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走,到苏州河去!华政校园滨河步道即将开放,独家揭秘一支“神奇的施工队”
分享至:
 (47)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1-09-21 06:52
摘要:风雨兼程中,打磨这件“艺术品”。

编者按

眼下,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除今年6月已经开放的“思孟园”和“格致园”两个点位外,今年9月底前,校园内位于苏州河畔的“倚竹院”“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等8处点位也将一同亮相,构成苏河岸线独一无二的“一带十点”,国庆期间正式向市民开放。

“一江一河”沿岸,是上海城市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今年7月起,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蹲点采访苏州河长宁段华政校园景观提升工程,见证了苏州河畔现存最大历史建筑群一处处“宝藏景观”揭开面纱的过程,也将持续记录这一“苏河明珠”全新的空间演绎与历史传承。

桃李园



摸着和工友们历经台风“灿都”,风雨兼程完成的作品,今年50岁的老秦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一条总长30米的弧形木质长凳,也是苏州河长宁段华政校园滨河步道中,位于U型弯中心位的一处最主要的新建景观。眼下,无论从步道漫步而来,还是从空中俯瞰,这条波浪一般的长凳,已成为U型弯上一处当仁不让的新亮点。 

同样看到自己的作品展露笑颜的还有51岁的阿柴。苏河华政段景观步道铺设的总计8万块弹格石,都是他和工友们一块一块徒手拼贴而成,每一块都严丝合缝。 

老秦与他参与制作的长凳

9月23日,苏州河长宁段华政校园滨河步道“一带十景”即将全线开放。900余米长的岸线上,将逐一展现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等十个景观节点。 

过去4个多月中,现场数千名建设者历经梅雨、高温以及“烟花”“灿都”两个重量级台风,始终坚持用打造艺术品的标准打磨苏河景观提升,使之与华政校园古老的历史建筑群相得益彰。一处尺度宜人、功能多元、彰显文脉、生态宜居的世界级滨水区,即将在苏州河畔向世人展露新颜。 

U型弯


一鼓作气应战   

9月13日15时,一辆体积庞大的施工车,停靠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图书馆一侧。这里是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的一处主要入口,紧邻“一带十点”中的10号点书香园,也是华政师生常去的校内咖啡馆所在地。 

施工车之所以被迫停靠在此,只因苏河华政段的滨河步道沿岸均有历史建筑、构筑物或古树遮挡,大型机械无法进入。而此时,负责整个苏河华政景观提升工程的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负责人陈慧就站在施工车旁,紧张地与对接气象部门的同事进行电话沟通。 

时间再拨回前一晚。9月12日晚,6棵巨大的银杏树被运送到华政长宁校区,但不一会儿又运出了校园。原来,根据当时的气象预报,第二天台风“灿都”可能对上海造成较明显影响,前一晚移栽大树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 

台风即将来临前的古银杏,摄于2021年9月13日

雨后初霁,恢复静谧的银杏院

更难的是搬运。运输车无法驶入步道范围,意味着只能将大树运至校园后,现场采用小型吊装设备和人工托运的方式将树转移到栽种点。于是施工方当即决定,6棵大树连夜运回外环附近的基地,待台风过境后再第一时间栽种。 

9月13日下午的这一刻,虽然防汛防台预警还未解除,但陈慧已经提前开始同气象、防汛等部门沟通,确定大树最早能重新移栽的时间。 

每一个环节的沟通都严丝合缝,不留“模糊地带”,是记者蹲点苏河华政景观提升现场指挥部2个多月来最深刻的印象。 

现场施工负责人陈阳东来自“木雕之乡”浙江东阳,在上海从事工程建设已有20多年。在他看来,工期紧凑、质量要求高、纯手工操作,都还不是华政滨河步道最艰难的挑战。 

“最难的一刻,是每次台风来临前,都要迅速做好成品的保护和工人调度,确保台风来了现场已经断水断电、拆除雨棚,所有工人都安全身处休息点,台风走后所有人能第一时间复工复产。” 

