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哈尔滨路上很多店都关了,这家“高冷”的书店为什么能够存活至今?
分享至:
 (2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程祎 2021-08-31 16:38
摘要:城市里的人们特别需要精神交流空间。

在虹口港和沙泾港两条水系环绕形成的一个半岛上,与石库门典型兰葳里隔街相望,看着路上人来人往,经营一家小而美的书店……如果没有疫情,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

而对半层书店合伙人赵琦来说,这是梦想,也是现实。去年,哈尔滨路上很多店铺都没能抗住疫情冲击,“半层”一度也面临关门,所幸后来通过自救,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一家书店怎样自救?它还能走得更远吗?记者叩开这家小书店的门,试图寻找一些回答。

交换,不止以物易物

周五夜里,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却无法阻挡人们奔赴约会的脚步。在虹口区哈尔滨路129号的半层书店里,人与书的约会也没有因此作罢。当记者循着导航,抬头看见招牌上“半层书店”四个字时,还来不及端详书店外景,就被雨水推搡进了散发着温暖气息的店里。

“这里!”赵琦招呼记者坐下,她也是今晚换书活动的参与者。随着报名参与活动的书友悉数到齐,这场主题为“以浪漫之名探寻理想之真”的换书会正式开始了。

换书并不稀罕,还能有什么新鲜玩法?

看出参与者们的疑惑,主持人介绍了一遍活动规则:除了1位观察员,另外5位换书人需要轮流介绍自己带来的书,然后展开讨论;接着,观察员和其他换书人为感兴趣的书投票,根据得票高低顺序,换书人依次选书进行交换,也就是说,换书人的书和演说质量越高,越能换到心仪的书。

“最后的结果是,每位换书人都可以带走一本别人的书,实现以物易物。”

就像一场小型拍卖会一样,大家都为推销自己的书做好了充分准备,以此获得更多换书“筹码”。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自传《椰壳碗外的人生》,到法国插画家让-雅克·桑贝的《童年》,从艺术史家巫鸿的《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到《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再到弗洛姆著名的《爱的艺术》,一本本书在所有者的讲述中变得鲜活起来。

▲换书人轮流介绍自己带来的书

围绕这些书产生的交流和表达,把一群陌生人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中有高校学生和老师,也有书店店员与合伙人,有些人相识已久,有些人则是初次见面。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宇飞第一次来参加换书会,就以三票的优势如愿换到了绘本《童年》。

不过,比起最终流转到手头的书,参与者们更关注的是整个对话过程。当聊到让-雅克·桑贝的悲惨童年时,大家把话题引申到现实世界在艺术创作中的投射;从古代东西方对于“废墟”的不同理解,又转移到了当代废墟爱好者的文化心理。在书店暖黄灯光的映照下,观点在这里发生碰撞,思想在此刻流动不息。

两个多小时的换书会结束后,宇飞告诉记者,自己想常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正如一位参与者所想象的,这是来自数个王国的旅者偶然间的一次相遇,“他们行囊空空,脚步轻盈,手握着独属于自己国度的铭牌,闪闪发光”。每个人知识结构、生活阅历、阅读偏好不尽相同,通过这样一场独特的相会,他们交换的不只是书本身,还有那些闪光的思想。

自救

每周一期的换书活动,已经进行到了第35期。不过,相对半层书店6年的生命史来说,从去年开始举办的换书会尚属新鲜事物,也是自救手段之一。

“我们本来是一家非常‘高冷’的书店。”赵琦以前认为,“把书放在书架上,就是在跟读者交流了。或者说,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我选了很多好书,等你过来挑选。”

这是一种知识分子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作为一家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和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合开的店,“半层”在沪上文化圈已有颇高知名度。顾客多为大学教师、学生、作家、编辑等,他们认同这家店的选书能力,总能在这里邂逅一本本好书。

▲书店空间设计错落有致,是“半层”另一位合伙人、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韩晶的手笔

疫情暴发以前,书店不时也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讲座、展览、产品演示会、签名售书会等等,为读者创造了线下相聚的机会。但是这些活动没有连续性,“总的来说,当时我们和读者的粘性不太强”。

直到去年1月下旬,“半层”开始闭门停业,3个多月后才得以重新开业。在这段交流变得非常困难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第一次意识到交流是多么可贵。

赵琦也在此时动了与读者建立更深层次纽带的念头,因为“他们都是很有趣的读书人,和他们拉近距离,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他们,还能增添很多乐趣”。而且,增进交流意味着给书店带来更多人气——这是经营所需。

她和团队设计出了换书会的活动机制。原以为这项自带门槛的活动未必能够吸引很多人,129元一次的参与费用也不便宜,没想到一推出就收到了热烈反响。过去的34场活动,只有一两场因为人没凑齐而取消,其余几乎都有书友参加,而且每场都会冒出新的面孔。

赵琦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户外换书会。在某个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半层”组织书友们前往复兴岛公园踏春,一群人坐在草坪上聊天说笑,话题都是关于书籍,以书会友,其乐无穷。

后来,其中一位书友在换书会微信群里发来了一段视频。他说,“此刻,在复兴岛的道路上”,语气充满怀念。

营造精神交流空间

除了换书会,会员制度也是“半层”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新举措。

经过一番考量,半层团队把读享卡价格定为229元一年。购卡之后可以享受图书、文具、活动8折优惠,还能免费参加一次换书会或者其他活动。这对于习惯在“半层”买书的人来说依然是划算的,因为这里的书大多为进口图书,定价较高。

赵琦告诉记者,现在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三四百人,而且大部分都在外地——这是她在寄书时的发现,有的地址甚至远至新疆、云南。“除了西藏,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读者。我也奇怪,他们都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呢?”

小众书店的口碑大多源自口口相传,也有可能是一次不经意的遇见。“半层”所在的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原为上海辛克试验机厂,与附近的1933老场坊等建筑一起见证了城市百年变迁。不远处的北外滩及四川北路商圈热闹繁华,这里却还保持着相对幽静的氛围。时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路过,为半层停下脚步。

何女士就是这样遇上“半层”的。这天下午,她原本只想进来随意逛逛,没想到“这边的书质量这么高”,不一会儿,她就从站着看书换成了坐在地板上的姿势,打算以后多来这里淘书。

创意园区带来的一定人流,以及减免租金等政策,为“半层”的生存提供了助力。而换书会、会员制度等自救之举,则增强了书店与核心读者的联系,并不断地扩大半层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人成为核心读者。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尝试是有益的。即便如此,“半层”的危机并没有结束——受疫情影响,去年销售额近乎“腰斩”,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恢复。

“这段时间有没有想过放弃?”赵琦听后笑了:“何止这段时间?开店这些年里常常有关门的想法。”

但她还是相信,“城市里的人们特别需要精神交流空间”,这是半层书店存在的意义,也是她选择离开金融行业、守着这家店的原因。

一位长期关注“半层”发展的书友认为,这样的小众书店,不卖教辅书或者成功学,选的多为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书籍,价格又不便宜,注定不会门庭若市。但也正因它的独特,才能吸引一部分气味相投的人,成为他们的精神栖息之所。

半层书店未来走向何方?店长王壹半开玩笑地说:“我的野心是让半层成为百年老铺。”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周程祎
图片摄影:周程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