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急于“触网”的菜市场:300多上海摊贩吐槽入驻某线上平台三个月零交易
分享至:
 (2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车佳楠 邵雪晴 2021-09-17 16:31
摘要:互联网卖菜恐怕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6月4日早上9时,距离上海市中心30多公里外的宝山区罗店镇四方批发市场来了十几个年轻人。他们身着便服,手上拿着一叠粉红色的签约单,直奔各个档口,开始挨个推销一款名叫“集时鲜”的App。据称,这款App能为入驻商家提供线上订单、线下配送服务。在不断的推销之下,批发市场里的7位商户被说动,还交了一笔预存款。可直至9月初,这些商家没有接到任何订单,当初的销售员也失去联系。后台的预存款成了一个无法提取的数字,想要拿回困难重重。


△四方批发市场位于宝山区罗店镇。


300多家商户3个月零交易

禽肉档口的卓强在四方批发市场干了7年,他与父母经营着两块档口台面,年租金6万多。每天凌晨3时,档口准时开门,迎来上游安徽养殖场的新鲜整鸡整鸭。随后他们要对禽肉进行分切和清洗。早上5时,陆续来顾客了,不少是周围小饭馆负责采购的小工或老板,他们采购量大,往往一边骑着电瓶车一边挑拣。再晚些来的是拉着小拖车,居住在周边的市民。“这边虽然地方远一点,但胜在价格便宜,肉也新鲜”,一位阿姨说道。

6年前,卓强就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收款二维码。由于有上游合作商的独家供货渠道,他的禽肉品质和价格都还算有竞争力。然而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市场的采购人气逐渐下滑,生意不复以往,他感到了危机。“网上又是叮咚买菜、又是盒马鲜生的,我们这个批发市场啥动静都没有。”

6月4日那天,一位洪姓推销员在他的档口前逗留,卖力推销一款名叫“集时鲜”的App。卓强记得,这名推销员称,平台有专门的配送车辆、营销团队,可对接不少饭店资源。以“旗舰版”服务产品为例,入驻的商家需要在App账户里预存5999元,每配送一次就扣除2元“运营管理费用”,配送费由买家承担。如果效果不好,三个月后可以无理由退款。


△四方批发市场的肉类档口区。

“可以无理由退还,我想充就充吧。”也做禽肉生意的赵燕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30年,这不是她第一次“触网”。去年,她经人推荐使用了一款“菜信”的收款App进行收款,平台会以返利的形式奖赏商户。但使用一年后,赵燕发现App调低了返利力度,她感到鸡肋之后便弃用了。如今,她打开“集时鲜”的小程序,店铺内上架了禽肉产品,可后台订单信息空空如也,只有5999元的充值金额。平台显示配送方为“达达专送”,有一只三黄鸡的销量显示数目为1件。赵燕说,这是测试单,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交易。

记者浏览集时鲜App内的上海区域商家,粗略统计,入驻商家约有300多家,大多数的销售数量显示为0或1。看到这样的市场反馈,一些入驻商户便“坐不住”想要退款,细问得知刚入驻3个月申请退款,平台会扣除预存款的80%作为违约金。这让商户大吃一惊,什么服务都没得到,退出时竟然要被收费,感到平台“不厚道”。


△商家入驻后无订单。

一张不平等的协议

这些入驻商家纷纷拿出了《集时鲜商家入驻合作协议》。记者仔细查阅条款,发现平台对商家制定了种种要求。

如入驻协议分为2年期和5年期两种套餐,“合作期限未届满前非因不可抗力甲方不得申请退还全部或部分预存费用”。若“甲方在合作期限届满前无理由申请退还预存费,将导致对本合同的根本违约,须承担合同总金额30%-80%的违约金。”


△集时鲜提供的商家入驻协议合同。

集时鲜App由河南南河龙桥网络科技公司开发运营,公司法务姚女士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时解释,他们主打上海远郊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入驻的商户门槛较低,上述条款的目的在于“想筛选出愿意同平台共同成长的商家”。

条款的确允许商家“无理由退款”,但要求“商家截至申请退款日,入驻3个月以上,成交订单少于100单,包括自提和外卖订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退款规则制定了纸质协议中未提及的要求,如平台对退款比例的限制:入驻时间小于3个月,不能申请退款;小于1年,只能退20%;小于3年,退30%;小于5年,只能退40%。对此,法务姚女士解释,尽管法务团队已多次要求,但上层领导还是决定不将这些细则写入纸质协议内。

