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访谈 > 文章详情
1951·他在抗美援朝前线的一处山沟古庙采访金日成将军
分享至:
 (2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泉真 2021-06-18 06:17
摘要:100个版里的建党百年·详版18

他在酒宴佯装狂饮智取情报,上报党中央,一举粉碎蒋介石突袭中共机关驻地西柏坡的图谋。他层层突破深入采访,揭开1946年北大女生沈崇真实身份,既非所谓不良女子,也非莫须有的“延安派来的”特工,而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使得美军暴行无可抵赖。他是解放上海首批进入的记者之一,1949年5月25日黎明,“和解放军指战员和衣露宿在潮湿的大马路上,枪炮声还时有所闻”。

1951年,他又成为最早奔赴朝鲜前线采访的地方媒体记者之一。

下面是他发回的首篇报道。

1951年2月10日《解放日报》第1版

鸭绿江边人民的仇恨

本报朝鲜前线特派记者 刘时平

不冻的鸭绿江天然成为中朝两国的国界。它像一条绿色的长带把两个爱好和平的人民民主国家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架在江上的铁桥,更是中朝两国人民沟通文化的桥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曾经过这里,两个月以前,美帝国主义也曾梦想踏着日帝的旧路,由此入侵我国的国境。可是这个阴谋诡计,正如目前在志愿军中流传的一句话:“打美帝就如同打馅饼,一打就碎”。虽然美帝仍在鸭绿江边连续疯狂轰炸两岸的和平城市和居民,但更加引起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切齿痛恨。

鸭绿江边的血海深仇,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洗清。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中朝两国人民在这里一同受过宰割与灾难;美帝侵朝战争爆发以来,中朝两国人民的鲜血,也同时流在这碧绿的水中,永恒难忘的仇恨历历如在目前。当记者在这里停留的时候,昼夜不分都有敌机空袭,使这里的和平居民都不能过安定的生活。

从去年八月廿七日起到十二月底,我国安东市在敌机空袭下,已经放过三百六十次警报,敌机飞临安东市上空六十九次,轰炸扫射已达卅二次,伤亡同胞九十七名。直到记者离开安东市的前夜,警报还是连续不断地放了一次又一次,就在一阵开灯一阵灯火管制的防空情况下,记者坚持完成了这篇报道。

正如安东市各厂矿的工人中普遍流传着的一个行动口号:“鸭绿江的水被炸干,我们的生产也不能停顿”。我们曾经在短促的时间中访问了安东市电业局配电工人苏发成,听他谈起带病抢修江桥的时候,曾坚持六昼六夜。把敌机扔下来的定时炸弹,立刻搬起来丢到空旷的地方去的铁路工人李树有,也立下了大功。像这样英勇顽强的斗争事迹,光在安东市就涌现出来九百多位功臣。

跨过鸭绿江后,3月6日,他与一同赴朝采访的另几位上海记者一起,见到金日成将军,谈话比原定的一小时多出了近一小时,还一起共进了工作餐。

1951年3月27日《解放日报》第1版

金日成将军为上海各报题字

译文:“光荣归于为援助朝鲜人民而出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 金日成”

【朝鲜通讯】

金日成将军会见记

本报朝鲜前线特派记者 刘时平

我们于三月六日下午三时,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文化宣传省副相奇石福同志带领,在朝鲜前线某地一个山沟的古庙中会见了全朝鲜人民敬爱的领袖金日成将军。

这个山沟比起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的地形还要复杂,这里没有城镇、市集和溪流,也没有像延安那样多的天然山洞,山沟的四面群山环抱,苍松碧绿,满山遍野的杜鹃和苹果树,在雪后的初春阳光照射下,树芽茁发,显得有生命有活力。

我们由两位穿着人民军军装的副官领路,其中还有随世青代表团到过中国的朝鲜战斗英雄全宗焕同志。他们热情地带我们到古庙的正房门前,金日成将军和我国驻朝鲜大使馆代办柴军武同志相随而出,亲切地握着我们的手,自我介绍:“金日成”。其实他的面孔,我们早已经熟悉了,所不同的只是在国内看到的照片,他都是穿着西装,这次他穿的是草绿色的呢军装,高统黑皮靴,身体高大而健壮,他今年才卅九岁。我们见过的朝鲜领导同志,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年青健壮。我们和他在将近两个钟头的谈话与吃饭中,大家一致的感觉是他待人诚恳热情而且坦白爽直,他异常沉着镇定,与愉快乐观。特别是对中国人的感情,他一再地说:“胜利以后,欢迎你们再来,咱们一块去金刚山看日出”。

胜利信心

他把战争发展的形势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胜利反击的时期,第二阶段是强大的敌人从仁川登陆以后,暂时的战略退却时期,第三阶段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四次战役,准备争取最后胜利的时期。他在八个多月的斗争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只要干,就有人支持,有人支持,力量就愈来愈大,就可以把凶恶的美帝国主义打出去”。

他兴奋地站起来了,对着摆在桌子上的一个扭转车轮的浮雕铜像,翻了一翻放在左侧的文件夹子。

患难识知己

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他引用了一句朝鲜的古话:“患难识知己”。

他又兴奋站起来说:“中朝两国的友谊不是从现在建立的,而是在很久以前就建立起来了,不过今天更加发展与巩固了。朝鲜在患难的时候,更显出中国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过去在抗日战争中,培养了朝鲜的革命干部和义勇军,这次在最危急的时候,中国伸手帮助……”

……

告别的时候,他一再留我们再吃一杯茶,我们因为知道他每天只睡两三小时,不忍再化费他的宝贵时间,临行的时候,他给我们在日记本上题了字:“光荣归于为援助朝鲜人民而出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并和我们合拍了一张照片。一直把我们送到庙门外,还一再说:“等安定以后,把我们朝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一下”。

走出山沟,来的时候,下的鹅毛大雪已经溶化。黄昏时的晚霞如同上海南京路上霓虹灯一样的红光,从山头放射到四面八方。我们兴奋不顾敌人野马式的飞机在上空盘旋,在公路上奔驰。

一九五一、三月十二于朝鲜前线

在朝鲜前线,每一天是感动的,也是危险的。赴朝半年间,刘时平密集时有过一天一稿,前后共写下近5万字的战地通讯。

刘时平以解放日报朝鲜前线特派记者名义,刊发的最后一篇报道,题目为《武器究竟有多大威力?要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

“志愿军的战士们,确实是值得我们欢呼和崇敬的。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蹲山头、吃炒面,有时候连炒面都可能吃不上,他们蹲在山洞里如同过原始的穴居生活,白天堵击敌人的轮番进攻,晚上仍然不休息,继续挖工事,有时候吃一口雪,一个冰蛋(冰冻的土豆)……

“困难两个字,在我们耳朵里听起来,也许很简单,但是在朝鲜战场上,以我们相对地劣势装备,战胜了敌人的优势火力,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1950年10月上旬,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多次会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日起,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用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史册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明日请看 百年百版19 1952·毛泽东下决心严惩刘青山张子善,至今仍是警钟长鸣的典型案例

栏目主编:陈抒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