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技动青春•金牌之路⑥ | 吴怡欣:“好运是藏在努力里的”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宏浩 2021-02-07 10:24
摘要:在上观,看世赛。

眼前的“患者”突发“哮喘”

你会怎么办?

而这正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比赛现场中的一个环节

当“患者”呼吸急促时,吴怡欣没有慌张。摇起床头,扶着“患者”,为“患者”吸入给药……几分钟后,“患者”症状缓解,而吴怡欣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发挥,夺得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的金牌。

藏在细节里的“秘密”

比赛前30分钟,上海健康医学院大四学生吴怡欣走进了“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所设定比赛场景。

一天前,裁判长公布每位选手考核6个案例,每天的案例当天早上抽签决定。比赛前夜,教练再一次为吴怡欣进行了强化训练,这也让吴怡欣心里更有了底气。然而,踏上赛场的那一刻,吴怡欣的心里还是紧张了起来。

“平时在校内训练时,周围的环境都很安静,但今天现场有很多观众。可能是因为神经紧绷,观众们的议论声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甚至还可以听到我的心跳声。对于我们这个项目而言,这是非常致命的,因为片刻的分心都有可能让我忽视‘患者’的真实感受。”吴怡欣说。

作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为数不多的以“沟通交流”为考核重点的项目,“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聚焦照护实践全过程,通过与“患者”建立关系,为“患者”提供服务,满足他们在健康和社会方面的整体需求,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和标准,本次“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设置医院、家庭、日间照护中心和长期照护四个模块,所有模块均采用单个选手考核模式,每个案例考核70分钟,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照护计划、照护实践、海报与反思。3天比赛,选手需完成4个模块6个案例患者的照护,期间会穿插“突发环节”,如“哮喘急性发作”等。

深呼吸,吴怡欣想尽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房间里摆放着一张床和一个放着道具的床头柜,自己抽到的第一个案例是“20岁即将出院的哮喘患者”。于是,她开始仔细检查病房的环境,地面是否有积水,病床是否已固定,确保“患者”的安全。比赛开始后,她又仔细观察患者的体位,并控制好与其交流的语速。

“听说你要出院啦,祝贺你啦!”“我再帮你确认一下你是否掌握了日常照顾自己的技能,可以吗?”“你喜欢宠物,可宠物的毛发很有可能是引发你哮喘的过敏原,如果可以的话,在接触动物的时候要戴好口罩。如果还是引发哮喘,请一定要及时就医并避免日后的接触……”

微笑,微笑,还是微笑。一点一点,吴怡欣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这些信息都藏在赛前所提供的案例资料里和比赛情境里,我必须熟知并抓住每一个细节,并在交流沟通中体现人文关怀。其实我从前并不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但教练告诉我,笑是最有感染力的。比赛结束后回到上海,我同学们都说我有‘微笑肌’了。”吴怡欣说。

走进患者的心

小时候,吴怡欣一直有一个“医生梦”。高考时,她综合评估自己的成绩、兴趣与学校教育质量,最终选择上海健康医学院。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发布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的通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吴怡欣参加笔试,并成功进入集训队。

集训队的生活令吴怡欣大开眼界。学校不仅为她们配备了国内顶尖的健康和社会照护专家、教练及保障团队,还不断地通过模拟训练和实地学习,多维度给予指导。随着训练的逐渐深入,吴怡欣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更意识到做一名有温度的护理人关键在于“人文关怀”。

“在许多人看来,护理可能需要你埋头苦背,但实际上,护理最需要的是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也会反反复复地跟我们强调这点。”吴怡欣说。

在这一次比赛的最后一天,吴怡欣抽到了照护“痴呆患者”的案例。该“患者”存在幻觉,一开场就情绪激动,拒不配合。没有一丝犹豫,吴怡欣握住了“患者”的双手,用微笑和耐心平复他的情绪。在案例描述中,该“患者”喜欢唱歌,吴怡欣就利用现场的道具音响,与“患者”一同唱起《Yesterday Once More》。渐渐地,“患者”情绪稳定了下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那一刻,他仿佛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我很享受这个瞬间。”吴怡欣说。

照护期间,吴怡欣敏锐地发现了一本“患者”从前的相册。在日常训练中,吴怡欣曾学习过利用“痴呆患者”熟悉的物品进行“回忆疗法”,帮助“痴呆患者”康复。于是,吴怡欣又与“患者”一起翻看相册,与“患者”共同徜徉于回忆之中。

“最开始是很难,但只要坚持,那么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几率就变大了,因为我始终相信,好运是藏在努力里的,我也坚信我能够深入患者内心,去感受、理解、倾听,为照护对象带去温暖,助力‘患者’回归健康。”吴怡欣说。

回到上海,吴怡欣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中山医院的实习之中。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经历,赋予她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尽管实战的挑战巨大,但吴怡欣仍坚持了下来,并获得好评。在她看来,从“指令式护理”到“关怀式护理”的转变,很可能是未来推动医患关系重回正轨的关键。

“现在,医院非常重视人文关怀,也开展了许多相关的培训。但无论护理的方式怎么变化,我们永远都要做到‘慎独’。这是对于生命的尊重,更是对于这份职业的敬畏。”她说。

栏目主编:黄银龙 题图来源:吴怡欣提供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