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味美景也美,吃好还想玩!黄山山泉流水鱼,盱眙龙虾共生稻,本帮螃蟹喂萝卜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21-09-23 20:16
摘要:海内外同行对本土“鱼虾蟹”明星产品“垂涎”同时,也对这些绿色养殖水产的生态家园十分“艳羡”。

9月23日,恰逢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的中国,今天在浦东临港上海海洋大学,首次迎来十年一度的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或多或少没有想到的是,海内外同行对本土“鱼虾蟹”明星产品“垂涎”同时,也对这些绿色养殖水产的生态家园十分“艳羡”。

绿水青山,鱼虾肥美,金山银山……仅在沪苏浙皖所在的长三角,从黄山间山泉流水养鱼,到本帮螃蟹喂螺和萝卜,再到盱眙小龙虾虾稻共生,可谓味美景也美,吃了还想玩。



【小龙虾本质就爱干净水质】


小龙虾,中国特色美食。“小龙虾不怕脏?只不过它们生命力顽强。”江苏省盱眙县政协副主席高为淼,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解释说,“其实小龙虾本质上就是爱干净的,水质差的话并不怎么长。”

总人口80万、约2500平方公里的盱眙,是江苏人均国土面积最多的县,素有“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称。截至目前,盱眙龙虾品牌价值已达215.51亿元,连续6年位居全国水产类品牌价值榜第一名。

这个小龙虾之乡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生态好、环境优,正是最适宜龙虾养殖的区域。县内水域不仅有淮河、洪泽湖,以及126座中小水库,还有几十万亩的滩涂湿地。高为淼介绍,这里水体净洁、底质松软、水草适量,才造就了盱眙龙虾的“三白两多”——腹白、腮白、肉白、黄多、肉多。

值得注意的是,盱眙还有3/5是低山丘陵,当地百姓一直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盱眙人就地取材13味“调料”,创新烹制出“十三香龙虾”,还先后推出了泡菜、蒜泥、红茶等几十种的龙虾周边美食。

通过与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级专家产学合作,当地积极推广龙虾与水稻共生,目前“虾稻共生”达66.5万亩,平均亩产生态龙虾150公斤、优质水稻400公斤左右,较常规“一麦一稻”,每亩增收2000多元。其中,“盱眙龙虾香米”还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高为淼表示,盱眙正在二次创业,未来将围绕“建立全国最大龙虾种养资源保护区,全国最有成果的龙虾种苗离体繁育技术科研基地,全国最大的龙虾、龙虾香米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目标,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闸蟹挑胡萝卜玉米天然吃食】


秋分时节,头顶艳阳。就在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主场之外,上海浦东一片百多亩的蟹塘里,生活着代号“江海21”的本帮大闸蟹。去年,这片池塘产值600多万元,今年“多子多福”丰产指日可待。

这种蟹出身名贵,是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团队选育出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作为一只“大长腿”的成年蟹,双腿打开长达47厘米。刚刚脱了第5次壳的公蟹已经超过0.3千克,也就是六两;就连母蟹也已经接近0.3千克。再经过一个月多的育肥,最高规格的单只身价就可能超过500元。

说起祖辈,其奠基群体来自长江干流(南京江段)和国家级原种场,都是天然群体亲本。从基础研究开始,又历经十多年努力,来自海大水产动物种质研究室等的科学家才终于选育出“江海21”。关于取名,王成辉说:“‘江’代表它的种源地长江,‘海’代表上海,‘21’寓意21世纪。”

由于颜值高、生长快,该品种已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浙江、新疆、云南、四川、贵州、宁夏、重庆、上海等近20个地区推广,全国大概有30到40万亩蟹塘,其中上海60%左右用的都是这个家族。

它们的家就是一个纯天然大氧吧,因为塘底种植的伊乐藻已经成为“水中森林”“水底草原”,每一片塘都按照面积根据情况装了增氧系统,天天定时开放。特别是每日还有定量美食——螺的供应。教授说,“生养在这样的环境,哪里有螯脏洗不干净的道理,连胳肢窝都是干净的。”育肥季节到了,螃蟹们最有口福的时间也到了。养蟹人开始投喂“小灶菜”,挑胡萝卜、玉米等特殊的天然吃食,“人吃什么它吃什么,你说能不绿色安全吗?”



【泉水鱼稻田鱼报农业文化遗产】


子非鱼,也知鱼之乐。就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脚下,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列入了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授予“中国山泉流水养鱼第一县”称号。安徽省休宁县县长唐进在沪透露,去年泉水鱼产量达2000余吨,产值达1.5亿元。从“泉水鱼+旅游”到“泉水鱼+扶贫”,截至2020年底,当地泉水鱼产业辐射带动900余户的1900余人稳定脱贫,年吸引游客量近百万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传统流水鱼池面积一般为5到15平方米,建在水源充足地方,用明渠、暗渠或毛竹筒引水,池壁以毛石、卵石或凿制平整的条石垒砌而成,厚达0.6到1.2米,高1到3米。这些山泉鱼池的造型因地形和养鱼户审美而定,以方形为主,少量为圆形、葫芦形等,分布在房前屋后、村旁地头、院内屋中。

通过无污染的野生饲草等,促成养成草鱼,体色乌黑、肉质清新、风味独特,成为不可多得的绿色有机食品。其背后,当地与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攻关,取得新型高密度养鱼方法等发明专利5项、光唇鱼苗种繁育技术等水产品养殖技术8项。据悉,与上海海洋大学共同组建的泉水鱼产业技术创新国家级团队,已谋划启动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

无独有偶,位于浙江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先民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梯田地貌特点,既种稻又养鱼已有1300多年历史,形成有机生态循环,不使用化肥农药也能保持稳定高效生产。

县里与上海海洋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几年来,又建设了26个田鱼种质资源保护点,进一步提升了青田田鱼品种纯净性和品牌影响力,获评“中国田鱼之乡”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本文图片来源:相关受访单位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