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作为未来战略重点之首,上海要如何落子布局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骏 2021-01-26 10:05
摘要:要把科创资源整合起来,完善科技治理体系,着力把战略科技力量转化为战略科技成果。

错综复杂的大变局中,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被认为是上海育先机、开新局的战略重点的首要一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增强创新策源功能”,也成为这次上海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代表委员们认为,要聚焦战略重点,聚集精锐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领域,形成更多颠覆性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把科创资源整合起来,完善科技治理体系,着力把战略科技力量转化为战略科技成果。

建新型研发机构,攻克“卡脖子”技术

市政协委员方怀瑾在大会发言时举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的例子:当年创始团队整体回国时,核心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深圳市政府为其设立的非企业单位提供办公场所和运行经费,院长由团队领袖担任。这些关键服务,使团队得以继续他们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感慨成就隐形冠军、提高科技原创能力的重要性。

 广东已认定3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深圳近50家。在市政协委员姬兆亮看来,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提升上海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新型研发机构的“新”在于: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这些新特点,使其在开展周期较长的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工程化与中试、产业化推广等方面独具优势。

 近年来,上海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了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李政道研究所等数十家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不定行政级别、不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综合预算管理”。

“上海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尚处于试点阶段,政策落实还存在不统一、不顺畅的情况,有些仍被束缚于传统事业单位相关规定的枷锁中。”姬兆亮提到,上海需要加快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和政策保障,加大对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和团队的引进。”

 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市人大代表、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敏谈到了他的设想——生命科学领域的“X-研究院”。他说,X-研究院真正尊重原始创新,通过区块链固定首创,建立长效奖励机制,让每个人都愿意主动的将自己智慧贡献出来。在这个X-研究院,根据其技术链、产业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依托政府、对接国内外企业、大学、研究院所和临床等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开发和集成创新,形成X-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稳定的资本投入。

 在王志敏看来,X-研究院可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和引导相关团队对关键领域进行战略投资,进一步加强团队协调机制,在新兴领域建设和支持相关联盟,解决更大的跨领域问题,为将来攻克“卡脖子”技术提供战略性武器。“建立X-研究院,形成最为活跃的生态位,进而推动全国最为完整的、最为稳定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

开放合作: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动能 

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认为, 目前,上海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转化能力、金融支持能力以及政策配套能力等四个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资金投入、创新力度、奖励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原因在于,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开拓性还不够。”她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加强上海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等多方面的政策配合和战略协同,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动能。

 她建议进一步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研发机构,改革国有科技型企业管理体制,鼓励支持龙头领军的科技民营企业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国有科技型企业创新使命责任书签署制度,明确国有科技型企业的考核中研发投入强度要求,并与企业领导人员年薪和任期激励直接挂钩。”

民进市委则认为,技术市场作为要素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产权激励对于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又具有促进创新创业的特定意义。

不过,上海的“机构服务能力有限,长效机制有待形成”。民进市委在调研中发现,因种种原因,民营、国有、高校院所内设的技术转移机构的情况都不太乐观,技术转移专业服务队伍整体职业能力有限,无法支撑“科创中心”建设的重任。民进市委建议加快产权激励试点,赋予转移转化新动力,强化中介服务能力,探索技术转移新机制,同时提升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

 “科技成果转化难仍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用的关键因素,”市工商联表示,“民营经济应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市工商联的一件提案也提到,民营企业有着明晰稳定的产权,更强的市场竞争、技术革新和长周期投资的意识,以及更趋于将资本投入到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众多独有优势正逐渐使其成为中国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

 市工商联建议,加强和改进宏观管理,从科技供给和市场转化两个方面同步发力。在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上,要将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并重,科技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对接,提高研发活动的针对性,使科技成果供给从顶层和源头上尽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

培养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科技人才队伍

许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提到了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根据一般的历史规律,在大规模的战争和疫情后,将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期间关键的科技引领性人物将起到核心作用。”陈大吾、刘毛伢、陈春兰等多名委员联名提交提案表示,上海作为国内全力打造的创新策源地,能否在今后几十年内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新的科技革命,其人才队伍的集聚和后备队伍的培养至关重要。

 创新策源需要顶尖人才,这毋庸置疑。但陈大吾等委员同时提到,培养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样重要。“涉及产业发展的科技能力,是整个产业链系统整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大工业生产协作配套的最终结果,光靠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都不能解决问题。”以大规模集成芯片为例,设计、验证、工艺、材料、制造设备、工装夹具、检测设备、软件、应用系统,缺一个环节都不行,需要把整个产业串起来,把产业链上下游的团队都整合起来。

他们认为,需要围绕本区域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有目的地培养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科技人才队伍。他们建议,通过高校渠道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交流是加快培养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长三角区域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打破研究所和高校间 的行政区域划分,号召大家真正为科创中心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市工商联也在提案中建议,要贯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精神,加大民营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以科研成果转化为重要目标导向,鼓励支持高校科研单位大力培养“科研+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到市场上创业。

同时,市工商联建议,畅通从高校、科研院所到民营高科技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才流动机制,让优秀科技人才在民营企业能够留得住、用得好。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