考,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出现问题了吗?孩子考高分和名校情结是否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

我认为,我们应当把孩子当作社会的人;去掉“父道尊严”,多一些民主平等;放弃对孩子的支配欲望,多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少一些溺爱,让孩子多一些生活的锻炼;少一些包办,放手培育孩子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少一些担心,培育孩子的冒险精神;淡化高分或状元情结……

上书房:您认为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明智的?

刘道玉:我始终认为,教育的真谛不是用知识填满孩子的脑袋,而在于启蒙和解放,帮助孩子发现个性、启迪智慧和享受快乐。家庭教育并不是要全部代替任课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与孩子沟通感情,发现和培育他们的志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培育自学的习惯。

怎样界定家庭教育的成功?一个孩子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到智慧增加和身心成长的童年乐趣;进入成年以后,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业,学有所长,找到合乎自己理想的工作,并执着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倾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既是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也获得个人的幸福与快乐。这是绝大多数人能够实现的成功人生,也是我们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

上书房:您认为青年人最需要培育的兴趣是什么?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刘道玉:我认为,爱书、爱读书和学会自学,对于青年人成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更加重要,这是区别一个杰出人才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

孔子在《论语》中也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学是前提,而思考则是结果。我现在每日清晨5时,都会在卧床上静静思索,我的许多书名、文章题目、核心观点或创意都是在这个时候思考形成的。我自己的体会是,思考需要形成习惯,得益于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概括能力。

在我看来,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是诚信,学会爱人、学会宽容、学会感恩。这也是他们今后立足社会的根本。

上书房:如果给成长开出一份书单,你会推荐哪些书?

刘道玉:我是理科出身,有着先天不足的缺陷,但后来如饥似渴地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我读书的经历,愿意向当今的青年们推荐以下的书:柏拉图著《理想国》(有各种版本);安东尼•罗宾著《唤醒你心中的巨人》,王平翻译,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亚科卡传》,华夏出版社出版;《特蕾莎修女传》,陈大道翻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还有两本我自己的著作——《大学的名片》和《其命维新》。当然,好书何止万万千,我只是“管中窥豹”而已,愿与广大青年朋友互勉。



《论爱的教育》
刘道玉 著
上海三联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