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分析|舍曼即将访华,怎么看?
分享至:
 (2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全 2021-07-22 21:38
摘要:她将成为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访华级别最高的美国官员。

经中美双方确认,美国第一副国务卿温迪·舍曼将在结束日韩蒙三国之行后,于25日至26日访华,之后还将前往阿曼。她将成为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访华级别最高的美国官员,此访也将成为3月中美在安克雷奇举办高层战略对话后又一场重要的双边互动。

行程终于敲定

现年71岁的舍曼是美国第一副国务卿,相当于美国国务院第二号人物。她长期担任外交官,曾于2011年至2015年担任副国务卿,并于2015年出任伊核协议美方谈判代表。作为技术官僚,舍曼风格务实,也有强硬一面。

早在月初,就有消息称舍曼将前往中国天津,商讨中美外长、中美元首会晤的可能性。但在本月15日美国国务院公布的亚洲行程中,却“绕开”了中国。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希望与更高级别的中方官员会晤,将会晤地点安排在北京而非天津。

就在人们认为舍曼不会踏足中国之际,路透社17日援引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的话称,美方仍在就舍曼访华一事与中国沟通。如今,行程终于敲定,这也为关系紧张的中美两国开启一个重要的对话窗口。

对于此访,美国国务院表示:“我们将就美国严重关切的领域以及双方利益一致的领域与中国展开讨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说,希望美中竞争有“护栏”保护,确保“不会溢出更危险的东西,最坏的情况包括冲突。”

中国外交部表示,美方提出希望安排舍曼近期访华。经双方商定,她将于7月25日至26日访问天津。届时,中国外交部主管中美关系的副部长谢锋将与舍曼会谈。之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会见舍曼。外交部说,会晤地点的选择,是基于防疫和天津与北京距离较近两个原因。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舍曼欲访中国,本就是美方主动提出的。中方对美方的接触意愿始终持开放态度。不过,双方在访华细节安排上有分歧,美方不惜动用一些小手段对华施压。从这点能看出,第一,美方自信心不足,一味追求所谓“对等”,望以此证明拜登政府是强势政府,但恰恰忽视了会谈的根本是建立实质性交流,这也是中方安排接洽的初衷。第二,表明中美关系微妙复杂,双方有待增强互信,克服干扰彼此理性沟通的障碍。

怎么谈?谈什么?

谈及中美关系现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指出,眼下中美关系处于矛盾和摩擦较多的时期,主要责任在美。

具体而言,拜登政府采取高压手段,严重干涉中国内政,误读中国战略大方向。美方还妄图构建所谓“民主同盟”,并有意在高科技等领域与中国做更多切割。

另一个严峻的现实在于,自3月中美高层会晤以来,两国只是在气候、经贸领域进行了有限接触,而在事关双边关系稳定的安全、战略等领域,接触仍处于不正常状态。美方也不愿按照中方提议恢复定期高层战略沟通,导致双方经常“隔空喊话”,缺乏实质对话。

陈东晓说,现在美方意识到,如果任由形势发展,对中美关系破坏性将增大。随着双方认知差距扩大,在安全领域可能各行其是,带来潜在风险。再加上美国防疫较特朗普时期有所进展、在亚太盟友面前也重塑了“美国回来”的态势,它觉得目前更有信心再次与中国打交道。以上几点,决定了美国近段时间在恢复对华接触上表现更为积极,希望通过高级官员的线下沟通,处理积累起来的矛盾。

吴心伯认为,舍曼此访是继3月安克雷奇会晤以来,两国外交部门又一次面对面对接,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吴心伯说,安克雷奇会晤以来,中美以博弈为主,关系比较僵冷。美国对华一是施压,二是冷处理。施压就是以所谓“人权”为名,在一系列问题上对华制裁,拉拢盟友拼凑“亚洲版北约”,等等。冷处理就是显示自己不急于同中方接触。对此,中方顶住美方压力,针锋相对地予以斗争,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冷静观察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走向。

而今舍曼准备访华,第一,意味着拜登政府内部对华政策评估可能告一段落,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因此派第一副国务卿来华“探路”——一方面向中方通报政策评估的部分情况,另一方面就下阶段美国对华外交意图同中方交换看法,例如美方是否考虑派国务卿布林肯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更高级官员访华,以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是否安排“习拜会”。

第二,舍曼也会继续就涉疆、涉藏、涉港、南海问题,以及最近炒作的“网络安全问题”向中方施压。但另一方面也会商讨合作领域,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朝核、伊核、缅甸以及阿富汗等问题。中美还可能就改善两国外交机构和人员工作条件等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美国想对中国“摸底”。因为在安克雷奇会晤后,美国对中方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决态度感到意外,没料到中方如此强势。美方想知道中方下一步如何处理中美关系。

从中方角度而言,一来,中方会介绍对美政策,阐述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二来,将就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表明坚定态度,要求美方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三来,会同美方一起聚焦务实合作领域。

陈东晓说,由于舍曼是分管中国事务的副国务卿,中方期待她在恢复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此外,双方也会探索如何在中美博弈中找到平衡点,至少是建立起更加通畅的对话渠道,例如双方都有意开展的军事领域交流。不过,这一切还取决于美方态度。眼下中美分歧不少,对会晤成果期待有限,可能出现各自表述政策立场的情况。

合作不应缺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国表态要与中国展开对话之际,依然没有停止对抗的脚步,在敏感议题上“小动作”不断。即便舍曼本人,在访日期间也没有绕开台湾等议题。

吴心伯认为,首先,美方对华政策需要有实质性调整,如果以战略竞争和对抗为主,对中国一味打压遏制,那么危机不可避免。其次,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中美当然可以建立一些危机管控机制,美方也于近日提议建立紧急热线,但这些主张的前提是,中美须建立基本的互信,否则光靠机制是不奏效的。

陈东晓说,边对抗边对话,恰恰是美方的问题所在。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出发点与奥巴马政府差别很大,认为应该吸取奥巴马时代的教训,在与中国有明显矛盾冲突的领域,要毫不隐瞒地表达立场、发出声音,而在有希望合作的问题上进行对话。

“简单地说,美国想做规矩,建立中美新的互动模式,就是‘不挂钩’——矛盾归矛盾,竞争归竞争,对抗归对抗,对话归对话。”陈东晓说,“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多少有点一厢情愿,因为总会挂钩的。”而且,美方希望在危机管控方面,按照规则行事。然而,在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背景下,战术方面的管控依然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因为如果战略问题没有确定,或者没有确立合理有效的互动模式,战术层面是很难真正管控住风险的。

展望下一阶段的中美关系,吴心伯用三句话概括:斗争是常态;交往不中断;合作不缺席。吴心伯解释,由于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仍然抱有冷战思维,因此斗争会比较激烈和频繁。但交往不会中断,3月的中美高层会晤后,美国感觉落了下风,但仍保持对华交往,美国国务院对此也有明确立场。合作不缺席,就是在可以携手的领域进行合作。这在过去给中美带来巨大利益,今天则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前途命运,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