台风即将到来前的法剧场,摄于2021年9月13日

建成后的法剧场

就在“灿都”生成前一个半月,上海刚刚经历台风“烟花”的“正面夹击”。但当时,“一带十点”未开放的8个点位尚在建设,还没有大量景观构筑物完成。9月中旬台风“灿都”过境时,现场则有超过90%的步道景观、花卉绿植、城市家具和设施设备整装待发。台风的光顾,被形容为像是“刚洗好车就遇到大雨”。 

既要保证安全、保护现场,进行到一半的工程进度也不能因台风“断档”。 

陈阳东说,现场最精贵的无疑是华政校园的老建筑,紧随其后的就是按照历史建筑修缮标准打磨的水磨石防汛墙。“打磨的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水泥砌上去,时间久了太硬就磨不动,时间短了太软会变形,摸上去就凹凸不平……下雨天就更难,几乎无法施工。” 

然而,步道要严格按照“天、墙、地”的建筑工程顺序,待最上方的水磨石平台完成,才能启动水洗石防汛墙的施工,最后才是地面露骨料和弹格石的铺设。难怪有施工人员向记者感叹,“高温天和台风天一定要选,就选高温,虽然天气热对人不友好,但是对施工却很友好。” 

倚竹院

思孟园

华政滨河步道夜景


一些爱“自找麻烦”的人 

今年6月“一带十点”中的思孟园、格致园开放后,其余8个点位的施工顺序分别从河东、河西两侧向U型弯“C位”的桃李园围拢。 

“灿都”逼近时,老秦和同事们日夜奋战的地方就是桃李园。他和近80位同事要根据设计图纸,将1000多片塔利木,拼接成直线距离20多米、弧形总长超过30米的长凳,与一旁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小白楼”形成呼应。 

桃李园U型弯

“每一片木头的打磨角度都不一样,1000多片里几乎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片。”老秦告诉记者。 

来自建筑之乡江苏启东的老秦,参与了苏河华政段景观提升中几乎所有新建木结构的施工。从师生咖啡厅的户外吧台、法剧场的观景栈台到沿河木质围栏,都由他带领工友们手工打磨,团队中最年长的工匠从业已近40年。 

既然时间紧、任务重,为何不采用更方便拼贴的横条设计来制作这张椅子? 

当老秦一边弯腰,一边用手轻抚木条,仔细检查座椅的弧度、造型和木材状态时,答案已经不言而喻:灵动的流线造型、前卫而不失庄重的设计,使这处“人造景”与苏州河的水面波纹形成呼应。设计师、建设者们这份看似“自找麻烦”的执着,在这里有了最佳诠释。 

台风前

台风后

台风前

桃李园,老秦参与制作的长凳,两组台风前与台风后的对比。  均 舒抒 摄

项目现场还有一位人人皆知的师傅阿柴。今年51岁的柴世敏来自浙江衢州,今年6月思孟园和格致园开放时,惊艳众人的扇形弹格路就是他带领团队拼接完成。 

在“灿都”到来的前几日,柴世敏趁台风前的窗口期,完成了一项让资深工程人员都觉得了不起的操作——将法剧场4块单个重量达到2吨的圆弧形大理石坐凳,精准无误地装配在了点位上,全程仅靠人力完成。 

让不善言辞的柴世敏能瞬间打开话匣子的,还属弹格路的铺设。今年6月以来,总计有2000余人次参与了现场8万块扇形弹格石的拼贴,其中能像他那样熟练完成大理石异形切割的工匠有40多名。要知道,每一块看似小巧玲珑的弹格石,其实都是由10厘米见方的大理石切割而成,成年人想单手举起一块“原石”并不容易。 

柴世敏与自己铺设的弹格路

记者采访时,柴世敏总会习惯性地蹲到地上,随时随地检查脚下弹格路的拼贴缝。他告诉记者,遇到不规则的缝隙,只能量尺寸后现场切割大理石。此前开放的思孟园、格致园里,就出现了1平方米弹格路中,有8种不同尺寸砖块的情况。 

既然切割起来不容易,那么不到1厘米宽的拼贴缝,“偷个懒”用水泥直接补上不行吗?“虽然人们一般不会注意,但是这样的缝隙多了,整个步道就会不美观,既然做了,我们就不留遗憾。” 