而在“合作约定”内容中,协议规定了对甲方的要求:甲方应保证每月成交单20单以上,否则乙方有权将甲方店铺下线。但对乙方的要求中,协议上规定,乙方负责为甲方在消费群体中做相关宣传介绍并进行相关推广。合同仅限于乙方的平台技术支持,不包含任何形式的对甲方经营成果的承诺。


△申请退款流程在手机上进行,但显示的退款要求比纸质协议内容更为详细。

法务姚女士强调,这些没有订单的商户,一方面是“不配合平台”,另一方面心态着急。她认为,商户也要自己主动经营,不能光等着平台发订单。当记者问及平台的推广措施时,她表示,在上海区域,他们没有做任何线下的推广活动,只是在线上做了微信广告和补贴发放。中秋、国庆期间,市场部门会再做一些营销手段。

曾在集时鲜App做招商的小马告诉记者,他在平台做了3个月。入职时,主管为他们做培训提到目标人群是“30-40岁”“对生鲜市场不是很了解,但愿意尝试”。合同中的诸多不平等之处,在小马看来都是商家愿意接受与否的问题,他仅仅负责签下合同。

数字化菜市场的效果有待观察

传统农贸批发市场到底能否数字化?四方批发市场办公室的陶姓负责人持极为保守的态度。“实话讲,商户的文化素质不高,有的名字都写不来,只会按手印。属地派出所隔三差五来提醒反诈套路,但这些年整个市场被骗的金额还是达到了数百万元。这种让你交钱的事情还是不要碰为好!”

豆腐档口的余春说,这些年罗店镇城市更新加快,许多工厂陆续拆除或搬离,这意味着大量员工、食堂和街边饭馆的消失。她本想借助互联网给生意带来起色,解决豆腐生意在配送上的难题,“一些饭店要求送食材的时间很早、很集中,我们人手不够,来不及送。”她也充值了预付款,如今心里更多的是失落。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遍布各个领域,卖菜也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的“红海”。但对于有“触网”需求的菜贩们来说,一方面固然要擦亮眼睛,选择靠谱的平台,远离合同中明显埋下陷阱动机不纯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要明白互联网卖菜恐怕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四方批发市场内一豆腐档口。

距离四方批发市场2公里外的祁北农贸菜市场,不少商户已入驻了多个知名外卖平台。贩售豆芽及海产品的肖阿姨表示,平台销售人员主动联系她,称入驻不需要预付款项,也没有签订纸质协议,平台也不会承诺销量的效果。问及销量,她连连摇头。虽说市场坐落于相对密集的社区,但每一单算下来,扣除平台10%-20%的抽成、配送费用,几乎“卖一单,亏一单”。她在平台内添加了2000多个品类,但还没搞懂销售策略,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商户、菜场差异化定位。“我要看管摊位,这么多商品,不可能总在手机上划来划去做对比吧?”肖阿姨认为,只有花精力专门做线上的运营,才可能发挥平台优势。

“一天也就四五单,天气恶劣的时候稍微多一点。”祁北农贸菜市场蔬菜摊位的一位商户入驻外卖平台近一年,她总结道:订单销量的多寡完全依赖平台的补贴力度。徐汇区康五菜市场的商户对此有类似的感受。这里所有商户都入驻“集市联”平台,平台又对接两家互联网外卖平台负责配送。9月15日,记者实地走访多位商户,得到的反馈普遍是网上生意不理想,“最近基本一单都没有”。一位卖猪肉的商户回忆,平台一搞促销活动,单子多到忙不过来,促销活动一结束,就冷冷清清。另一位卖菜的商户附和道,自己曾做过这家菜场的配菜员,最多一天能接到98单。但不久,平台感到不赚钱就撤离了。

传统菜市场深深扎根城郊社区,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和经营模式。其数字化转型应当怎样去选择平台,在平台上应该如何经营,互联网又能给予多大的市场空间,需要更冷静地去观察和考量。

栏目主编:毛锦伟
视频采制:车佳楠 邵雪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