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人民建议 > 文章详情
上海这个办公室揭牌一年来,为何收到了20000多条建议?
分享至:
 (3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毛锦伟 2021-07-16 06:31
摘要:“城市是人的城市”,在推动城市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政府施政外,更需要人民的参与。

7月12日,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曾接听了一则市民来电。电话中,杨浦区长海路137弄居民投诉小区装修垃圾乱堆乱放,影响了小区环境。汤志平在回应中透露,上海部分小区确实存在空间较紧张情况,接下来上海将新增两种投放模式:一是投放到临时交付点;二是投放到专业回收箱。

往“专业回收箱”中扔建筑垃圾解决脏乱差,新做法值得期待。但你有所不知的是,这一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不是管理部门的创意,而是来自长宁区一名居民区书记提出的《关于推广建筑垃圾可移动、不落地、快清运管理》的“人民建议”。

一则建议,改善一项政府工作,这无疑是“人民城市”建设最鲜活的案例。而自去年7月17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以来,上海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愈发显得生机勃勃,提建议的渠道越来越多,优秀的建议层出不穷,改进的事项涵盖了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上海还全国首创出台了一部地方性法规,来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2470万上海市民提出的一个个“金点子”,正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20000多件建议“送上门”

过去的一年,上海市民们提了哪些好建议?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年来,市民们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20000余件人民建议。这些“送上门”的建议,是人民建议工作中的“基本盘”。相比往年,这一数字略有提升。

分析20000多条建议可知:城乡建设是市民们最主要的关注点,占比43.3%的11509件建议在为申城建设出谋划策。2730件建议则关注教育话题,占比10.3%。交通运输类建议2014件,占比7.6%。一年来,各级征集办共摘报报送重要建议171件,建议质量相比往年稳步提升,报送的建议采纳率达到了98.3%。

大量的优秀建议,来自于市民们的亲身体验。跑步爱好者高茂立喜欢去“露天健身房”黄兴公园跑步,他发现公园普遍没有储物柜,外套水杯等随身物品无处可放。于是,他提出了“在公园增设共享储物柜”的建议。普陀区居民毛亦国在上下班途中,一直因大渡河路上从铜川路到芝川路的800米超长连续护栏造成过街不便而烦恼。他由此提出建议,希望道路护栏设置要科学,兼顾出行安全和便捷。一年来,“大数据杀熟”“道路临时停车位无法短时停车”“废弃家用医疗器械无处回收”等等一系列市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和问题,都成了好建议的素材。

而更多的优秀建议,则汇聚了市民们对于社会和民生焦点问题的主动思考。浦东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薛文关注到,疫情常态化后三甲医院普遍实行了全预约就诊,预约又往往依托公众号,这给老人们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如何给老人预约挂号提供方便,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今年5月,上海市卫健委回应他,正在探索推出医疗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努力实现“一键就医”;而即将全市推广的装修垃圾收集“回收箱模式”,其实最初只是长宁区元丰花园的尝试。居民区书记陈海新告诉记者,“效果相当好,大家都认为可以推广借鉴,于是我写成了建议。”


△市民在设于杨浦滨江的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提建议。

摘报报送的优秀建议中,还不乏专业人士提出的“高大上”建议,比如推出“碳普惠”机制推进碳减排、在北横通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等等。这一个个建议,上到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下到普通百姓的一枝一叶,成了从方方面面改进申城工作的涓涓细流。


征集触角伸到了市民身边

过去的一年,征集办的成立给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气象,在守牢“基本盘”的同时,建议征集的触角已伸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今年7月1日,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一则《建议公告》。公告中称,今年上半年,市交通委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平台、“上海交通”微信公众号和本市各ETC服务网点开展了“上海市ETC服务专项提升”人民建议专题征集活动,共收到有关本市ETC设备安装使用、维修服务、收费争议处置和ETC系统功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42003条。针对市民们提出的建议,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等部门已拿出了3条具体改进措施,提升服务。

这样的“主动征集”在过去一年中共开展了100余次。“20000多条送上门的建议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建议是主动征集来的”,建议征集办工作人员介绍,主动征集、专项征集建议已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决策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过去一年中,“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推出、五个新城的规划建设等重大决策中,都吸纳了来自市民们的“民间智慧”。初中生毛子谦的一条老小区可以和周边产业园区进行公共空间错时共享的建议,也正由此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文本。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把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很好地结合起来。”

全触角的征集离不开全方位的渠道覆盖。过去一年中,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进一步拓展建议征集的渠道,“征集的触角更伸到了老百姓的身边”。自去年9月,全市首个区级建议征集办“闵行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以来,16个区已全部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矩阵入驻“随申办”。同时,全市还在村居、街道片区以及一些重点区域成立了大量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工作站,构成了覆盖全市的征集网络。


△普陀区长风街道白兰片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

提建议更方便了,一批好的建议也进一步被“挖掘”了出来。普陀区长风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今年向普陀区报送了一条借助“互联网+”推进老小区加装电梯的建议,使得这个本局限于长风街道的好做法在全区得到推广。与此同时,街道的多项决策也搭上人民建议的顺风车。工作站基层干部薛吟文说,“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居民想要什么,做成什么样才是居民满意的。”


激发出每个人的“软实力”

今年7月1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这部地方法规,规范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流程,对建议的落实转化的具体方式和机制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全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属全国首创。”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上海的人民建议工作进一步有了保障。

愈发蓬勃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也正在深层次地改变着这座城市的运行机理。今年4月,上海市交通委联系上建议人毛亦国,告知他,他提的关于道路护栏设置的建议已被采纳。市交通委评价“这个建议与上海的精细化管理方向契合”,称“已列入重点工作之一”。市交通委的反馈让毛亦国欣慰,他说,以往遇到这类事情时他可能会选择投诉。这次,他希望这一问题能够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解决,因而才转变思路,变投诉为建议。如今看来,这一步“角色转变”做对了。对于毛亦国这样的建议人来说,他们开始习惯选择提建议来作为表达的渠道,而对于职能部门来说,这样的声音更“悦耳”,更“动听”。

过去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了新的建议人,特别是越来越多90后、00后、网络红人加入进来,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带来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源头活水。口罩贩卖机进入地铁、将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修缮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要用好自媒体人的“流量”来讲好上海故事等一系列建议的背后,都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图为世纪大道站内的口罩贩卖机。口罩贩卖机进地铁也源于一则建议的推动。

“城市是人的城市”,在推动城市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政府施政外,更需要人民的参与。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键认为,“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会从一个侧面来建构城市的软实力”,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建议渠道越畅通,每个人参与城市软实力建设程度就越高。对此,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王剑华表示:“将把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建设成打造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窗口之一,让人人都成为软实力建设的参与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