来沪打拼20余年,柴世敏参与的每一项工程,儿子都会趁寒暑假来上海看他完成的项目。今年,小柴终于大学毕业了,柴世敏说一定要带儿子来苏州河。“完工后看到效果,真的很有成就感。” 

今年6月,开放后的格致园,弹格路惊艳众人


一支全新的队伍   

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命名的獬豸园,是苏河华政“一带十点”中最为精巧的中式园林。 

从最初的地形梳理指导,到施工期间的獬豸雏形打造、旱溪定型调整、五针松定位、町步置石设定、绿化沟边,到最终完成獬豸园的景中景设计,负责现场设计方案落地的第一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郎爽,过去4个多月中几乎每天都泡在华政校园内。 

獬豸园及其“景中景”

相较设计师要兼顾美感与可行性的平衡,现场的施工监理、来自上海城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袁佳凌第一次得知獬豸园的设计方案时,默默为自己捏了把汗。“如果对中式园林一点都不了解,看都看不懂,怎么完成好监理工作?” 

于是,今年49岁的袁佳凌开始上网查找资料,向郎爽等设计师们请教,甚至还翻出了以前到苏州旅游时,参观拙政园、狮子林等中式名园的照片,了解中式园林的特点。 

1997年进入建设行业,老袁参与了卢浦大桥等一系列上海市重大工程的建设工作,苏州河长宁段11.2公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但华政段的滨河步道在他看来,“实在太不一样了”。“不能只从工程层面来理解,而是要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看待。” 

而今,华政校园内的20余幢历史建筑,袁佳凌已经走过了无数遍。不仅熟知每栋建筑的方位,还对它们的建造年代、主要历史背景都如数家珍。甚至每幢建筑的铭牌在哪个位置,他都能说出个大概。 

比袁佳凌小几岁的朱国会,是苏河华政景观提升项目的副经理。但在现场,他更像一个“万能人”,“啥都得管,啥都要问。”同样来自浙江东阳,在上海从事了20多年的工程建设,朱国会说,苏河华政段是他接触过最复杂、最具挑战的项目。 

但记者很快发现,相较今年6月思孟园、格致园完工时,朱国会还只是一位深度参与的建设者,到了7月、8月的每周工程例会上,即便是面对市、区各部门的专家、负责人,朱国会仍秉承着实事求是的专业精神,面对问题和质疑都不卑不亢。

苏河华政“一带十点”景观提升现场指挥部,墙上有一排大字: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   舒抒 摄

今年8月,指挥部一次现场会上,在讨论到百年古银杏树周边的步道应该使用什么材料时,古树专家对施工方首选的露骨料提出了两点担忧:其一,露骨料的粘合剂、水泥浆可能渗透进土壤;其二,混凝土或者胶状物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添加酸性清洗剂冲刷,会二次污染古树保护区,使土壤酸碱性发生变化。 

朱国会一边用笔记下了要点问题,一边回应道:“第一点的确说到了要害,但我们在冲洗露骨料时,可以通过铺设遮盖物等办法,避免增强剂、水泥、胶状物被冲刷到保护区。关于第二点大家可以放心,冲洗用的都是自来水,冲刷量也不会特别大。” 

苏河华政“一带十点”示意图

与朱国会搭档的项目经理黄键涛出生于1990年,是整个景观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中,最年轻的“90后”。此前一直参与土建项目,从未负责过滨河景观提升的他,用了一个看似“最笨”的办法,让自己迅速从“小白”变成了能挑大梁的“经理小黄”。 

“就是每天泡在项目现场,跟工人交流,也跟区建管委、代建方、监理方、设计团队和华政的负责老师们交流。”最让这位年轻人感慨的,是整个项目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专业精神。“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建设者,也知道自己参与的这次工程不同以往,尽心完成后,自己的专业技艺也会有质的提升。” 

一场持续近5个月的景观提升工程,也为上海培育出了新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精神面貌良好、对历史建筑怀有深厚感情的建设队伍。 

对于即将于9月23日进行的华政段全线开放,建设者们期待,大家在休闲、赏景之时,共同维护好这片苏州河畔独特的公共开放空间,让历史文脉、滨水岸线与城市文明之美相得益彰。

法剧场一侧的木质栈道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资料图
视频摄制:舒抒
本文图片:舒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