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上海老字号 > 文章详情
归来!83岁高龄的老戏院
分享至:
 (15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卫群 2016-10-26 21:02
摘要:1934年2月1日,金城大戏院正式落成开业,《申报》记载:“楼上楼下均告满座,门前车水马龙,盛极一时,对于该院建筑之宏丽,设施之新颖,布置之完美,座位之舒适,莫不称羡,均道极端完美。”

继“上剧场”入驻原址为徐汇剧场的美罗城,美琪大戏院历经长达5年的修缮,重新复出之后,沪上广大戏剧迷们又迎来一大乐事:2016年10月,地处北京东路、贵州路口,有着83岁高龄的黄浦剧场作为“十三五”时期黄浦区“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内首个启动改造的历史剧场项目,修缮一新,重新回归其剧院的属性。

 

本月27日到明年1月10日,黄浦剧场将作为“黄浦国际戏剧节”的主场演出地,迎来开幕演出季系列活动。来自于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巴西、中国等国家的十多部剧目将在此上演,包括两部国际剧目的亚洲首演和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伦敦国际默剧节、法国阿维尼翁国际艺术节的最新剧目。此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最新小剧场作品也选择这里进行上海首演。 

 

图为恢复了原汁原味历史风貌的黄浦剧场二楼走廊

 

原为“国片之宫”的金城大戏院

 

老上海都晓得,在黄浦区北京东路780号、毗邻南京路步行街的黄金地段有一座闻名上海的黄浦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早期曾有大量国产优秀影片在此首映,被誉为“国片之宫”。

 

金城大戏院由柳中亮、柳中浩兄弟投资兴建,柳式兄弟出生于一个殷实的航运家庭,其父柳钰堂19世纪后期随大批宁波人来到上海,在清末大办洋务的浪潮中,进入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创下丰厚的家业。柳氏兄弟继承遗产后,受时代潮流的驱动,将目光投向新兴的电影业。1930年,柳氏兄弟先在南京新街口兴建了自己的第一家戏院“世界大戏院”,1933年,柳氏兄弟又在上海投资建造金城大戏院,由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新恒泰营造厂承造,耗资16万元,有观众席1786座。

刚落成时的金城大戏院

 

华盖建筑事务所成立于1933年1月1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主创人赵深、陈植、童寓都是中国第一代华籍建筑师的代表人物,金城大戏院建设项目由赵深负责承揽和主持。童寓为主要设计者,其设计具有比较纯粹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满足现代功能的前提下,力求造型简洁美观。

 

建筑外观上,金城大戏院以西立面和南立面为主立面,采用不对称设计,转角处最高,南西两侧呈阶梯状依次降低,立面为光洁的白墙面,没有采用装饰线脚,仅在轮廓和窗的水平方向上施以灰色线条加以点缀。内部装饰上多用金色,造型多圆形和弧形,颇具变化感和流动性。大面积的白色墙壁反衬黄色的地面,配上金色的扶手和吊灯散发出的昏黄的灯光,使整个门厅弥漫着金碧辉煌的氛围,室内的地面、门、扶手等,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符号,在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风格中融入中式建筑元素,凸显了文化的汇合和交融。

 

建成后,金城大戏院坐北朝南,两面临街,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门厅高8.4米,贯通两层,内有圆形楼梯。西侧配楼为5层,南侧配楼为4层,东北部设观众厅,上下两层,观众厅下设有地下室。

 

1934年2月1日,金城大戏院正式落成开业,《申报》记载:“楼上楼下均告满座,门前车水马龙,盛极一时,对于该院建筑之宏丽,设施之新颖,布置之完美,座位之舒适,莫不称羡,均道极端完美。”

 

《义勇军进行曲》由这里唱响,上世纪90年代起开过五金商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浦剧场一带的街景

修葺一新的黄浦剧场演出大厅

 

