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卖票员妈妈保留的这两件“吃饭家伙”,让我在同学面前很“扎台型”
分享至:
 (63)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2021-02-15 06:20
摘要:小时候,身边很多女孩子说长大了要当售票员,因为“售票员阿姨的头发很好看,都是烫卷的”。

口述:顾文豪 39岁

整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刘璐

一只带海绵的旧票板,一把铜黄色的票夹钳,这是我妈妈的两件“宝贝”。

妈妈退休前,是一名公交车售票员。从我记事起,她就每天带着这两件东西去上班。

票板和票夹钳    顾文豪 摄

在那个年代,“售票员”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收入有保障,又能天天出现在公众视野。小时候,身边很多女孩子说长大了要当售票员,因为“售票员阿姨的头发很好看,都是烫卷的”。玩乘公交车的游戏,售票员也一定是最抢手的角色。

因为妈妈是售票员,我小时候在同学面前很“扎台型”。放暑假时我会跟着妈妈上班。印象中,妈妈的票板上夹满了各种票面的车票,还配有一块沾湿的海绵。只要有人上车买票,她就接过钱,熟练地沾一下海绵,然后快速撕下相应的车票,用票夹钳夹一下后递给乘客,记录你从第几站上来。有时我忍不住想去拨弄看起来像把剪刀的票夹钳,妈妈就关照:“不要动,这是吃饭的家伙。”

4岁的儿子也爱摆弄这些“宝贝”   顾文豪 摄


票板和票夹钳,都放在一个随身背的开口布包里。除了这两件东西,包里还装了不少纸币和硬币,妈妈习惯按照面值不同,把它们分开夹放。另外还有一把写着“慢”字的小旗子,是进站时提醒周边车辆和行人用的。

那时候,我对妈妈上班的一举一动都充满兴趣。我觉得最神奇的是,不仅我妈,几乎每个售票员都能在又长又拥挤的车厢里来去自如。车子晃动得再厉害,售票员马步一扎,照样稳稳地接钱卖票,这是有功夫的。她们还有一些“绝招”,比如能精准辨别上车的人群里谁还没有买票,能一眼看出月票的真假,能记住每一位乘客的找零。

人前的“光鲜”背后,是对业务技能的苦练。妈妈通常早上7点到岗,有时晚上6点才下班,做两个班头。每跑完一圈,她都会认真核对收入的金额和售出的票额。当年的公交车没有空调,夏天又闷又热,车厢就像个“烤鸭的焖炉”;冬天风呼呼吹进车厢,一车人又冻得像“冰箱里的白条鸡”。

哪怕是看上去最简单的报站,也要达到“四报,三句话”的基本要求——报线路起点和终点、报前方到站、报转乘、报到达站;说“您好”“谢谢”“请帮忙给老人让座”。妈妈工作的11路车一些站名比较相似,像老北门、新北门、小东门、大东门,为了让自己的语速更容易让乘客听得清楚,妈妈会利用下班时间走进飞机场、火车站,听那里的话务员是如何掌握语速的,还给自己总结出了一套“慢、高、清”的报站方法。

因为亲戚朋友家的小孩来我家总爱扮演售票员,这两个老物件作为道具,被保留到了现在。现在,上海的公共交通已经很发达,能看到售票员的公交车越来越少了,票板和票夹钳也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几十年过去了,也没想到,今天它们成了开启历史回忆的一把钥匙。

(黄浦区融媒体中心提供线索)

粮票、拷机……一样样老物件,见证了国家和城市发展,也记录了普通人的人生故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及浦东、黄浦、静安、杨浦、普陀、嘉定、奉贤、崇明等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家的老物件”新春策划,面向全社会征集那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老物件,并请老物件主人讲述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家也有老物件、传家宝,不妨跟大家一起分享背后的故事吧!

你的故事,我们想听!

点击这里参与

栏目主编:董齐兴
题图及内图: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