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天冷急症高发季,身边突然有人倒下怎么办
分享至:
 (3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艳辉 2016-11-09 17:04
摘要:随着冷空气的频频造访,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等也进入了高发期。遇到这种疾病突发状况时,除了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相信很多人都有种迫切想帮助人解除痛苦、实施救助的心愿。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随着冷空气的频频造访,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等也进入了高发期。地铁里看到有人突发心梗、或者哮喘患者发病了……遇到这种疾病突发状况时,除了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相信很多人都有种迫切想帮助人解除痛苦、实施救助的心愿。

 

本月起,《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备受关注的“好心人法” 明确了急救免责,用法律保护并鼓励紧急现场救护的行为,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应急救护技能提供了法律保障。

 

► “有人倒在身边,我真希望能帮到TA”

 

外企商务人士于先生经常打“飞的”出差,在路途中和飞机上都遇到过行人突然发病的情况。有次在飞机上,一位老年乘客突然毫无征兆地倒下。“见到有人倒在我身边,真希望能帮到她。但是我没有接受过急救方面的培训,只能呼叫乘务员过来。”

 

无独有偶,曾经接受过红十字急救培训的王女士也在路上遇到过突发癫痫的患者,看到对方痛苦地抽搐,她很想上前助一臂之力,却担心自己有限的急救知识会帮倒忙,只能退避三舍。

 

在“好心人法”正式实施前后,上海市红十字会和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已向公众和社会提供不同场次的急救培训,权威专家向参与者传授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以及止血包扎等急救知识,并提供“实战演练”。这样的活动,让于先生、王女士这样期待助人者具备了基本救助技能。

 

“培训紧凑而丰富,回去之后我还会再练习。”拿到培训纪念证书的王女士表示,“虽然我不希望再看到身边有人倒下,但是如果再次发生,我希望我有信心、有能力,第一时间上前施救。”

 

► 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需要配备武器

 

进入冬季最常见的急救问题是心脏骤停,这种突发的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有效脉搏和血压丧失,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员,随时随地会要人命。今年6月,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在公共场所晕倒,随后失去意识。虽然有乘客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但金波最终没有醒来。很多网友提出了公共场所为何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质疑。

 

据统计,中国每天有1500例此原因导致的死亡病例。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只能暂时维持血氧供应,无法将室颤转复为心脏正常节律,早期除颤才是复律以保障存活的唯一手段。

 

“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如果能够及时对心脏猝死的患者采用自助除颤,心脏猝死的院前抢救成功率可由1%提高到49%。”上海胸科医院急诊科主任蒋锦琪教授指出,自助体外除颤仪是一种在心跳突然停止、发生心室颤动的情况下,通过电击刺激心脏使其恢复正常状态的医疗器械。

 

其实,自助除颤仪的使用很简单,非医务人员经过20分钟培训就能使用。自助除颤仪上有三个按钮,绿色的是开关,色的是分析按钮,红色的是电击按钮。使用自动除颤仪时,可使患者仰卧,施救者位于患者的左侧,打开电源,将除颤仪的右侧电极片贴在右锁骨下,左侧电极片贴在左侧乳头外侧。除颤仪会自动监控,并分析患者的心跳,一旦找到“可以电击”的时刻除颤器可以自动充电,并指示施救者按“电击”当仪器发出警报,并语音提示“请让开”时,施救者保持不与患者接触状态,此时,仪器会自动发放电击除颤。

 

► 危急时刻施救的好心人,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我学会了医疗急救,但在施救过程中万一对患者造成损伤该怎么办?”勇于报名学习医疗急救的市民,也会有这样的顾虑。而被称之为“好心人法”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则强调,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陆峰副主任指出,“危急时刻进行施救的好心人,不仅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更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好心人法’明确了社会现场初级急救免责,用法律保护并鼓励紧急现场救护的行为,消除施救人的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扬人道主义救助精神,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创造条件。”

 

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几年提出议案,倡议上海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从维护公众生命安全、完善减少意外伤亡的城市安全设施着手,在公共场合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以方便公众及时施救。让人欣慰的是,截至2016年8月15日,全市红十字系统已设置自动除颤仪共计372台,包括轨道交通站、浦东国际机场、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金中心、自贸区办事大厅、养老机构、体育场等地。预计到2016年年底,全市红十字系统将设置超过600台自动除颤仪。那些标有心脏图样的红色小盒子分布在各处,在紧急救护进行时,它们就是与死神拉扯中最有力的武器。


【相关链接】冬季常见病急救需知

 

急救培训的专家们反复强调,身边有以下几种急症发作者,不要贸然急救,要遵循疾病发病机理,科学实施救治。

 

心脏病“动不得”    心脏病突发一般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情况。心绞痛患者一般躺下含化硝酸甘油,30秒钟就能见效,如果3分钟到5分钟还不见效果,就再含化一片。如果含化硝酸甘油不起作用,那就是更为严重的心肌梗死。就要赶紧让患者就地躺下,千万不能搬动病人。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要给病人做心肺复苏。

 

脑出血“颠不得”   脑出血的症状是头疼、头晕、恶心、流口水、半边肢体活动不灵。一旦发现病人有上述症状,赶紧让病人平卧、保持安静,并保持气道的通畅,男的要解开领带,女的要解开紧身的衣扣,如果装有假牙则要取出。在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时候,一定不要喂水或者喂药。为了避免加重脑出血,搬运过程中要尽量少颠簸,最好就近治疗。

 

脑血栓“慢不得” 脑血栓后的6小时尤其重要,一旦超过6小时,就失去了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脑组织可能因为缺血时间过长,而发生各种中风后遗症。所以,发现病人有言语不清、肢体轻瘫或发麻的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打急救电话。

 

哮喘“背不得” 具有过敏史的人,最好随身携带一些具有扩张气管作用的喷雾剂类的药物,如果发现病情发作,赶紧喷一下,很快就能起作用。搬运患者时,不要用背的方式,以免引起呼吸、心跳骤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