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首映,片中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此唱响并传播,因此后来它被命名为上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金城大戏院曾一度作为临时难民收容所,抗战时期,因影业萧条,改演戏曲和话剧。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放映电影,仍以放映国产片为主,兼映美片。

 

1957年,该剧院成为上海人民淮剧团演出场地。当年年底,周恩来总理提议剧场更名为“黄浦剧场”,并亲笔题字,沿用至今。

 

之后,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黄浦剧场也一度经历了时代浪潮的涤荡。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浦剧场探索多种经营,曾将3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改为音乐茶座和咖啡厅;到了九十年代,北京东路被定位为生产资料五金街,黄浦剧场因地处北京东路中心位置,被周围五金商店包围,受环境影响,一段时期也参与了商业经营,并在底楼大厅开设起机电五金商场、金城机电店。

 

2005年3月,黄浦剧场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成为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据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锋介绍,公司按照电影放映(包括大光明院线业务)和剧场演艺两大主业的战略布局,黄浦剧场从2016年4月起开始大修,清退一楼的五金商场,恢复演出功能。

 

修缮一新的黄浦剧场除保留升级了原有的二楼中剧场(常设观众席495座)外,也在一楼新增了上海最为专业和稀缺的黑匣子小剧场 (即没有明显的舞台与观众席的分割,强调互动的剧场),四面环绕、可变式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39到500人不等,适合多用途演出需求,具备完美齐备的舞台设备,适合多用途演出需要。

 


 

相关链接:那些记忆中的老剧场

 

曾经在上海戏剧最为辉煌的时光,光是环人民广场老剧场群点缀着数十个大小剧场,而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老剧场伴着历史的脚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黄浦剧场的“燕归来”,也引发了广大戏迷、剧迷们对那些已经不复存在的老剧场们的唏嘘。

 

对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摩登文艺青年而言,位于派克路(今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大戏院(即长江剧场)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话剧艺术中心”。诞生于1923年的卡尔登大戏院由英国人投资兴建,它见证了中国话剧走向商业化的风风雨雨,被誉为“话剧大本营”。中国现代话剧的扛鼎之作《雷雨》和《日出》都是在这里首次公演并产生巨大轰动的。 1951年12月起,它更名长江剧场,而历经70年,它终因建筑陈旧于1993年4月停演,后被拆除。

 

在旧法租界恺自尔路敏体尼荫路转角上(今金陵中路1号),曾矗立着一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建筑——黄金大戏院。它是1930年1月30日建成开幕的,该戏院初时放映电影,以欧美黑白片为主,后改演京剧,黄金大戏院最大的辉煌来自1947年。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这10个正当妙龄的柔弱女子,为了筹办自己的越剧实验剧场和越剧学校,决定搞一个盛大的联合演出。她们将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改为中国历史题材的《山河恋》,并在1947年7月29日,相聚签订联合义演“合约”,这是著名的“越剧十姐妹”称谓的来源。 1993年,黄金大剧院被拆除重建,现为兰生影剧院。

 

还有地处复兴中路323号的辣斐大戏院,1933年9月开幕之后,初放映电影,抗战胜利后,一度成为上海话剧演出的主要场所。1951年改名长城电影院专营电影。 2006年,“辣婓”和“卡尔登”一样,也被拆迁了。

 

金都大戏院(瑞金剧场),位于上海延安中路572号,由国华国泰影业公司制片商柳中亮、柳中浩兄弟投资(即投资金城大戏院的柳氏兄弟),于1940年12月建成开业,称金都大戏院,专映电影。 日伪占领期间,电影营业不佳,改演戏剧。1943年-1944年由同茂剧社(后称国华剧社)演出话剧《家》、《上海屋檐下》等。1955年改名瑞金剧场,除越剧外,沪剧、话剧、滑稽戏亦常在此演出。1986年四川省川剧院来沪演出精品剧目。1998年因市政建设修建延安路高架,剧场的全部门厅及放映间被拆除。

 

栏目主编:吴卫群  邮箱:wu-chen@163.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